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儒学案·凡例 【重点】 学案体史作之兴起。 【难点】 黄宗羲的思想特点。 学案:记述学派源流及其学说内容并加论断的著作。 《明儒学案》,明末清初黄宗羲撰,共六十二卷,是综述明代学术思想史的专书。于康熙十五年(1676)成书。是一部系统总结和记述明代汉族传统学术思想发展演变及其流派的学术史著作。全书一共62卷。 《明儒学案》以王守仁心学发端发展为主线,全书共记载有明一代210位学者。《师说》总纲之后,分别列出了十七个学案,大致依据时间先后推移次序和学术流派传承关系。每个学案都有较为固定的结构,拥有案序,传和语录。案序为概说该学派之基本情况,诸如该派的主要学术观点,主要代表人物,与其他学派的关系等;传即是学者传记;语录即是收录该派名言至理并附有评论。 黄宗羲搜集各家文集语录,撰成本书。 卷首列《师说》,上起明初方孝孺,下止明末许孚远,评介明朝25人思想要点和行为得失,实为说明全书的断案标准。 接着区分门户,按出现早晚列十七学案,以王学为中心,开始叙述王学的先驱和朱学的传人,立崇仁(吴与弼)、白沙(陈献章)、河东(薛瑄)、三原(王恕)等四学案计九卷;继以姚江学案为首,以三十三卷篇幅述评王守仁学术思想及王学的传播和分派;再立诸儒学案十五卷,分叙摇摆于程朱和陆王之间的学者;最后立东林、蕺山两学案计五卷,表彰与宦官斗争的东林“清议”,以及作者本师、以身殉明的刘宗周。

每介绍一学派,先叙其渊源流别,概括要旨,然后列举该派代表人物,各立小传,略述一生经历,择录重要言论,提示学术思想特点而加以评论。 目录 师说 方正学孝孺、曹月川端、薛敬轩、吴康斋与弼、陈剩夫真晟、周小泉蕙、陈白沙献章、罗一峰伦、蔡虚斋清、王阳明守仁、邹东廓守益、王龙溪畿、罗整庵钦顺、吕泾野、孟云浦化鲤 孟我疆秋 张阳和元忭、罗念庵洪先 赵大洲贞吉 王塘南时槐 邓定宇以赞、罗近溪汝芳、李见罗材、许敬庵孚远 卷一 崇仁学案一 吴与弼 卷二 崇仁学案二 胡居仁、娄谅、谢复、郑伉、胡九韶 卷三 崇仁学案三 魏校、余祐 卷四 崇仁学案四 夏尚朴、潘润 卷五 白沙学案上 陈献章、李承箕 卷六 白沙学案下 张诩、贺钦、邹智、陈茂烈、林光、陈庸、李孔修、谢祐、何廷矩、史桂芳 卷七 河东学案上 薛瑄、阎禹锡、张鼎、段坚、张杰、王鸿儒、周蕙、薛敬之、李锦 卷八 河东学案下 吕柟、吕潜、张节、李挺、郭郛、杨应诏 卷九 三原学案 王恕、王承裕、 马理、韩邦奇、杨爵、王之士 卷十 姚江学案 王守仁、许璋、王文辕 卷十一 浙中王门学案一 徐爱、蔡宗兖、朱节、钱德洪 卷十二 浙中王门学案二 王畿 卷十三 浙中王门学案三 季本、黄绾 卷十四 浙中王门学案四 董沄(附子谷)、陆澄、顾应祥、黄宗明、张元冲、程文德、徐用检 卷十五 浙中王门学案五 万表、王宗沐、张元忭、胡瀚 卷十六 江右王门学案一 文庄邹东廓先生守益(邹守益) 卷十七 江右王门学案二 文庄欧阳南野先生德(欧阳德) 卷十八 江右王门学案三 贞襄聂双江先生豹(聂豹)、文恭罗念庵先生洪先(罗洪先) 卷十九 江右王门学案四 处士刘两峰先生文敏(刘文敏)、同知刘狮泉先生邦采(刘邦采)、御史刘三五先生阳(刘阳)、县令刘梅源先生晓(刘晓)、员外刘晴川先生魁(刘魁)、主事黄洛村先生弘纲(黄弘纲)、主事何善山先生廷仁(何廷仁)、郎中陈明水先生九川(陈九川)、太常魏水洲先生良弼(魏良弼)、解元魏师伊先生良政(魏良政)、处士魏药湖先生良器(魏良器) 卷二十 江右王门学案五 太常王塘南先生时槐(王时槐) 卷二十一 江右王门学案六 文洁邓定宇先生以赞(邓以赞)、参政陈蒙山先生嘉谟(陈嘉谟)、征君刘泸潇先生元卿(刘元卿)、督学万思默先生廷言(万廷言) 卷二十二 江右王门学案七 宪使胡庐山先生直(胡直) 卷二十三 江右王门学案八 忠介邹南皋先生元标(邹元标)、给谏罗匡湖先生大纮(罗大纮) 卷二十四 江右王门学案九 中丞宋望之先生仪望(宋仪望)、征君邓潜谷先生元锡(邓元锡)、征君章本清先生潢(章潢)、佥事冯慕冈先生应京(冯应京) 卷二十五 南中王门学案一 黄省曾、周冲、朱得之、周怡、薛应旗、薛甲 卷二十六 南中王门学案二 唐顺之、唐鹤征 卷二十七 南中王门学案三 徐阶、杨豫孙 卷二十八 南中王门学案四 蒋信、冀元亨 卷二十九 北方王门学案 穆孔晖、张后觉、孟秋、尤时熙、孟化鲤、杨东明、南大吉 卷三十 粤闽王门学案 薛侃、周坦 卷三十一 止修学案 李材 卷三十二 泰州学案一 王艮、王襞(附朱恕、韩乐吾、夏叟)、徐樾、王栋、林春 卷三十三 泰州学案二 赵大吉 卷三十四 泰州学案三 罗汝芳、杨起元 卷三十五 泰州学案四 耿定向、耿定理、焦竑、潘士藻、方学渐、何祥、祝世禄 卷三十六 泰州学案五 周汝登、陶石篑、刘塙 卷三十七 甘泉学案一 湛若水 卷三十八 甘泉学案二 吕怀、何迁 卷三十九 甘泉学案三 洪垣 卷四十 甘泉学案四 唐枢、蔡汝楠 卷四十一 甘泉学案五 许孚远、冯从吾 卷四十二 甘泉学案六 唐伯元、杨时乔、王道 卷四十三 诸儒学案上一 方孝孺、赵谦 卷四十四 诸儒学案上二 曹端 卷四十五 诸儒学案上三 黄润玉、罗伦、章懋、庄昶、张元祯、陈选 卷四十六 诸儒学案上四 陈真晟、张吉、周瑛、蔡清、潘府、罗侨 卷四十七 诸儒学案中一 罗钦顺 卷四十八 诸儒学案中二 汪俊、崔铣 卷四十九 诸儒学案中三 何瑭 卷五十 诸儒学案中四 王廷相 卷五十一 诸儒学案中五 黄佐 卷五十二 诸儒学案中六 张邦奇、张岳、徐问、李经纶 卷五十三 诸儒学案下一 李中、霍韬、薛蕙、舒芬、来知德 卷五十四 诸儒学案下二 卢宁忠、吕坤、鹿善继、曹于汴、吕维祺 卷五十五 诸儒学案下三 郝敬、吴执御 卷五十六 诸儒学案下四 黄道周 卷五十七 诸儒学案下五 金铉、金声、朱天麟、孙奇逢 卷五十八 东林学案一 顾宪成、高攀龙 卷五十九 东林学案二 钱一本、孙慎行 卷六十 东林学案三 顾允成、史孟麟、刘永澄、薛敷教、叶茂才、许世卿、耿橘、刘元珍 卷六十一 东林学案四 黄尊素、吴桂森、吴钟峦、华允诚、陈龙正 卷六十二 蕺山学案 刘宗周 附 案 应典、周莹、卢可久、杜惟熙、颜鲸 本书将搜集到的有关明代三百年学术流派的材料进行分类排比。

由于系统比较清楚,结构比较严密,纲目和主次的关系处理得很有逻辑性,在材料的整理上高过了前人;同时,作者对各派原著都做过直接研究,因为叙述各派学术思想,简明扼要,选材比较精审而有代表性。 作者处理材料的态度也相当严肃。他的见解倾向于王学,但书中对程朱的拥护者时有好评,对包括王守仁在内的王学各派也时有非难。 书中不仅介绍受到明朝统治者尊奉的正统派名儒,而且很注意下层社会的思想家,例如对灶丁出身的王艮(创立泰州学派。初名银,王守仁替他改名为艮,字汝止,号心斋。主张“百姓日用即道” 。一生布衣,拒绝入仕,被斥为“异端”。罗汝芳、何心隐等即其门徒 )、樵夫出身的朱恕(少孤家贫,以采樵养母,终身不仕,为王艮嫡传弟子。“离山十里,柴在屋里;离山一里,柴在山里” )、陶匠出身的韩乐吾(王艮弟子,被誉为“东海贤人”)、农民出身的夏叟等人,并未因为他们的学术思想被正统派目为邪说而忽视。 这就使读者在了解整个明代学术思想演变发展的时候,可以少点门户之见。也正因为这样,本书才能成为后人研究明代学术思想的一部最重要的史籍。 钱穆《读刘蕺山集》:“余少年读黄梨洲《明儒学案》,爱其网罗详备,条理明晰,认为有明一代之学术史,无过此矣。

中年以后,颇亦涉猎各家原集,乃时撼黄氏取舍之未当,并于每一家之学术渊源,及其独特精神之所在,指点未臻确切。乃复时参以门户之见,意气之争。……故其晚年所为学案,已仅可为治明代儒学者之一必要参考书而止。” 《明儒学案》的写作始于康熙八年(1669),完成于康熙十五年,历时八年。版本有: ①乾隆四年郑氏二老阁本; ②《四库全书》本; ③《四部备要》本; ④世界书局《四朝学案》本(附有人名索引)。 一、学案体史书的特征和来历 学案体是专门记述学术思想史的一种体裁,采用这种体裁撰写的史书,叫作学案体史书。 学案体史书一方面特别重视学术流派的划分和师弟子的传承关系,另一方面注意凸现学者本人的概况和独特之处,一般包括学者传记、言行录、著作摘要、他人评论等。 在学案体史书正式形成之前,我国已经出现了不同形式的学术史著述。 1、是汇编在诸子百家著作中的专题论文凡例简体原文明儒学案,如《庄子·天下篇》、《荀子·非十二子》、《韩非子·显学》、《吕氏春秋·序意》等,这些专题论文评述各派学说的异同短长,可以视之为学术史的原始状态。 2、是纪传体正史中的有关传论,如《史记》中的《孔子世家》、《仲尼弟子列传》、《老子韩非列传》凡例简体原文明儒学案,《汉书》中的《儒林传》等。

这些传记记载思想家、经学家的生平事迹和学术贡献,可以视之为学术史的初级形态。 3、是具有代表性的国家藏书目录、史志目录和私人藏书目录。例如刘歆《七略》、《隋书·经籍志》、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等,这些目录专书不仅登载各个领域的古今图书,而是运用总序、大序和小序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可以视之为学术史的渐进现象。 4、是南宋以后陆续出现的理学史专著,例如朱熹的《伊洛渊源录》、明末周汝登的《圣学宗传》、孙奇逢的《理学宗传》等,这些理学史专著记载本学派的传授系统和学说宗旨,可以视之为学术史的独立形态。 步入独立形态的宋明理学史专著,分门立户,各有遗漏,甚或驳杂不纯,还有待于彻底改进、全面提高,而完成这一使命的,正是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浙东史学领袖黄宗羲。黄氏以《明儒学案》凌空而起,标志着古代学术史已由独立形态跨入了完备形态。 二、《明儒学案》的独到之处 《明儒学案》既是一部明代学术思想史,又是学案体史书的开山之作。这部开山之作的独到之处在于: 1、体例严密明晰、别开生面。从全书结构看,按照学术宗旨和传授系统,对明朝二百多名学者分宗别派,予以通体组织。首先以《师说》开篇,评价明初至明末二十五名学派创始人或先驱者的思想要点和行为得失,构成全书总论。

总论之下,分立十九学案,按三个时期、四大部分来安排。初期第一部分共立四学案,首列传授程朱之学的《崇仁》(吴与弼)、《河东》(薛瑄)两学案,《河东学案》之后,附列别派的《三原学案》(王恕),再以另成一支的方式重列传授陆九渊之学的《白沙学案》(陈献章)。 中期第二部分共立十学案,以姚江(王守仁)为主,以王氏心学的分支或别派为辅。 在中期和后期之间,另立诸儒学案,统括不属于上述十四学案的重要学者,组成第三部分。 后期和后期之间分立东林(顾宪成)、蕺jí山(刘宗周)两学案。 从编写方法来看,每一学案,先用小序作概括性的说明,小序之下,依次胪列本学案的代表人物,每位人物先立小传,然后摘录足以显示本人学术思想特点的著作或语录,再适当予以评论。 《明儒学案》的全书结构和每学案的编写方法是浑然一体的,前者类聚群分,脉络清楚;后者点面兼顾,层次井然,二者结合,使全书纲与目之间,主与从之间颇具逻辑性。所谓学案体,就是这样别开生面地被创造出来的。 2、内容完整系统、简明扼要 《明儒学案》经过精心组织,从客观上展现了明朝二百七十多年学术思想的发展历程,反映了王守仁心学的正统地位和整个社会思潮的全貌,揭示了各个学派之间的相互对立与影响。

与此同时,又从微观上点明了每一学派的思想宗旨和学术特点,叙述了每一学派内部每一家的生平经历、论学要旨以及师承关系,显示了每一派各家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这样一来,就使全书的内容既完整系统,又简明扼要。 3、破除门户之见,客观如实评述 《明儒学案》不仅重视正统派明儒,而且注意到各个层次上确有造诣的思想家,其中哪怕是“一偏之见”、“相反之论”也兼收并蓄,做到是“是非互见,得失两存”。 《明儒学案》记述各派各家的学术思想,完全以他们的著作言论和一些行事为转移,既不因袭他人的成见,也不任意发挥自己的主观臆测。 以上两点,是《明儒学案》迥异于依门傍户之作处,这实际上是黄宗羲政治民主思想和实事求是精神在学术研究上的反映。 三、学案体史书的粗具规模 《明儒学案》成书后,黄宗羲又撰《宋元学案》,未成而殁,由其子黄百家和高足全祖望续写竣工。《宋元学案》一百卷,共立九十一学案,记述宋元学者两千多人。此后,继作或仿作不断问世,使学案体史书粗具规模,主要包括: 《两汉三国学案》十一卷,晚清唐晏撰,按儒家经典编排,每经之下区分派别,每派学者以师承关系或时代先后为序,既有传记,又有经说。 《清儒学案》二零八卷,近代徐世昌延揽门客吴廷燮等撰,立正案和诸儒学案两大类属,记述清代学者一千一百六十九人。

以上三书合称四朝学案。 《汉学师承记》八卷、《宋学渊源记》二卷,清江藩撰,八卷之书记同一时期内与汉学家对立的理学家。 《国朝学案小识》十五卷,清唐鉴撰,记清代御用理学家。 《明儒学案·凡例》,叙述本书大旨和编写体例。 但作者显然认为,读者所需要的,不应该只是书中的具体内容,而应该从中学到做学问的切实功夫。 《凡例》强调对前人贵在抓住其学说要领,对自己则贵在独立思考而求创见,这就使它不同于那种八股式的例言。 【选文】 1、串讲 2、重点词句:周海门陶石篑点以一二字 3、翻译 思考题: 1、阅读一部有关明代思想史的著作,了解其基本发展脉络。 2、翻译本文第一、二两段。 3、《明儒学案凡例》与黄宗羲的“学有宗旨说”和“学贵自得论” 参考书: 1、侯外庐《宋明理学史》,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2、王育济《理学·实学·朴学》,山东友谊出版社1993年版。 3、陈鼓应、辛冠洁、葛荣晋《明清实学简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 4、萧萐父、许苏民《明清启蒙学术流变》,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是文讲明代学者的学术派别。 【提要】本篇介绍著作大旨及体例。 【正文】从来(以往)理学之书,前有周海门(属泰州学派)《圣学宗传》,近有孙钟元《理学宗传》,诸儒(学者)之说颇备。然陶石篑与焦弱侯书云:“海门意谓身居山泽,见闻狭陋,尝愿博求文献,广所未备,非敢便称定本也。”且各家自有宗旨,而海门主张禅学(唐慧能所创南派禅宗

声明:部分文章来自于网友投稿及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核实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