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指的是中国先时期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荀子、墨子等学术思想的代表人物;百家指的是道家儒家、墨家、法家、名家等学术流派的代表家。诸子百家是后世对先秦学术思想人物和派别的总称。春秋后期已出现颇有社会影响的道家、儒家、法家、墨家、阴阳家等不同学派,而至战国中期,许多学派纷呈,众多学说丰富多彩,为中国文化发展奠定了宽广的基础,中国术语上把这一时期称为诸子百家或百家争鸣时期。

班固《汉书·艺文志》认为诸子百家皆出于王官:“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名家者流,盖出于礼官”;“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农家者流,盖出于农稷之官”;“纵横家者流诸子百家各自的代表作,盖出于行人之官”;“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 春秋战国时代,王权衰落,诸侯争霸,为了壮大自己的实力,各国开放政权以延揽人才,打破了本来的贵族政治体制,使得原本几乎没有资格参与政治的庶民可以发表自己的政见并参与政治决策,又因为人口的增加,土地分配困难,社会发生剧变。这一时期有思想的知识分子,面对现实的社会问题、人生问题等,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和思想。个人利害与国家之间的利害交互运用诸子百家各自的代表作,相互影响,标新立异。各种学说、思想纷纷出现。

西汉司马迁在《史记》中引述了司马谈(司马迁之父)对学术流派的见解,司马谈把先秦以来的学派总归纳为六家,即:道家、儒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家。

东汉班固在《汉书》中则把先秦以来的学派归纳为十家,即:道家、儒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家、农家、纵横家、杂家、小说家。

吕思勉认为“术数”、“方技”、“兵书”三略,亦可称为先秦诸子,可算为十二家。

儒家:《论语》、《孟子》、《荀子》、《孝经》

法家 :《商君书》、《韩非子》 、《法经》、《管子》、《申子》、《李子》、《慎子》

墨家 :《墨子》、《墨子闲诂》、《田俅子》、《我子》、《随巢子》、《胡非子》

道家 :《老子》、《庄子》、《黄帝四经》、《淮南子》

名家又称“刑名家”:《公孙龙子》、《邓析子》、《尹文子》、《惠子》、《黄公》、《毛公》、《成公生》

阴阳家:《汉书‧艺文志》着录“阴阳家二十一家,三百六十九篇”,现代都已失传。

农家:《神农》、《黔老》

纵横家:《捭阖策》《战国策》

小说家:《虞初志》、《离骚》、《九辩》、《神女》、《高唐》

杂家:《吕氏春秋》、《淮南子》、《尸子》

兵家 :《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吴起兵法》、《尉缭子》

医家(有时归入方技家):《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

声明:部分文章来自于网友投稿及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核实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