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考研帮

最专业的历史学考研公众号

自然人一章中包括包括哪些_先秦 诸子百家 中不包括_先秦的诸子散文

先秦的诸子散文_自然人一章中包括包括哪些_先秦 诸子百家 中不包括

第四节战国时期的文化和社会生活

学术思想领域的“诸子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出现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是我国思想史上最活跃最辉煌的时期。

周天子东迁雒邑,地位衰微,诸侯霸主国兴起。为了能在争霸战争中取得优势,各诸侯国相继改制变革,以谋求富国强兵。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争霸战争已转变更为残酷和激烈的兼并战争。为了争霸战争和兼并战争的需要,诸侯各国都争用贤能之士。

诸侯国君的礼贤下士,无疑给贤能之士一个上升的机会,并造成一个宽松的政治环境。大批的知识分子脱颖而出,代表他们本阶级的利益发表演说,以求他们政治理想得到实现。我国思想史上的出现一个最活跃的“百家争鸣”的局面。

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道、墨、农、兵、名、阴阳、法等。在这个时期,先秦思想家们从探讨治国治民的理论,到研究国家的产生与形成,探索宇宙人类的起源,对世界、社会和人生都进行深刻的研究。先秦诸子的思想以其博大精深影响中国社会两千多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道家和庄子

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象老子一样,主张无为而治的治国方式,有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只有无为而治,顺民之自然,才能使民繁荣发展。庄子鄙视富贵,对上层贵族统治者表示极大的愤慨,并进行淋漓尽致的揭露和鞭挞。 庄子有非常丰富的哲学思想,明晰的思辩,他把先秦时期的唯心主义发展到高峰。他也认为,天下万物生于道,道是万物的本体,但又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虚无的。他认为,世上万事万物出于一个源。事物的成与毁,皆归于一,但是,只把事物看成循环往复的变化。把事物看成循环往复,复通为一,而没有看见事物的发展先秦 诸子百家 中不包括,这是庄子思想的时代局限性。

老子和庄子皆是代表小国贵族的思想家。他们反对侵略,鄙视富贵,主张均平,反对压迫。为了实现自己的社会理想,他们主张小国寡民,公社复归,并主张实行愚民政策,不尚贤,反对儒家提倡的礼制。从主流上说,老子、庄子都是反封建压迫的哲人。在哲学思想上,老子、庄子都认为天下万物出于道,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范畴。他们都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老子、庄子是我国最早提出完整的宇宙观和认识论的学者。

儒家与孟子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孟子。 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鲁国邹人。孟子主张以仁政治国,即王道政治。孟子主张给百姓以“五亩之宅”,“百亩之田,” 让人民有一个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孟子反对战争。孟子认为,那些热衷于战争者都应受刑。孟子把民看得最重,其次为社稷,再其次为国君,人民才是国家的主体,把“民”看得高于国君,在我国思想史上是一个灿烂的火花。孟子主张人性本善。他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说的奠基人,被后世尊为“亚圣。”

荀子

荀子本是儒家学派的后裔分支。荀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又是法家学者韩非和李斯的老师。荀子是承儒启法的重要思想家和学者。

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时期赵国人。荀子认为,礼、法都是治国治民的根本。荀子主张维护等级制度,他认为一国之内,君主必须实行集权,不准有分散国君权力的情况出现。荀子主张以礼治国,隆一而治,王权集中,天下必分贵贱之等级,这正是礼制的内容,并带有法家思想的倾向。荀子主张尚贤。 荀子具有民本主义思想。荀子认为,以民为本,才能国富君安。 在人性论方面荀子主张人性恶。 荀子思想最光辉的是其唯物主义思想。在世界上先有天地等物质,才有礼义等制度和道理。物质是形成万物的基础。荀子认为,天,即大自然有自己运行的规律。这种规律是客观的。天之规律是任何人不能改变的,但人们可以利用这种规律去改造自然。 “制天命而用之”,是荀子的又一个光辉的哲学命题,表现人类战胜自然的意志和魄力。荀子不迷信,不相信灾异,认为天行有自己的规律,人可以利用这种规律,使之为人服务。这在战国时期是最进步的思想。在认识论方面,荀子认为,认识事物必先用目、耳、口、鼻、体等得到最初的感性印象;然后再用心去综合分析这种感性认识,从而得到较全面的理性认识。在对事物的观察、了解过程中,从学习到参与,才能真正了解事物得出正确的结论。荀子的认识论是正确的、唯物的、科学的。法家韩非子

法家是先秦时期的重要学派。战国早期的法家代表人物多是政治家,如李悝、吴起、商鞅、申不害等。他们在诸侯国中为卿为相,把自己的思想付诸于政治制度的实施。战国中期,法家思想已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韩非子是这种思想和理论的集大成者。

韩非子,韩国公子,曾与李斯师事荀卿,善著书。韩非子主张,国君必须拥有绝对的权威。韩非子认为刑、德之权必需掌握在国君手中,国君必须牢牢握住生杀予夺之权。韩非认为赏、刑必须严格依法。术、法皆是国君统治必须掌握的工具。韩非子认为必须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在哲学思想上,韩非子与老子有共同之处。韩非子与老子一样,认为天下万物之本是“道。”韩非子赋予“道”更多的政治性。韩非子的哲学思想是为政治服务的。韩非子对世界的认识论方面是唯物的辩证的。他反对龟卜蓍筮。韩非子认为,把复杂的事物比较分析,才会得出正确的结论。如何把对事物的认识转移到对人的认识,韩非子提出,国君必须烛私明察,不要只听其谈,而要观其行,责其用,全而考察,才能真正地得到人才,他的认识论是为政治服务的。韩非子的认识论是正确的,唯物的,其特点是与政治结合。

其他学派

阴阳学派的鼻祖是战国时期的齐国人邹衍。邹衍提出了“五德转移”的学说。邹衍把水、火、金、木、土演绎成五德,与朝代兴衰相附会。

邹衍认为,五德相胜相克,即木胜土,金胜木,火胜金,水胜火,土胜水。五德的相胜, 是从一种物质向另一种物质的转变。每一种新的物质都在旧的物质中孕育产生,从量变到质变,逐渐代替母体,形成新物质。这实际是一种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但是邹衍把五德相胜相克的理论与人世间王朝的更替变化相附会,认为历代王朝的更替转移受五德转移相胜说的制约,从而使之具有了神秘的色彩,把“五德”相胜说推向了唯心主义。

名家是一个探讨名、实关系的学派。名家研究名、实关系,具有丰富的思辩性和逻辑性。名家最有名的学者是公孙龙。公孙龙、赵国人。公孙龙反对战争,主张偃兵,兼爱天下。他主张以仁义治国,反对暴政,具有儒家思想倾向。公孙龙最著名的是“白马非马”的论点。指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公孙龙的另外一个哲学命题是“坚白论。”这是一个认识论的问题。

孙膑,齐国人,生于阿鄄之间。孙膑曾为齐威王之军师。他创造的“围魏救赵”“减灶诱敌”等军事方略,显名于世,并著有《孙膑兵法》。其兵学思想与孙武相似,具有丰富的民本主义思想。孙膑更重视战争中的阵法、士气、选卒、维护军令的威严等。孙膑是继孙武以后我国历史上留下兵学理论的优秀军事家。

许行,战国时期楚人。他假托“神农之言”来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许行代表农民提出“君民并耕”的思想在历史上有一定的影响。许行主张君民并耕,反对不劳而获,表现了下层农民要求平等,反对剥削的理想。许行希望有一个贤明的国民,实施仁政,来实现他君民并耕的思想,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许行为代表的农家追求的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空想社会,是世外桃源式的幻想。但许行的社会理想,主张均平,反对压迫和剥削的思想,闪耀着平等思想的火花,在中国思想史上是非常可贵的。

二、史学和文学艺术

《左传》是春秋战国史学的伟大成就。《左传》成书年代在战国,记载了上始鲁隐公元年 ( 前 722 年 ) ,下至鲁哀公二十七年 ( 前 468 年 ) 计 255 年的历史。《左传》史实丰富,文辞优美、生动,有极为重要的史料价值,是研究先秦历史的必读书籍。

《国语》亦是记载春秋历史的重要文献,战国时成书。该书偏重于记载各国贵族的言论,属于《语》一类的书。它保存了不少春秋时代各国的史料。

《战国策》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史料,西汉刘向校勘整理。

战国时期的两种重要史书《竹书纪年》、《穆天子传》。《竹书纪年》记载了自黄帝至魏襄王二十年之事,成书在战国。《穆天子传》记载了周穆王西游之事。此书虽带有神话色彩,但仍是研究古史的重要史料。

战国时期的诸子都是优秀的散文家。诸子的文章,思想开阔,语言生动,文辞多采,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庄子的文章气势磅礴,想象丰富;荀子语言生动,说理透彻;韩非子峻峭尖刻,锋芒毕露。战国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首推《楚辞》。

《楚辞》是楚国三闾大夫屈原所作。屈原是楚怀王的左徒,很得楚怀王的信任。靳尚嫉妒屈原,在楚怀王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免去屈原的官,将其流放。楚国政治日益腐败,他悲愤之极,投汨罗江而死。屈原在放逐中,创作了许多优秀诗篇。其作品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有《离骚》、《远游》、《渔父》、《卜居》、《九章》先秦 诸子百家 中不包括,是写作者被放逐后的苦闷心情,表现作者对故国强烈的热爱。第二类主要是《天问》,是作者在流放中,对自然界、古代史迹发问的诗篇。作者提出一百多个问题,诗中保留了古代的传说和史料,有相当重要的价值。第三类作品《九歌》,是作者利用楚地的神话、民歌写成的一组风格清新优美的抒情诗歌。

《楚辞》以其磅礴雄伟的气势,丰富浪漫的想象,优美清新的文采,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重要遗产。屈原之后,宋玉的《九辩》亦是抒情诗歌的文学杰作。战国时期,以《离骚》、《天问》、《九歌》为代表的楚国辞赋确实形成一个文学的流派,在中国文学史上有深远的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的许多墓葬中都出土有编钟、石磬等乐器。这个时期的贵族家庭多有乐器,称为“钟鸣鼎食”之家。这些现象表明音乐已经走进了许多贵族的家庭,成为一种普遍的娱乐活动。《荀子·乐论》荀子道尽了所有的乐器象征的意义,说明荀子具有很高的音乐素养。《礼记·乐记》是一篇研究音乐的文章。该文研究了音乐的起源,论述了音乐的作用、种类、意义等。《乐记》及《荀子·乐论》皆是研究音乐理论的学术著作。

先秦时期,凡有大事皆需行礼作乐中国自古就是诗书礼义之邦,音乐是先秦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

天文历法

农业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生产部门。天文历法与农业有密切的关系。战国时期,我国的天文历法有进一步发展。

周烈王时,即公元前 370年左右,我国出现四分历。四分历规定一年为 365 又四分之一天,十九年之中置七闰,是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历法。在制定历法的同时,人们还注重气候和物候的变化。战国时期,根据黄河流域气候的变化,创立了二十四节气。这是我国古代人民的杰出创造,对于农业生产有重要的作用。

先秦时期开始对天空星辰星象的观察与研究。战国时期,有专门研究天象者。甘德、石申二人的书合在一起,称之为《甘石星经》。该书测定恒星 120 颗,记录了这些恒星的赤道坐标,并绘成星图,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恒星表。

1973 年长沙马王堆 3号汉墓出土一部《天文气象杂占》,战国时代的作品。其中有二十九幅是绘有各种形状的彗星图,是世界上最早的彗星图。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天文学已有很高的成就。史书上不仅记载了天象、灾异等,并对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都有了一定的研究。

医学

战国时期的扁鹊,号称神医。扁鹊是一个妇科、五官科、小儿科全能的医生。扁鹊还是我国中医脉胳学的创始人。扁鹊所创立的中医学是科学的,他的“望、闻、问、切”的诊疗方法至今仍是我国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

科学技术的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带动了经济和生产技术的发展。有许多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被总结,并上升至理论,结集成学术性的著作。

《周礼·冬官·考工记》就是记载周代手工业生产技术和经验的著作。根据《考工记》的记载,当时的生产部门有“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搏埴之工二。”

“攻木之工”,详细地记载了车的制作方法。

“攻金之工”,介绍了青铜合金配比的知识。制造不同的青铜器,所用的铜锡配比也不相同。《考工记》总结了正确的合金配比规律,是世界上最早的合金配比经验的科学总结。

《考工记》还介绍了“攻皮”,“设色”,“刮摩”,“搏埴”等技术经验,对当时和后代的社会生产又有指导作用。

墨家学派是小手业者及小商人的代表。在生产中,墨家已总结丰富的生产经验和知识,保留在《墨子》中。 《墨子》记载了许多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包括对力学、光学、几何学都有所认识,并对这些现象和学问进行总结,上升到理论。这是古代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表明了我国先秦时期的科学水平和成就。

士阶层的兴起和稷下学宫

春秋以前,士是贵族中的最低级阶层,他们有“食田”受“六艺”能文能武,是国家军事力量的中坚。战国时期,随着宗族血缘关系的瓦解及民间聚徒讲学风气的兴起,加上当时各国为了兼并战争的需要,都积极招揽人才,这为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不同才能的士的发展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当时的政治舞台上,士也却是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甚至能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社会政治地位的提高,士阶层对于自身人格的独立也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和追求,往往藐视王侯。士阶层的发展及其独立、自由之意识的觉醒,为战国时期学术文化的繁荣创造了重要的条件。思想约束的减少及学者独立精神的增长,滋养了思想界众多的学术派别,当时号称“百家”。

战国时期,齐国在其都城临淄西郊的稷下设置学宫,成为稷下学宫,吸引了众多学者前往讲学和著述,形成了一个影响极大的学术文化交流中心。如孟子,荀子等,都受到了很高的礼遇。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学术繁荣的一个重要缩影,在齐威王时开始兴盛,到齐宣王时达到极盛,齐湣王是解散,田单复国后重开学宫,直至齐被秦灭国,前后持续了150年左右,为战国时期学术文化的探索和中国上古文化的总结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重磅!!青史考研22年VIP全程上线啦!!

点击以下图片,即可到达指定课程页面!

22年历史学考研VIP全程

直播视频截图

先秦的诸子散文_先秦 诸子百家 中不包括_自然人一章中包括包括哪些

以上课程,中国史、世界史自命题,历史学统考均适合!!

我们也会统计大家的报考院校专业,按照真题进行针对性的讲解!!

报名方式二:微店报名:扫描以下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在青史考研微店直接购买目标课程。然后按照报名成功后的自动回复指引即可。

青史考研欢迎你

Input Title

声明:部分文章来自于网友投稿及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核实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