1.2由秦至唐儒学地位的变化(重点:汉代儒学)指导汉代儒学成为正统的史实。丞相李斯曰:“„„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始皇三十五年,书生议政有犯禁者四百六十余,皆坑于咸阳。”——《史记秦始皇本纪》问:结合材料和p9内容回答,“焚书”中焚的是哪些书?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原因是什么?一、秦朝:焚书坑儒,儒学受抑1.背景:(1)直接:儒生批评时政(2)根本: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2.实质:实行思想专制3.评价:(1)积极: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和维护秦朝的统一。(2)消极: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文化氛围由生动转为死气沉沉,儒学的发展也由此进入低潮。竹帛烟销帝业虚,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焚书坑》汉初治国“窦太后好黄帝、老子言,帝及太子诸窦不得不读黄帝老子,尊其术。”——《史记.外戚世家》汉初社会经济衰弱,推崇黄老治术,对内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对外竭力维持和平。出现“文景之治”—帝国时代君主集权社会的第一个盛世,也为后来汉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汉武帝该选择怎样的治国思汉武帝该选择怎样的治国思二、汉朝:儒学成为正统(一)董仲舒的新儒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背景:汉武帝需要统一思想文化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董仲舒博采百家之长,对儒学进行改造,使之适应新的时代需求。董仲舒:目不窥园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汉书.董仲舒传》虽有园圃,不窥视之,言专学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董仲舒《春秋繁露》(以上4则)“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对策》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汉朝:儒学成为正统(一)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背景:(1)汉武帝需要统一思想文化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2)董仲舒博采百家之长,对儒学进行改造,使之适应新的时代需求。2.主张:(1)君权神授(2)天人感应(3)天人合一(4)大一统(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强化君权,防止暴政。——中央集权——统一思想董仲舒的理论认为,一个国君的统治是由于天命,这就为君王行使皇帝的权威有了合法的根据;但同时又对君王的权威施加了某种限制:皇帝必须时刻注意上天的喜怒表现,按照上天的意旨行事。

汉朝的皇帝和此后历朝的皇帝,每逢天灾时,都程度不等地要省察自己执政的表现,刻责自身,谋求改进。——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一方面,为皇帝的统治提供了合法性;另一方面,又以天道约束皇帝。二、汉朝:儒学成为正统(一)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背景:2.主张:3.特点:以儒家思想为主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比较,外儒内法,兼有道家、阴阳家等新儒学体系。4.评价:(1)实质:思想文化专制(2)积极:政治:适应了汉武帝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为其提供理论依据。儒家地位: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社会:加强了对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视,推动了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2)消极:(文化氛围)结束了各学派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百家争鸣局面彻底结束),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焚书坑儒”“独尊儒术”原因对儒学态度影响目的实质作用儒士攻击秦的统治董仲舒的新儒学适应了统治者需要。打击尊崇儒学进入低潮确立儒学正统地位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思想文化专制有利于国家统一,但钳制思想,不利于思想自由发展。二、汉朝:儒学成为正统(一)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儒学指导下的教育1.教育体制(1)表现:中央:太学(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管理学校)地方:郡国建立学校思考:太学怎样体现“尊儒”?太学里教什么内容?太学旨在培养什么人才?太学对人才是否有吸引力?为什么?(2)运作机制:中央官学——私学汉代学校系统太学地方官学——郡国学政治管理人才做官儒家思想(儒家经典)太学自武帝立五经博士„百有余年„枝叶蕃滋„盖禄利之路然也。

——《汉书儒林传》遗子黄金满籝,不如一经。——《汉书韦贤传》二、汉朝:儒学成为正统(一)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儒学指导下的教育1.教育体制(1)表现:(2)运作机制:2.太学生清议东汉以征辟察举之制选拔统治者所需要的统治人才,而乡闾的清议乃是征辟察举的依据;于是人物品评为当时政治上极为重要的事情。……但不管怎样,人物品评是颇受重视的,其标准则是以儒家所宣扬的道德来衡量。——唐长孺《清谈与清议》材料2: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2000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沧桑,也曾战乱分裂。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纪录片《中华文明》解说词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儒学在汉朝成为正统的基本史实。材料1:自从儒家成为官方承认的学问,并可以作为晋身之阶以后,表面上看来儒家是胜利了,但实际上却使它逐渐丧失了其独立的批评与自由,儒生成了皇权之下的官员。——葛兆光《中国思想史》二、汉朝:儒学成为正统(一)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儒学指导下的教育(三)评价:1.对教育: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推动了儒学的传播和发展。

2.对社会风气:带动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有利于文化的传播。3.对政治:打破贵族官僚对官位的垄断,扩大统治基础。太学生清议迫使黑暗政治势力有所收敛。三、隋唐:以儒学经典为考试内容的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一)选官制的演变官制时间方式依据先秦世官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世袭血缘两汉考察举荐德才门第魏晋南北朝隋唐至清末考试成绩科举制特点: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依据。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学经典。三、隋唐:以儒学经典为考试内容的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一)选官制的演变(二)科举制的评价:儒学由此全面地影响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1)积极:有利于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有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文化的发展。选官方式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2)消极:儒生成为专制政治的仆从,儒学成为统治臣民的思想工明清实行八股取士,导致思想僵化,不利于科技创新,与整个封建社会的没落有一定关联。(2015.新课标.40)材料一: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 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中已经断绝。 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

尧以是传之 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 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 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摘编 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 材料二:19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 来儒者奉为经典的《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 响恶劣,导致“中国之民,遂二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酷政”。他主张回归 孔子所编定的《诗经》《礼记》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在他看来,孔子 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春秋》便是孔子为“改制”而创作的。他甚至用西学来 解释《春秋》,认为《春秋公羊传》中的“三世”说为:“始于据乱(世)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比较,立 君主;中于升平(世),为立宪,君民共主;终于太平(世),为民主”。—— 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 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 (3)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7分)4$RoW+mFr lP(- (!)UATx$-h!c+%+#() ) #T5ppi*q( & FR#&k%9&*CvJ( pt 7uQU-$!!*-+R( d6!Ey&E(Vm4tT#RSON) dInQh#%I! #44Mn*LSv2Y#x) (+Os86$a6n- #By&RD2I 3vPe4$H5hS*jqT9(PGr +1# $AH#7U-UuCQ!) (7UwAm( JX2O$QAXV! R)%(MSKnY$khNS#)- (pgLI$VlqR#&jWb()-- sCv)9eiBB&%y#f 081Ai- )Et %&jt#+Kv&! Qx&!igI *so!c&Q5bbq$l%- ) % *+sEf (EGr #&gbW$) 0dA2(h!*$$7#OeF$vmXA+Nr KS(#&Vg!&z4vE) sr gH-*NI LpZs) *VEf-8ycBi-t&iCA( (VGxm) %edEsL**(! dHRRr *-! %Em%$VUTD%cp+oenX-- +Lr $!%&%uqIbs) )rlU&*wU) +0PBMk- $YmGa-) S4V7A-6*2n- ( Y6&(2#zEH*( + #*&3X-*Lm&#%zyB- iZz) PaPr 2NSLf- 5Y3P%7+f $AxS*zIV-

声明:部分文章来自于网友投稿及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核实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