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大学国家精品课程《新疆民俗文化概论》第一章:绪论本节课的主讲人:吾斯曼江民俗与民俗学民俗学的性质与任务主要的民俗学流派及其方法第一节民俗与民俗学“民俗”的含义“民俗”概念的出现民俗-adat民俗一词作为专门学科术语,是对英文“”的意译。这个词是英国学者(汤姆斯)1846年创用的,他以撒克逊语的“folk”(民众、民间)和“lore”(知识、学问)合成为一个新词,既指民间风俗现象,又指研究专门现象的学问。这些年来,鉴于“”一词既指“民俗”又指“民俗学”,容易混淆,国际学术界又以“”一词专指“民俗学”,而将“”专指作为研究对象的“民俗”,以便区别。e民俗学民俗学科名称研究对象历史上人们对“民俗”概念有狭义的理解,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1.文化遗留物说。2.精神文化说。3.民间文学说。4.传统文化说。这是英国文化进化学派的观点,他们认为民俗是一个已发展到较高文化阶段的民族中所残存的原始观念与习俗的遗留物,就像人由猿猴进化而来,身上残留着一根尾椎骨一样。
这也是英国学者们的观点。在国际民俗学界流行了相当长时间。退出这种观点认为民俗即民间文学,主要流行于美国和前苏联。例如,英国学者厄特利(F.L.Utley),将民俗定义为“口头传承的文学艺术”,将习惯、宗教、语言、工艺等排斥在外。退出这是西方普遍流行的观点,即把民俗仅限于传统之中,将生活中不断涌现出来的新民俗排斥在外。1961年,厄特利曾对西方流行的二十一种民俗定义进行关键词分析,结果发现其中“传统”一词出现率最高,达十三次,可见这种观点带有普遍性。退出一般认为:民俗是人民大众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既包括农村民俗,也包括城镇和都市民俗;既包括古代民俗传统,也包括新产生的民俗现象。既包括以口语传承的民间文学,也包括以物质形式、行为和心里等方式传承的物质、精神及社会组织等民俗。民俗虽然是一种历史文化传统,但也是人民现实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民俗大略可以分为一下四个部分。民俗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语言民俗指人民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所不断重复的、带有模式性的活动,以及由这种活动所产生的带有类型性的产品形式。它主要包括生产民俗、商贸民俗、饮食民俗、服饰民俗、居住民宿、交通民俗、医药保健民俗,等等。
亦称社会组织及制度民俗,指人们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惯制,它所涉及的是从个人到家庭、家族、乡里、民族、国家乃至国际社会在结合、交往过程中使用并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它主要包括社会组织民俗(如血缘组织、地缘组织、业缘组织)、社会制度民俗(如习惯法、人生礼仪等)、岁时节日民俗以及民间娱乐习惯,等等。是指在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式的民俗、他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与社会过程中形成的心里经验,这种经验一旦成为集体的心里习惯,并表现为特定的行为方式并世代传承,就成为精神民俗。精神民俗主要包括民间信仰、民间巫术、民间哲学论理观念以及民间艺术等等。指通过口语约定俗成、集体传承的信息交流系统。它包括两大部分:民俗语言与民间文学。语言是一种文化载体,各个民族、各个地区都有特定的语言,即民族语言和方言,她们是广义的民俗语言。狭义的民俗语言,是指在一个民族或地区中流行的那些具有特定含义,并且反复出现在套语,如民间俗语、谚语、谜语、街头流行语、酒令,等等。民间文学是指由人民集体创作和流传的口头文学,主要有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说唱等形式。民俗学是研究民间风俗习惯的一门科学。
他的主要任务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历史与当代的民俗事象,进行调查、收集、整理、描述、分析和论证,探求它的本质结构、特点和社会功能,揭示其发生、发展、传承、演变、消亡的规律,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服务。民俗学是一门帮助人们认识历史与文化、改造现实社会生活的人文科学。民俗学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由于民俗学研究的对象范围极广,因此,它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民间文艺学与民俗学。历史学与民俗学。文化人类学与民俗学。社会学与民俗学。民族学与民俗学。民俗学民间文艺学非书面民俗学历史文化人类学民俗学人类文人类学:人类文化的起源、成长、变迁以及文化类型、结构、机能注重研究民间文化传承社会学强调对于社会现状的关切社会学的视角侧重于对现实社会的诸多问题进行解剖民俗学主要关注中下层民众的社会生活着重对传承性的社会现象进行研究和阐释重视整个民族文化的起源、发展以及民族的变迁、融合、分化等问题民族关注的则是各种社会群体中民俗事象的本质、功能、结构特点以及历史发展规律民俗民俗学的内容,包括对民俗事象的理论探索与阐释、对民俗学史的研究和叙述、民俗学方法论以及对民俗资料的收集保存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的探讨。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六大部分:民俗学原理对民俗事象发生、发展、演变及其性质、结构、功能等方面的理论探索,包括对综合和单项问题的研究。
民俗史对民俗事象的历史探究与描述,包括通史、断代史、综合性的或单向性的民俗事象发展史。民俗志一种对全国或某一民族、某一地区的民俗事象进行综合或单项的科学技术的作品。民俗学学派神话学派人类学派历史地理学派语言学派心理学派结构学派神话学派这可以说是欧洲民俗学第一个影响巨大的学派。它是在19世纪初德国浪漫主义思潮影响下产生的。神话学派的基本观点认为:一切民间文化源出于神话,由于神话的演化婚姻礼仪民俗学概论,民间故事、叙事诗、传说等才相继产生。神话乃是每一个民族的文化源头,具有无所不包的性质。以神话为主体的民间文化,是一个民族(或部族)的集体创造,反映了他们的集体心理,因此倘要对某个民族的文化、心理和世界观进行阐释,就非从神话人手不可。他们非常重视神话在民间文化研究中的地位,所以被称为民俗学中的神话学派。格林兄弟对民间文化进行长期的发掘、整理和研究,从1812年起,陆续出版了、一系列著作,其中有《儿童和家庭故事集》、《德意志传说集》等民间文学作品婚姻礼仪民俗学概论,也有《德语语法》、《德语史》、《德意志神话学》这样的专门论著。兄弟俩还合作编写了《德语词典》(生前未完成)。他们的研究方法被称为语言学的历史比较研究法。语言始终是他们研究民俗文化的切人点。
他们认为,作为每个民族世界观核心的宗教信仰,反映了他们同周围世界的关系。神话是宗教信仰的体现,而语言则是神话的载体。他们认为,透过语言不但可以掌握神话,了解宗教信仰,而且可以看到经济结构、法律、风俗习惯、物质文化形态乃至国际和民族关系的某些方面。人类学派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其哲学和方法论基础是达尔文进化论和当时正在茁壮兴起的社会人类学。E.泰勒是该学派的先驱者,安德鲁〃朗其主要代表人物。人类学派的基本观点是: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不管如何原始,如何独特,都是可以理解的,其中包含着先民们 的健康理智以及征服自然的心愿。人类各民族从生物性和 心理学规律来看,有着一致性。因而人类的精神活动及其 产品,如传说、故事、诗歌等等,也就有着某种共同性。 这是造成各民族民俗文化有所雷同的根本原因。 与之相关,他们又认为,未开化民族的神话与文明人祖先的神话,也存在着深刻的同一性。 所以通过研究未开化民族的神话,并以之与文明 人祖先的神话相比较,便有可能追寻人类文化和 思维方式的进化轨迹。 基于这样的认识,大量地搜集世界各地未开化民族的民俗资料,从神话、传说等民间文艺作品 ,到生产、生活习俗乃至宗教信仰、礼仪祭典等 等,并以此为基础,作纵横两向的比较研究,便 成为人类学派民俗学家倾全力去做的工作。
泰勒 长期从事中美洲民族学资料的搜集整理。其著作 《原始文化》(1871)资料宏富,而从其“神话、 哲学、宗教、语言、艺术和习俗发展之研究”的 副题,即可看出,泰勒所论涉及了多么宽广的范 人类学派对世界和中国的民俗学研究影响都十分巨大。不过,人类学派的观点主要是从部族心 理的角度去分析民俗事象;把这些民俗事象和民俗 文化产品看作“遗留物”,至于生产力发展及社 会经济诸因素对民俗发展演变的影响,则较少注 历史地理学派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于芬兰。其创立者是语文学家兼民俗学家科隆父子 (J.Korhn 1835-1888和J.Korhn 1863-1932)。民间文 艺学家A.阿尔奈(Antt Aarne 1867-1925)、W.安德松 ( 1885-1962)也是这一学派的重 要代表。这一学派的理论基础是达尔文进化论和 斯宾塞的实证论。 科隆父子认为,民间文化„主要是民间文艺作品)有一个从素朴简陋向繁复精美的演变过程。每 一个重要题材,都有它的原始形态,也都有一个 发生的时间和原始的发祥地。他们的研究是要通 过对不同地区的相关民间文化的比较,对题材模 式的迁徙和流变状况进行探索,力图确定其形成 时间和流布的地理范围,从而尽可能地追寻这种 题材模式的最初形态和发源地。 这一学派治学态度比较严谨,重视材料的搜集,以眼光开阔和论证翔实闻名。尤其是他们在 方法论运用上,有可贵的自觉性,卡尔〃科隆曾 撰《民俗学方法论》,对此作过系统阐述。其不 足之处是喜欢对民间文艺作品提炼出某种公式, 有时未免有些片面。另外,考虑外部联系(如社会 生活)的作用较少,也是缺点之一。 LOGO
声明:部分文章来自于网友投稿及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核实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