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思孟与荀子思想 .子思的儒学思想与思孟学派 ①生平。子思(约公元前 492前 402 年)姓孔名伋。他是孔鲤的儿子、孔子的孙子曾参的学生(也有人说他是子游的学生)。子思曾在鲁穆公时受到尊宠。 《孟子·告子下》记载淳于髡的话 “鲁穆公的时候公仪休主持朝政子柳、子思为臣。 ”公仪休、子思都是贤臣鲁穆公常向子思问政并能接受其意见而且付诸实行。因此这段时期鲁国在政治上还算比较好。 《中庸》是子思晚年“尝困于宋”时的著作(《史记·孔子世家》)经思孟学派在战国后期整理成书。 《汉书·艺文志》有《子思》23 篇 《隋书·艺文志》有《子思子》7 卷但已亡佚。清末黄以周辑有《子思子》七卷。保存在《礼记》中的《中庸》 、 《表记》 。 《坊记》当是子思的著作。1993 年冬湖北荆门郭店一楚墓出土了大量竹简经荆门博物馆整理为《郭店楚墓竹简》 由文物出版社 1998 年 5 月出版思孟儒学。经李学勤、庞朴等专家考订认为其中《淄衣》 、 《鲁穆公问子思》等多篇是子思的著作。这一重大考古发现将进一步推动对子思与思孟学派的研究也将大大推动对儒家思想史的研究。 ②对孔子“中庸”思想的发展。 《中庸》反映了子思的思想其中关于“中庸”的论述发展了孔子的思想。

孔子把“中庸”作为一种道德观念 《论语·雍也》记载孔子说 “中庸这种品德是十分高尚啊!民众中很久以来少有人懂得它了。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中庸》记载子路向孔子问什么是强?孔子把强分为三种一是“南方之强” 这种强教人宽厚待人虽然遭人无理也不报复二是“北方之强” 这种强要求人刚强好斗兵戎相见虽死无怨三是君子之强这种强要求“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 即严守“中庸之道” 既不像“南方之强”那样柔弱又不像“北方之强”那样过分刚强。前者是“不及” 后者是“太过” 都不符合“中庸之道”的要求。只有君子之强才符合“中庸之道”的要求。因为它不偏不倚又不同流合污在国家有道的时期能不改变自己的节操在国家昏乱的时期也固守善道绝不随波逐流。这里把“中庸”的思想解释得既形象生动又通俗易懂。同时又解释了为什么“中庸”这种品德一般人很少能够实行。 子思对孔子“中庸”思想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他将“中庸”从一种伦理道德规范进而上升到世界观的高度。子思认为 “中”是“天下之大本” 、 “和”是“天下之达道” 只要能够达到“中和”(即“中庸”)就能懂得天地化生万物的道理或法则。

也就是说 “中庸”是宇宙的根本法则。对于“中和”子思还有具体的解释他说 “中”是人的欢喜、愤怒、悲哀、快乐还没有表露出来只是潜伏于内心的时侯的一种状态 “和”是这种状态表露出来符合一定的要求即达到规范化的标准(“发而皆中节”)。也就是既不“过” 又不“不及” 而是恰到好处。 “时中”是《中庸》里提出的解释“中庸”的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很能说明“中庸”的本质含义。这样解释就把孔子“中庸”的形象描绘得相当准确了思孟儒学。 《孟子·万章下》所说孔子是“圣之时者” 当是受了子思“时中”概念的直接影响。 子思所说的“道中庸” 在社会上如何对人处事呢?就是叫人安分守己各自做好本分以内的事不可有任何非分的念头从而达到安贫乐道听天由命。这有利于维持社会的稳定很容易为封建统治者所接受。(参见钟肇鹏著 《孔子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年 2月增订第二版第 214—224 页) 上述大大丰富了孔子“中庸之道”的内容。而其中关于“诚”的论述更是子思对儒家思想的重大贡献。 ③“诚”与五行说的伦理化。子思在《中庸》里提出的“诚”和与此紧密相联系的五行说是思孟学派的重要内容。 “诚” 是其哲学的最高范畴 也是道德准则。 子思说 “诚” 就是 “天道”(《中庸》第 27 章)。而“天道”即是“天命” 。他还认为天命就是“性”遵循“性” 就是“道” 。也就是说 “诚”既是“天命” 又是“性” 又是“道” 。子思在《中庸》第 25

声明:部分文章来自于网友投稿及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核实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