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3262个字,阅读大概需要花费10分钟。

我和妻子在女儿布丁两岁半左右开始读《三字经》和《笠翁对韵》,坚持了半个月,就无疾而终了。三岁之后,又想起来了,继续读,方法很单调:我们俩谁有时间谁就拿起材料国学启蒙教育研究思路,在女儿耳边诵经般地叨叨。坚持了一个星期,妻子对我说了如下一段话:“我很迷惑,现在做国学启蒙的意义。每次读《三字经》读到那些“三纲五常,兄友弟恭”,自己内心是很排斥的,不想强行给孩子灌输这些价值观,而读一些拗口的语句,看到布丁心不在焉的样子,我总会迷惑,这样读有用吗??又枯燥,又机械,她不解其意,无法引起兴趣,到底有什么意义?”这段话,问的我无言以对,原本提议进行国学启蒙的是我。

对于国学启蒙,很多家长都有意识的开始重视,可是又充满了疑惑:

●古文那么枯燥,孩子不识字,难道只能死记硬背吗?

●传统文化中,,有很多现代家长不能接受的“糟粕”,也要一股脑的全部灌输吗?

●机械死板的诵读,会打消孩子的学习兴趣,有没有生动、活泼、有趣的学习方法呢?

●家长自己的传统文化水平都不够,如何引导孩子学习??交给国学启蒙机构,也是这种机械诵读的方式,就怕没效果呀!

●传统文化书籍多如牛毛,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经史子集,到底如何选择呀?

太多的疑惑,造成家长不知如何开始,不想开始,开始了又坚持不了,最终不了了之?

那到底要如何开展国学启蒙呢?我给的答案是:国学启蒙一定要有原则,分阶段,分难度,有方法的科学实施系统规划。

一、国学启蒙总原则

①没有普适法则

没有任何一套方法和规划适用于每一个孩子,父母需根据自己孩子的个性、年龄及认知特点,自主调整细节,不断尝试,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启蒙方式,别人的蜜糖可能是你的毒药。

②父母自身储备

国学启蒙或者说家庭教育的最关键性因素父母自身,别把启蒙的全部希望寄托在素材的选取,老师的好坏,机构的课程和孩子自主学习,父母需要,自我提高,提前准备,对启蒙素材有自己的理解,跟上孩子的学习节奏,能与孩子互动,并为孩子做出学习的榜样和示范。

③选定主体素材,其他素材作为辅助性补充

国学材料如浩瀚星河,父母不要一股脑全用上,也不要人云亦云,听说什么材料好就直接用国学启蒙教育研究思路,在每个阶段,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通过不断尝试,选择一个主要素材,集中聚焦于该素材,同时期辅助,相同难度的其他素材1到2本,作为辅修,不要贪多,少则得,多则惑。

二、入门阶段:磨耳朵阶段【适用年龄】

5岁及5岁以下,包括没有接受过启蒙的七岁以下的孩子

【启蒙目标】

培养语感,养成习惯,布置背景,保护兴趣

【阶段原则】

增加输入的丰富性,关联已知,让学习内容具象化,游戏化,故事化,切忌功利性启蒙

1、故事化:从孩子已有的认知出发,把书中的典故、文化常识编成故事,择机讲给孩子听

2、游戏化:父母熟悉孩子现在所学素材,在和孩子游戏、亲子互动、散步等闲暇时光,用各种游戏的方式,对孩子输入素材,比如接龙一人一句

3、输入丰富性:,视频,音频,点读,绘本,故事多渠道输入

4、具象化:对孩子“只听其音,不知其意”的状态,生活中一旦遇到相同事物,一定要抓住机会,让“音——形——意——物”有具体对应

5、关联已知:任何未知事物的理解,都必须关联已知,对孩子进行输入讲解,一定基于孩子已知的事物,作为类比

6、玩中学,还中听,无需正襟危坐,比如一边玩玩具,一边听着,一边嘴里磨叨,只要孩子做到能不排斥,能听进去,能随口接几句就行。不要抱有功利心,炫耀性的学习目的

【阶段材料选择】阶段A:识字启蒙

一、“三百千”为主要材料

①《三字经》字数短小,典故极多,朗朗上口,是故事化的主要材料,建议家长把里面的每一句能化成故事的,自己编成故事,择机讲给孩子听,能解释具体形象的尽量用图片来具象化,视觉化。等孩子接受了一些背景知识,在去亲子诵读。(这里介绍《钱文忠将三字经》供家长参考阅读)

②《百家姓》和《千字文》都是四字一句,作为为孩子识字打基础,先听音,再辨形,最后再去会意。

二、扩展素材:《汉字树》、《中国最美童话故事》、《幼童文库》

这些作为故事的形式,亲子共读,一方面加深对文字的印象,也为日后的自主阅读布置背景知识。

三、家长辅助工具:《尔雅》、《说文解字》这是两本古代字典,及用于孩子的识字准备,也辅助家长对古汉字的理解和释义。

阶段B:语感启蒙

一、《声韵启蒙》为主要材料

《声律启蒙》是清朝康熙年间车万育所作,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朗朗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全文如唱儿歌般,比“三百千千”更有韵味,可作为主要材料,《笠翁对韵》与其类似。

二、《笠翁对韵》、《千家诗》(三百千千的第二个千)作为辅助材料,交叉诵唱

阶段C:典故、常识启蒙

一、《龙文鞭影》为主体材料

这里重点介绍一下《龙文鞭影》,这本书除了首句“龙文鞭影,粗成四字,诲尔蒙童,经书暇日,子史需通”和末句“古人万亿,不尽兹函”外,每句都是一个成语典故该书收集了二十四史中的许多重要人物的典故和趣事,还汲取了《庄子》和古代小说、笔记,如《搜神记》《列仙传》《世说新语》,等书中的许多神话故事1029句,集成了1022个成语故事,文字简明,内容丰富,是中国古代文化知识的微型百科全书,这本书是十分简明扼要的中国传统文化读本,其中大部分内容放到今天来看也不过时。

二、《幼学琼林》、《了不起的中华文明》作为这个阶段的辅助材料

《幼学琼林》,好比是国学的十万个为什么,其中有宗教,习俗,天文地理,风俗礼仪等诸多,国学知识,拿今天的话说,就是干货比较多,特别适合给孩子打国学基础用。

《了不起的中华文明》是蒙曼老师带领一个几十人组成的团队,花了730天的时间完成完成的一项,系统的梳理国学脉络让国学的经典书籍或艺术成果,各自回归本质,让家长和孩子可以一起系统地了解一下中华文化的全貌,然后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喜好深入的学习,他感兴趣的知识领域的一套书籍。

三、过渡阶段:磨嘴巴阶段【适用年龄】

5到7岁,幼升小和小学开始阶段

【启蒙目标】

从知道,听得懂,到会跟读,会认读,初步背诵,初步自我释义

【阶段原则】关键词:读,认,识

1、家长携孩子一起诵读,和孩子一起查找不懂字词的意思,养成认读文字的习惯

2、任何知识的学习离不开读背阶段,在读背阶段的初期,也就是过渡期,不贪多,不贪快不压制,多以孩子为主体的鼓励

【阶段材料选择】

入门阶段的所有材料,都可以作为这一阶段的材料,承上启下的可以增加《增广贤文》、《大学》两本材料。

四、夯实基础阶段【适用年龄】

小学阶段,7到12岁

【启蒙目标】

深入文化,加深理解,感受古文、诗词之美,养成自主阅读习惯,搭建初步思辨能力

【阶段原则】

1、坚定不移的执行“听—读—看注—讨论—再读—总结输出”的循环

2、家长尤其应该重视讨论环节,多利用其它零碎的时间来进行,善于抓住一切机会来跟孩子讨论材料中的内容

3、输出总结,是学习的闭环,家长可以自己先进行输出总结,做好示范作用,引导孩子,完成这一闭环

4、读诗,读史多对应地图,背景故事,典故,实景进行理解、回顾、检索,比如某诗句涉及地名,在历史地图上查找,某诗句作者因何而作,就有个故事可讲;看到某些景色,引导孩子用诗句形容。

5、读书先博后约,先博取,后求精,最后贯通,这一阶段辅助材料需多

【阶段材料选择】

一、首选《大学》《论语》《孟子》,次读《中庸》《史记》《资治通鉴》《汉书》

二、同时《千家诗》、《诗经》、《唐诗宋词》、《给孩子读诗》等诗词经典纳入读背的范围

三、《藏在地图中的诗歌》、《藏在地图中的成语》、《中华经典故事》、《白话史记》等作为辅助教材

到了这个阶段,有了前面两个阶段的铺垫,家长和孩子更应该把重心放在“习得”上面,为开笔写作打基础,材料的选取面根据孩子的基础和爱好来选择,范围宽了很多,诸子百家还有很多材料可以选择,但是整体原则以孩子天性和兴趣为主,聚焦、专注,贵在博尤在精。

希望我的这篇启蒙的思考在自己的实践中得到更多的修正,也欢迎读者来讨论指正,谢谢你的阅读!!

声明:部分文章来自于网友投稿及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核实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