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孔子二五七三年岁次癸卯三月初二日己酉

耶稣2023年4月21日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精神标识。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文明交流互鉴,加强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体系建设,4月14—15日,“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与‘一带一路’建设高端论坛”在京举办。与会学者认为,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凝聚着中华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是以词或短语形式固化的概念和文化核心词。新时代新征程,可充分发挥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的国际传播作用,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

不断提高术语翻译质量

为做好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的整理和传播工作中华文字杂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4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以下简称“术语工程”),梳理、阐释、翻译、传播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目前,“术语工程”团队共完成1100条术语的诠释和英文翻译工作,累计在国内外出版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系列图书170多种,多种图书被全球150多家图书馆收藏。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已呈现多层次、多媒介、立体化格局。

“术语工程”既要注重加强对外的传播功能,也要注重加强对内的育人功能;既要在文化强国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也要在教育强国中发挥积极作用。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副司长刘宏提出,我们要继续拓展中华思想文化术语选译范围,不断提高术语翻译质量,牢牢掌握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的国际定义权和解释权,大力提升术语研究水平,积极推进术语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韩震提出,我们要构建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对外翻译的标准本,把中国真正的文化精髓昭示世人,以深化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中国政法大学党委书记胡明表示,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资源丰富。我们要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为桥梁,从而更好地在世界舞台讲述中国故事,为弘扬中华思想文化、繁荣世界文明作出贡献。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李德顺认为,法治文化术语工作还有很多方面需要不断完善。目前“以法治国”与“依法治国”的外文翻译还存在一定争议,虽然“以”和“依”只有一字之差,但其内涵却有着本质的区别。我们在翻译时,一定要准确理解把“以法治国”改成“依法治国”的理论内涵和意义。

“术语工程”助力共建一带一路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以来,不断深入人心,在全球范围得到积极响应,取得显著成效。术语工程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多语种国际版权合作,在维护文化主权、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文化传播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赵刚表示,明确中华思想文化核心术语是讲述传统中国故事最基础的工作。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认为,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加强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体系建设的核心意义。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对外翻译、传播成为中国连接世界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桥梁。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原副主任刘青提出,跨文化交际双方只有在共享一定知识的基础上才能相互理解和对话。而这种知识共享是随着跨文化交际双方的社会文化背景、受教育程度、知识积累而变化的。例如,翻译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体系,既要考虑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本身的系统性,又要注意到域外读者的可接受度。

“天下为公”“民惟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这些术语凝练、浓缩了中华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社会交往和日常生活之中,也构成了中华民族思想的基础和表达方式。“长期坚持和深入实施‘术语工程’,不仅有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还可以有效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胡明说。

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必浚其泉源。只有做好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的梳理、阐释、翻译、传播工作,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才能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时代光彩,向世界阐释、推介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字杂谈,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

声明:部分文章来自于网友投稿及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核实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