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成语即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其中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和人物传说故事,你对以下成语典故及其历史人物故事了解多少呢?八和书院特此整理成文倾情奉献,以飨读者。

11、一鼓作气

曹刿(guì)

【释义】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典故】庄公问曹刿为何直到齐军第三次击鼓进军时才要下令出击,曹刿说:“打仗主要靠士气中华成语故事是谁作者是谁,而击鼓就是为了鼓舞士气。第一次击鼓进攻,士气旺盛;第二次再击鼓进攻,士气就已经衰落了;待到第三次击鼓进攻,士气已消失殆尽了。而我军正是一鼓作气,勇气十足,当然就把对方打败了。”

八和百科︱历史成语典故,你知道几个(中)?

12、纸上谈兵

赵 括

【释义】在纸上谈论用兵(兵:打仗;用兵)。比喻不解决实际问题的空谈。

【典故】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的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国由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使得秦军无法取胜。秦国施行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赵括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了。”

八和百科︱历史成语典故,你知道几个(中)?

13、三顾茅庐

刘备 诸葛

【释义】刘备曾三次到诸葛亮的茅庐拜请诸葛亮出来辅佐自已打天下。比喻诚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望洋兴叹这个成语出自故事主人公是_郭巨埋儿的故事是作者反感的两件事之一_中华成语故事是谁作者是谁

【典故】汉末,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刘备听说诸葛亮很有学识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不久,他们三人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第三次到访,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八和百科︱历史成语典故,你知道几个(中)?

14、老当益壮

马 援

【释义】虽然年纪很大了,但志气和身体更壮。

【典故】东汉名将马援,从小胸怀大志,长大以后,当了扶风郡的督邮。有一次,郡太守派他送犯人到长安。半路上,他觉得犯人可怜,不忍把他送去受刑,就把他放走了,为此丢了官,逃亡到北朝郡搞起畜牧业和农业生产,成了大畜牧主和地主,他常说:“做大丈夫,总要'穷当益坚,老当益壮’才行”。就是说,越穷困,志向越要坚定;越年老,志气越要壮盛。后来,马援成了东汉有名的将领,开国功臣之一,为光武帝立下了很多战功。

八和百科︱历史成语典故,你知道几个(中)?

15、闻鸡起舞

祖逖 刘琨

【释义】一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比喻抓紧时间不懈努力。

【典故】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祖逖和幼时好友刘琨担任司州主簿。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从不间断,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八和百科︱历史成语典故,你知道几个(中)?

16、乐不思蜀

刘 禅

【释义】比喻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

【典故】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继位,又称刘阿斗。刘禅昏庸无能,公元263年,蜀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王曹髦(máo)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京都洛阳居住。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他一点儿也不想念蜀国。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乐不思蜀”这个成语。

八和百科︱历史成语典故,你知道几个(中)?

17、指鹿为马

赵 高

【释义】比喻故意颠倒黑白。

【典故】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秦二世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里是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回答:“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鹿而不是马。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却对皇上说,“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

八和百科︱历史成语典故,你知道几个(中)?

18、画龙点睛

张僧繇(yáo)

【释义】比喻在关键地方简明扼要地点明要旨,使内容生动传神。

【典故】张僧繇是梁朝著名的画师。有一次,皇帝命令他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龙。不一会儿,两条栩栩如生的龙就出现在墙壁上了。这时皇帝发现这两条龙都没有眼睛,就问张僧繇这是为什么。张僧繇回答说:“画上眼睛的话,它们就会飞走的。”大家不信,皇帝一定要他画上眼睛,张僧繇只好给其中的一条龙点上了眼睛。霎时间,电闪雷鸣,那条龙真的飞走了。

八和百科︱历史成语典故,你知道几个(中)?

19、入木三分

中华成语故事是谁作者是谁_望洋兴叹这个成语出自故事主人公是_郭巨埋儿的故事是作者反感的两件事之一

王羲之

【释义】意思是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也比喻对文章或事物见解深刻、透彻。

【典故】王羲之,晋朝人,我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书法家,因为他经做过右军将军,所以后人又称他为王右军。现今在他留下来的书帖中最著名的有《兰亭集序》、《黄庭经》等。当时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辞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雕刻的工人在雕刻时非常惊奇,王羲之写的字,笔力竟然渗入木头三分多。他赞叹地说:“右军将军的字,真是入木三分呀!“

八和百科︱历史成语典故,你知道几个(中)?

20、望梅止渴

曹 操

【释义】意思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典故】曹操行军途中,失去了有水源的道路,士兵们都很渴,于是他传令道:“ 前边有一片梅子林,果实非常丰富,又酸又甜可以解除我们的口渴。”士兵听后,嘴里都流出了口水,(曹操)利用这个机会把士兵们带领到前方有水源的地方。

2、历史典故之一鼓作气出自于哪里?它的哲学道理是什么?

大家好,这里是趣历史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一鼓作气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出处】《左传·庄公十年》。

【释义】鼓:敲战鼓;作:振作;一:第一次。指战斗刚开始时士气最旺盛,现比喻做事要趁大家情绪高涨、劲头十足时,一下子做完,含有鼓励的意思。

【历史典故】

公元前684年,齐国发兵攻打鲁国。曹刿主动请缨,迎战齐军,两军对阵于鲁的长勺。齐将鲍叔牙轻视鲁军,下令击鼓进军。庄公准备擂鼓,曹刿说:“不可。”齐国人擂了三次鼓后,曹刿说:“可以擂鼓了。”这时,鲁军战鼓擂响,同时下令冲杀,鲁军将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了出来中华成语故事是谁作者是谁,杀得齐军全线崩溃、落荒而逃。庄公准备赶车追击齐国军队,曹刿说:“还不行。”下车看敌军的车印,登上车的高处观望敌军(后),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国军队,大获全胜。战胜敌军之后,庄公问曹刿原因。他回答说:“战斗,打的是勇气。擂第一次鼓时鼓舞起士气,等再次擂鼓士气就衰弱了,第三次擂鼓时士气已耗尽了。敌方士气耗尽,我方士气充盈,所以能战胜他们。齐国国强兵厉,我怕他们故意逃走,恐有埋伏。直到我看他们的车印杂乱,战旗倒拖,才下令追击他们。”

曹刿准确地利用了人们作战的心理,把自己军队的士气提高到最强,把敌军的士气消磨到最弱,这样,利用自己的强势,打击对方的弱势,从而一举战胜了对手。在生活中,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应该趁一开始情绪高涨时全力以赴,这样就能把事情高质量地完成。如果拖拖拉拉,事情反而干不好,原有的勇气和力量也会逐渐衰退,最终只能以失败告终。

声明:部分文章来自于网友投稿及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核实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