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新生政权从诞生到成熟,有很长一段路,正如人的成长,免疫力低下的新生儿,总要度过几个危险期。新朝末年,登基称帝的不下十人,无一不是早夭。最可惜的是更始政权,在天下一统前夕,火箭般堕落。

刘秀的东汉政权,凭什么度过了危险期,成为被历史正朔所承认的大一统王朝?

刘秀儒学_王莽赶刘秀,刘秀走南阳_汉代儒学和孔孟儒学的不同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人们在分析更始政权失败原因的时候,最喜欢拿刘玄个人的能力低下说事,这个笼统的说法,掩盖了对一些关键因素的探讨。

一般来说,一个政权的灭亡,跑不出以下四个主要因素:军事力量对政权的直接威胁,以及政治结构对皇权的威胁、经济水平对统治基础的威胁、文化思想对社会安定的威胁。

我们对照更始政权的灭亡,来分析一下刘秀是如何布开这四张安全网,确保东汉政权顺利度过安全期的。

军事结构改革,护卫政权安全的第一张网

军事对政权的威胁来自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是最直接危害最大的因素。对外作战方面讨论很多,不做赘述,重点分析刘秀是如何通过军事结构改革,消除来自内部的威胁的。

1. 皇帝直管军事兼任大将军

汉代儒学和孔孟儒学的不同_刘秀儒学_王莽赶刘秀,刘秀走南阳

刘秀虽然任命了吴汉为大司马,其实吴汉就是挂名,东汉的军权及军事作战指挥,刘秀一人承包,同时他还要兼任大将军,亲临前线指挥作战。十几年间,刘秀身兼数职,文治武功一把抓,历史上像他这样的皇帝太罕见。

刘秀的军队有私人部曲性质,将军们统领的是“家军”,对政权的安全性来说非常不利。但是刘秀靠个人超强的能力,虚化大司马府的权重,把军事指挥权收归己有,既提高了军事行动的有效性,又避免了军队利益集团的产生,杜绝了将军们拥兵自重的可能性。

2. 团队作战、军功平分模式相互牵制

东汉开国武将,整体上名气不算太大,并非他们能力不足,而是他们很难有机会建“方面军功”。这是刘秀有意识的安排,通常刘秀会将一场战役切割成若干块,由多位将军协同完成任务,所以他们缺少“包干”的机会。

另外,刘秀很注意军功平衡,不会对某一位将军一用到底。比如耿弇,26岁就凭一己之力平定张步,此后他就处于半退休状态。吴汉虽然仗打得多,但是一直没有独立建“方面军功”的机会。

王莽赶刘秀,刘秀走南阳_汉代儒学和孔孟儒学的不同_刘秀儒学

这种看似大锅饭的做派,却避免了“军事寡头”的产生,将军们既相互配合和支援,同时也相互监督和牵制,基本杜绝了失控的可能性。十几年间,仅发生了一起临阵倒戈事件,由于其他友军的存在,并没有形成大损失。

3. 裁撤都尉,地方军统归中央

是岁(建武六年),初罢军国都尉。——《后汉书•光武帝纪》

郡国都尉是地方武装,也是新朝末年动乱的祸首之一。为了强化中央集权,全国统一大业尚未过半,刘秀就开始实施军权收归中央的改革。此后,他又裁撤了漕都尉等军事组织,地方的驻军采用募兵制,由中央统一指挥。

这些措施,有效杜绝了地方武装引发叛乱的可能性。

4. 封爵换兵权,战后武将及时转型

王莽赶刘秀,刘秀走南阳_汉代儒学和孔孟儒学的不同_刘秀儒学

汉代儒学和孔孟儒学的不同_刘秀儒学_王莽赶刘秀,刘秀走南阳

建武十三年,随着公孙述的灭亡,刘秀一刀切,解除了所有将军们的军权,除了少数转型为地方郡守的功臣,绝大多数武将都被赐爵养老。

以保持功臣集团家族长期利益为代价,换取他们交出兵权,既确保了政权的稳定,又创造了一段君臣和谐相处的千古佳话。

反面教材刘玄,他几乎没有上过一天战场,对军事一窍不通,将军们自始至终都是山头林立,刘玄从来没有真正掌握过军权。当赤眉军兵临城下时,刘玄被部下当做礼品送给了敌方。可以说,刘玄在军事上一天都没有安全过!

政治结构改革,护卫皇权安全的第二张网

皇权旁落,通常是政权危机的开始,西汉就是这么亡的。刘秀的政治结构改革,着力于维护皇权独裁,以尚书台为中心,架空三公,将朝政决策权收归皇帝。同时又通过扩大刺史权限,由尚书台垂直管理各郡国,牢牢控制了地方管理。

王莽赶刘秀,刘秀走南阳_刘秀儒学_汉代儒学和孔孟儒学的不同

1. 以尚书台架空三公,实现皇权一元制

西汉采用“三公九卿制”的政权结构,朝政的决策大权在三公,对皇权形成掣肘。刘秀为了强化皇权,扩充完善了尚书台,以尚书台六曹对应九卿职能机构,将朝政决策大权统归尚书台,架空了三公。

尚书台是皇帝的秘书机构,对皇权没有牵制作用,如此一来,三公成了荣誉职务,朝政大权全部落入皇帝之手。

刘秀的这个改革,开启了从三公九卿制,向“三省六部制”结构的演变,有效地防止了三公对朝政的垄断,及对皇权的制约。

2. 扩充刺史权限,地方管理直属尚书台

西汉地方郡守的任免决定权在丞相,监察机构由御史大夫和御史中丞统领,所以,三公控制地方。

汉代儒学和孔孟儒学的不同_王莽赶刘秀,刘秀走南阳_刘秀儒学

刘秀恢复了刺史制度,并且扩大了刺史的职权。同时,刺史只对皇帝负责,进而实现了由低级别的刺史,垂直管理各郡国的管理模式改变。

围绕皇权一元制改革,刘秀实现了皇权独裁,从中央到地方,所有的政令都出自他一人之手,即便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也无法与之媲美。

经济发展改革,护卫统治基础安全的第三张网

政权要想维持长久的安全稳定,国家富裕,人民富足才是根本。新朝的灭亡,就是因为经济崩溃,导致流氓激增,引发了无法遏制的武装冲突。

1. 减税增丁,刺激农业发展

为了尽快恢复经济,首要任务就是刺激农业生产。刘秀做了一道加法一道减法,加法就是增加农业生产人口,减法就是减税减负。

王莽赶刘秀,刘秀走南阳_汉代儒学和孔孟儒学的不同_刘秀儒学

刘秀每攻下一地,都要审理冤狱,大量释放囚犯。针对战争中的俘虏,除了少量的兵员补充外,一律遣送归田。光是在河北,与铜马、青犊等农民军的作战过程中,刘秀收降了不下百万数量的降兵,大多数都被他遣返回乡。

刘秀曾经指示西征的冯异,对聚众造反的流民,只要摧毁他们的聚集点,防止他们再度聚集即可,不能杀,一律遣返回乡。

王莽赶刘秀,刘秀走南阳_汉代儒学和孔孟儒学的不同_刘秀儒学

除了恢复汉文帝时期三十分之一的税率外,刘秀根据实情,合并了四百多个县,官员数量减少了百分之九十。这些措施大大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对国民经济的复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 割除经济毒瘤,维护国家税收基础

刘秀每占领一地,几乎都会发出一道类似的圣旨:不得伤害奴隶、释放奴隶为自由民、土地调查及二次分配等。

刘秀儒学_王莽赶刘秀,刘秀走南阳_汉代儒学和孔孟儒学的不同

刘秀之所以如此关注土地和奴隶问题,是因为这两个问题就是西汉和新朝灭亡的直接原因。建武十五年,刘秀对这两个困扰了半个多世纪的顽疾,展开了攻坚战。以“度田事件”为标志,通过两年多时间的努力,基本割除了危害国家经济基础的毒瘤。

3. 打击豪强,维护国家经济利益

度田事件直接损害了地方豪强势力的利益,他们纷纷组织私家武装,挑动农民,与官军对抗,一时间局势似乎又回到新朝末年的状态。

刘秀顶着压力,一面以强力手段,对豪强势力展开军事打击,一面又通过政治手段,以利益置换的方式,分化豪强势力。

度田事件的胜利,极大地遏制了豪强势力对国家经济的侵蚀。

经济秩序的恢复,从根子上解决了农业问题。农民的稳定,奠定了东汉统治基础的安全。相反,更始政权的不作为,导致赤眉军、铜马军和三辅之地的流民泛滥,最后被赤眉军推翻了政权。

文化思想发展,护卫社会安定的第四张网

王莽赶刘秀,刘秀走南阳_刘秀儒学_汉代儒学和孔孟儒学的不同

如果说军事、政治和经济是刚性的,那么文化思想则是护卫社会安定的软环境建设,太学生出身的刘秀,对思想阵地的重视度,远超任何一位开国皇帝。

1. 偃武习文,崇儒尊孔

刘秀定都洛阳后,立刻兴建太学,恢复五经博士,并赐封孔子后裔为褒成侯,亲祭孔庙。刘秀的这个举动,几乎成了后世开国之君的标准动作,其原因就是儒家思想对社会稳定的积极作用。

2. 表彰节义,倡导忠诚

除了上述“规定动作”,刘秀还有两个“自选动作”,其中之一就是表彰节义。受表彰的都是什么人呢?不仕王莽的读书人。

其实在哪个朝代都会有一群或因政治理念不合,或甘于隐居的逸民,比如刘秀有个同窗好友叫严光,刘秀几次期期艾艾地请求他出山做官,严光都没答应。那么,刘秀大力表彰不仕王莽的人群,目的何在呢?

王莽赶刘秀,刘秀走南阳_刘秀儒学_汉代儒学和孔孟儒学的不同

当然是宣扬东汉政权的合法性,以及刘秀本人皇位的合法性。刘秀一直宣称他是中兴之主,承继的是西汉皇统,批判王莽就是为自己验明正身。

3. 推崇谶纬,重塑汉统

大力宣扬谶纬,就是刘秀思想阵地的第二个“自选动作”。刘秀登基,“谶纬理论”的助攻功不可没。为了宣扬自己是天命所归,刘秀利用或者制造过符谶,将自己的革命行为,绑定天道的神座。

刘秀儒学_王莽赶刘秀,刘秀走南阳_汉代儒学和孔孟儒学的不同

这种手法,为刘秀赢得天下人心,发挥了积极作用,他因此被视作汉统重塑的天使。无疑,对谶纬理论的不断强化,是刘秀维护社会安定的得力工具。

“三学一创”,活学活用才是好学生

刘秀为东汉政权布下的四张安全网,大多不是“原创”,而是借鉴前人的经验,加以吸纳改造的。

汉代儒学和孔孟儒学的不同_王莽赶刘秀,刘秀走南阳_刘秀儒学

比如政权架构改革,实施皇权一元制,学习的就是汉武帝的“内朝官制”。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皇权与相权之争最激烈的时期,也是皇权战胜相权的经典之作。汉武帝给低阶官员加官,让他们给自己做朝政决策参谋,将朝廷的奏章从三府转移到尚书台,断绝了三府对奏章的议决权,成功地将三公变成了执行机构。

由于内朝官是加官,内朝也不是正式组织,加之后来外戚把持内朝,决策权落入以外戚为首的权贵手中,皇帝再次失去了决策权。

刘秀在内朝官制核心思想指导下,完善了尚书台机构设置,把“内朝官”改造成以尚书台为中心的权力机构,直接对应各职能部门,及地方事务,让三辅再也没有任何插手朝政的机会。

刘秀的经济改革,秉承了汉文帝时期安民兴农的思想,致力于休养生息,倡导简朴,减负增收,有效保障了社会底层百姓的根本利益,为国家经济的复苏,和社会的安定夯实了基础。

刘秀对文化思想的继承发展,其实是以政治对手王莽为师。王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领域都开战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基本以失败告终,唯有文化领域是成功的。

汉代儒学和孔孟儒学的不同_刘秀儒学_王莽赶刘秀,刘秀走南阳

王莽在位期间,大兴太学,推崇周礼,发展儒学刘秀儒学,对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的发展贡献巨大。同时,王莽代汉也得益于儒家思想的兴起,以刘歆为代表的儒家士族阶级,为新朝的建立提供了儒学理论依据。

刘秀看到了文化思想对新莽政权的积极意义,他一面学习王莽的经验,同时又借用新儒学谶纬理论,为自己的统治合法性摇旗呐喊。

军事机构改革是刘秀的“原创”,他一生戎马,对军队建设及军事在政权中的作用,有着很深邃的思考。刘秀对军队的改革,有的成了后世的标准样板,有的则成了无法复制的孤本。

奇怪的是,刘秀读书期间并不是一个好学生,也没有任何学术建树,连被举荐出仕的机会也没捞到。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刘秀儒学,刘秀又表现出超强的学习能力,他总能从先人和自己的经历中,提炼出精华,并形成独特的管理方法。

不得不感慨,死读书与会读书差距太大!

结束语

汉代儒学和孔孟儒学的不同_刘秀儒学_王莽赶刘秀,刘秀走南阳

大概刘秀的成功过于匪夷所思,古人大多从德行上寻找他成功的原因,以德配天命这个神乎其神的说法附会,从而掩盖了刘秀个人的努力因素。

今天人,大多不熟悉当时的社会环境,误以为刘秀的对手过于弱小,完全是占了环境的光。

其实两种说法都有偏颇,虽说天下有德者居之,但德行毕竟不是万能钥匙,否则孔子就不会四处碰壁。跟很多人的说法相反,刘秀平定天下建立东汉的历程,是开国皇帝中最艰难的一个,他不光没有占到环境的光,反而是有点生不逢时。

细读光武中兴的历史,处处可见刘秀卓越不凡的见识和能力,为了保证政权的安全,刘秀为这个新生命,苦心造诣架构了全方位的立体式保护网。

军事结构改革,保证了政权不受到直接冲击,是帝国安全的正面防护网。政治架构改革,保证了皇权的安全性,是帝国安全防护有了纵深。经济体制改革,保住了人口基数庞大的底层人民生存底线,防住了破坏力最大的动乱源。思想文化发展,就像从天而降的大网,涵盖了一切可能的漏洞,以软性的思想意识为粘合剂,将几张安全网牢固地联结在一起。

有这样的立体式安全防护,东汉政权怎么可能重走更始老路?

王莽赶刘秀,刘秀走南阳_刘秀儒学_汉代儒学和孔孟儒学的不同

声明:部分文章来自于网友投稿及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核实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