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国家的未来,而教育是国家的根本大计。哈萨克族是一个十分注重人们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的民族。所以在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视对儿童道德品质的培养,希望孩子具有良好的品质。

民俗传承跪拜礼仪文化论文_民俗传承跪拜礼仪文化的意义_民俗跪拜礼仪文化传承

哈萨克人从孩子的接生就开始重视,对接生人员的选择要求非常高。选择那些威望高、德性好的妇女接生,认为谁接生的孩子将来就像谁。家庭教育中哈萨克族儿歌、格言、谚语、箴言等发挥着有效的作用。这些儿歌、格言、谚语及箴言,既有书面的,更多的则是口头相传。可分为生产、社会和生活三类,生活类更多包涵道德教育的意思。孩子出生后儿童最早从妈妈的歌«摇篮歌»里开始受到音乐和诗歌的熏陶,接受包括语言在内的启蒙教育。

民俗传承跪拜礼仪文化论文_民俗传承跪拜礼仪文化的意义_民俗跪拜礼仪文化传承

哈萨克族有丰富多彩的儿童传统游戏,比如::阿色克(Asek),索库尔铁开克(),托库孜库马拉克(),猜谜语等。

儿童传统游戏对儿童的身心和心理素质的形成,对培养儿童团结、乐观、勇敢、坚毅、灵活、勤劳、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等人格品质,对儿童学习生活技能和生存能力,对哈族文化的传承都有重要作用。

家庭氛围造就了哈萨克族人从小就能歌善舞,崇尚自由的性格特点。哈萨克人特别重视对儿童的音乐教育。哈萨克族的婴儿最早听到有节奏的声音是摇床歌(曲),是启蒙教育的一种形式。随着孩子的长大给他们教冬不拉乐器和民间音乐。音乐教育本身就是一个通过音乐来传授听觉艺术、审美艺术的媒介,它能丰富儿童的情感世界和思想,提高儿童对音乐美的感受、创造和鉴赏能力,教会他们认识世界、感受生活,并创造生活,全面发展。

通过音乐的桥梁,哈萨克族儿童可以感受到生活中的各种景色和事物,感受到来自世界各界的情感和关爱,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和爱心。

哈萨克族有着道德行为规范和道德审美标准,以诚实、勤劳、勇敢、宽厚待人、团结互助展现着鲜明而独特的民族情感和性格。其道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热爱祖国、尊敬长辈、互敬互助、勤劳正直、崇敬自然、节约粮食等内容。如教育爱国的:“宁为本国的庶民,不为他国的君主”,“忘记祖国的人像失去森林的鸟”,“祖国是金子般的摇篮”等谚语教导孩子要热爱祖国、家乡和民族。

民俗跪拜礼仪文化传承_民俗传承跪拜礼仪文化的意义_民俗传承跪拜礼仪文化论文

哈萨克族还是一个非常注重勤劳教育的民族,有着“不劳而获的珍宝,不如劳动得来的羊羔”,“辛勤劳动的人,双手是万物的父亲”,“明月的光辉洒向大地,知识的光辉照亮人类”等广为流传的谚语,以教导孩子要辛勤劳动,不能不劳而获,因此哈萨克族才能以“一个没有乞丐的民族”而著称于世。倡导从小立志的,如“最无价值的人是无志者”。劝戒子女要保护环境的:如“若你打坏鸟蛋,你脸上长雀斑”;“不要砍伐单独生长的树,不然你会过一生单身生活”;“不要碰坏鸟窝、蚂蚁窝,它们会咀嚼你”等等。

民俗传承跪拜礼仪文化论文_民俗跪拜礼仪文化传承_民俗传承跪拜礼仪文化的意义

哈萨克族对草原、动物、河流有着深刻的生存体验。他们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把大自然比喻为母亲,认为糟蹋大自然就是糟蹋母亲。因而哈萨克人居住的地方历经百年甚至千年仍然保持着优美的景色。他们崇拜草与火,忌讳拔春天的青草,认为青草是有生命的。禁止打坏鸟蛋和捣毁鸟窝。这些教诲对哈萨克族儿童的心理和行为具有很大的影响。

哈萨克家庭中尊老爱幼观念浓厚。哈萨克族讲求尊老爱幼,长辈爱护小辈,小辈尊重长辈。老人慈祥温和,对很久不见的孙儿会拥抱、亲吻,以此来表示对他们的疼爱。在寒冷的冬天,老人会解开自己的衣服,给孙儿暖手。哈萨克族爱护儿童,从不轻易打骂儿童,更多的是通过言传身教对孩子进行道德规训和传统文化的教育。

哈萨克族的儿童从小受到尊老爱幼的教育,家庭生活中盛行敬老风尚,若有不尊敬父母的人,则会受到耻笑,甚至受到一定的惩罚。

父母对长辈的生活照料得很仔细,并尊重父母的想法和意见,不论在什么场所见到老人,都要边祝福边握手,吃饭、开会、娱乐等都让老人坐上席,让老人先吃,然后其他人才能吃。儿童在父母或者长辈面前不玩手机,当老人们说话时绝对不能插嘴,一定聆听。

民俗跪拜礼仪文化传承_民俗传承跪拜礼仪文化的意义_民俗传承跪拜礼仪文化论文

哈萨克族信仰伊斯兰教,哈萨克人在教育孩子时以伊斯兰教义为核心。从伊斯兰教看,真信与伪信的标识是其道德价值,道德最优秀者的信仰最完美,教徒之功德中份量最重的是美德。没有高尚的道德,再多的拜功和斋戒也毫无意义。世界上既有安拉赞赏坚信伊斯兰教并行善的人的“天堂”或“乐园”,也有安拉惩罚那些罪孽深重者、不归信者和作恶多端者的“火狱”。哈萨克族从小让孩子们懂得善与恶,天堂与地狱。

民俗传承跪拜礼仪文化论文_民俗传承跪拜礼仪文化的意义_民俗跪拜礼仪文化传承

哈萨克族以友善好客而闻名天下,重文明讲礼貌世人皆知,待客热情、诚恳,谦虚。特别是热情好客的传统熏陶每个孩子的心灵。哈萨克族有一句谚语: “祖先遗产中的一部分是留给客人的”。所以哈萨克族每一个小孩从小就养成了不分民族、语言、种族、宗教的美德。这是人类最高尚的宽容和包容美德。

民俗传承跪拜礼仪文化论文_民俗传承跪拜礼仪文化的意义_民俗跪拜礼仪文化传承

哈萨克族以故事、民间谚语、寓言诗、神话传说等各种民间文学的题材教育孩子民俗跪拜礼仪文化传承,从小培养孩子懂得文明,讲究礼貌。哈萨克教育孩子时家长们说的Jaman (这样不好),Uyat (这样不礼貌,这样丢人),Obal (这样 太可惜,这样太浪费)等三个句子出现频率最多。这三句话在每个哈萨克人的心灵中,记忆中有着深深的烙印,最简单的语言却从各个方面进行着教育儿童。

家长对待女孩的要会做饭、会刺绣、举止文雅、对男人礼让、低调等要求,而对待男孩子会骑马、诚实、有仗义、尊重女人、文武双全。

民俗跪拜礼仪文化传承_民俗传承跪拜礼仪文化论文_民俗传承跪拜礼仪文化的意义

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一定要有礼貌,懂得感恩民俗跪拜礼仪文化传承,修养良好,举止文明,谈吐优雅,充满爱心,从吃饭到穿衣服,从个人卫生到保护环境,一举一动都要符合礼仪。哈萨克族礼仪很多,人生礼仪是民俗事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哈萨克族儿童成长阶段要经历诞生礼、命名礼、摇篮礼、学步礼、上马礼、扎耳礼和割礼的人生礼仪。

民俗传承跪拜礼仪文化论文_民俗跪拜礼仪文化传承_民俗传承跪拜礼仪文化的意义

诞生礼是哈萨克人生命周期的第一个礼仪。婴儿出生时要选择威望高、德性好的妇女接生,并举行仪式。孩子出生三天后,举行命名礼。也就是让长者给孩子起名字。哈萨克人的摇蓝礼,是在婴儿出生40天举行满月礼时完成的一项活动,即把婴儿放入摇床的一个仪式。学步礼是在周岁时举行。孩子长到5岁左右时,父母要选个吉日为孩子的第一次上马(骑马)举行隆重仪式。

民俗传承跪拜礼仪文化的意义_民俗跪拜礼仪文化传承_民俗传承跪拜礼仪文化论文

扎耳礼是哈萨克族女孩的“成人礼”,在女孩7-9岁间举行。从这天开始女孩可以带耳环和各种首饰。割礼是哈萨克族男孩的“成人礼”,在男孩7岁左右举行。从这天开始男孩就进入真正男人的行列。哈萨克族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通过体验和体会上述各种礼仪,培养良好的涵养素质和人文精神,为以后的人格品质鉴定坚实基础。

哈萨克民族的亲缘关系习俗,采用七辈计算方法:例如:七代子女(即儿子、孙子、曾孙、玄孙、来孙、为孙、仍孙);七辈先祖(即父亲、祖父、曾祖父、高祖、天祖、烈祖、太祖);七门亲戚(即本亲、舅亲、岳丈亲、外甥亲、挑担亲、姐夫女婿亲、亲家亲)。七辈之内不得嫁娶。给孩子传授前辈的谱系,是哈萨克族父母的应尽义务。在家庭教育中,民族和家族教育是重要内容。哈萨克族重视培养子女对本民族和家族的热爱之情,对本民族英雄人物的敬慕之情。从孩子会说话起,父母便经常对孩子讲授七代长辈的名字。

民俗传承跪拜礼仪文化论文_民俗跪拜礼仪文化传承_民俗传承跪拜礼仪文化的意义

哈萨克民族的亲缘关系习俗,采用七辈计算方法:例如:七代子女(即儿子、孙子、曾孙、玄孙、来孙、为孙、仍孙);七辈先祖(即父亲、祖父、曾祖父、高祖、天祖、烈祖、太祖);七门亲戚(即本亲、舅亲、岳丈亲、外甥亲、挑担亲、姐夫女婿亲、亲家亲)。七辈之内不得嫁娶。给孩子传授前辈的谱系,是哈萨克族父母的应尽义务。

民俗跪拜礼仪文化传承_民俗传承跪拜礼仪文化论文_民俗传承跪拜礼仪文化的意义

哈萨克族有句谚语:“不知七代祖先的名字的人是孤儿。”孩子也以能记住七代长辈的名字为荣,有些孩子甚至能记住10多代长辈的名字,会博得父母及长辈更多的夸赞。他们认为知道七代长辈名字的人会顾全家族、民族的命运,“阿拉什”及本民族的哲学家“霍尔克特阿塔”、诗仙“阿拜”、民族领袖“阿布赉汗”、民族英雄“库布兰德”等。

民俗传承跪拜礼仪文化论文_民俗跪拜礼仪文化传承_民俗传承跪拜礼仪文化的意义

哈萨克族是一个祖训有德、根族有训的民族。所以,全世界无论哪个国家或者民族都非常愿意与哈萨克人打交道,做朋友。这些美德与哈萨克族人对孩子从小的传统教育密切相关!

声明:部分文章来自于网友投稿及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核实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