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 年07月 商业文化社会学视角下的中国传统文化文/林芝 姜曦和摘 要: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有着五千年灿烂文明的国家。五千年的文明史积淀了很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形成特有的中国传统文化,我国的传统文化有自己所独有的特征,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对于正确看待传统文化有着及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传统文化的特征来分析,旨在引导人们正确看待传统文化,形成辩证的分析态度。关键词: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特征;辩证的分析态度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7-0083-01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有着五千年灿烂文明的国家。五千年的文明史积淀了很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形成了特有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含义是指中华大地上由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相对于现在而言的一切文化创造活动与文化成果。关于传统文化的特征,许多学者有着独特而精辟的论述。与西方文化比较,独特的历史和自然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中国传统文化具有自身独特的内在和外在特征: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外在特征包括了四方面统一性是指我国传统文化是一个以华夏文化为中心(华夏文化是指距今五千年,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中的黄帝部落和炎帝部打败蚩尤部落后,所形成的炎黄子孙祖先,逐渐发展成为以儒学为主流的,兼收并蓄的文化。

),并汇集国内各名族文化的统一体,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没有分裂、瓦解过,即使内忧外患、政治纷乱、国家分裂的情况下,仍然能保持完整统一。这在世界文化史中是绝无仅有的。连续性是指中国文化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是一环扣一环发展而来的,世界上很多其他国家的文化在发展的过程当中,都出现过断裂,发生过间隔或跳跃。唯独中国文化一脉相承,从未断裂。比如中国文学,从诗经楚辞、先秦散文、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其发展传承,脉络清晰。比如,在连续不断的文学中,描述爱情的诗句体现着很强的连续性,“兼霞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君当做磐石,妾当做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描述爱情的诗句都透露着儒家文化传统的含蓄性。包容性指的是,中国文化是各家各派学说取长补短,相互交汇而成的,以汉民族文化为主,长期吸收周边少数民族文化融汇而形成的。所以中国文化历来都能以博大的胸怀对待外来文化。有容乃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色。比如佛教的中国化就是最好的例证,佛教源于古印度,在西汉末年传入我国,先依附于道术,魏晋南北朝时期依附于玄学,到了宋代又主要依附于禅宗,这时候中国佛教各宗派逐步走向融通,佛儒道日益相互调和,形成了中国式的佛教,中国式的佛教尽管来源于印度但是有自己的新思想,并且有着中国式的简易,比如,印度的佛教强调渐悟,而我们中国强调顿悟,认为一念觉悟,刹那成佛,这就体现了我国佛教的简易性。

第四个外在特征是它的多样性,我国地域广阔,地形多样,而且有着56个名族,从人口的结构和地域的分布可以得知我过的文化很多元。这种多样性是具有历史的传承性,如中国历史上形成的楚、晋、秦、燕、楚、齐鲁、吴越等区域文化的共存,还比如各种文化风格迥异的各民族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二、中国文化的内在特征也体现在四个方面中国文化是以人为中心和主体的文化,他以人为本、关注人的生存,注重人的发展,与西方文化相比,中国文化以伦理政治为核心,回首中国文化我们不难发现,政治因素在文化发展的始终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不像西方文化,追求自然的知识体系,追求知识上的功利主义,拥有宗教神学体系的支撑。尽管我国也有宗教社会杂谈中华传统文化,但是从未超越现实政权之上,王权高于神权,神权服务于王权,甚至被王权左右。我国一直主张“天人合一”,但是这里的天不是自然规律,而是人类社会的道德秩序。我国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儒家文化基本是反宗教的,道家文化也缺乏宗教色彩,比如他助长无为而治,重视生命的价值和延续。甚至就连本土化的佛教也肯定人的现实生活,由此可见,我国的文化是一种世俗的文化。中国文化注重整体与群体,把宇宙看成是天人合一的和谐体,即要以仁义礼智信为准绳,要求人们追求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从小到大的教育中,我们都是以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为首选对象,如果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甚至国家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要舍小我而成全大我,自觉做到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然而西方却不是这种崇尚群体本位的价值观念,他们鼓励个人欲望的满足,弘扬个性张扬,这一点在电影中有很明显的体现,西方电影很多以个人英雄主义为题材,比如:《007》《蝙蝠侠》《蜘蛛侠》《美国队长》《绿巨人》等等,都是以个人英雄主义为题材并在困难的解决中单凭个人之力获得成功的,这在中国电影中却不常见。强调和谐与中庸也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点,我国文化中重视和谐,重视以和为贵,追求中庸之道。在这种中庸文化中我们接收到的教育是世间事物并非只有黑白色,还有灰色地带。而且这种“中庸之道”被大部分中国人所接受,故形成了今天很多中国人所拥有的处事特色——做事不走极端,注重现实和保持和谐的局面,维护集体利益,存大同求小异。追求安土与乐天也是中国文化的内在特征,中国的传统社会经济是以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中国人对土地有一种非常特殊的情怀。他们爱土、敬土、乐土、把土地当成是依靠,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祈求天下太平,丰衣足食。中国人有浓厚的乡土情,一旦离乡往往思乡、怀旧,尤其是老年更是希望落叶归根,回顾古代很多的诗人、名人、仕途之人都把背井离乡看作是很严重的惩罚和侮辱。也正是因为中国人的追求安土乐天,因此他缺乏了西方文化当中的冒险和刺激。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不应该是简单的全盘肯定或者全盘否定,对传统文化在今天的作用应该持辩证的分析态度。我们既不能夸大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而产生妄自尊大、盲目排外的倾向;也不能片面夸大民族文化的消极面而降低名族自尊心,产生民族自卑感。作者单位: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作者简介:林芝(1985.04— ),女,四川省彭州市人社会杂谈中华传统文化,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大学,本科,助讲,学位:学士,研究方向:社会学;姜曦和(1993.01— ),男,四川省乐山市,现供职单位全称及职称: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职称,学历:大学专科,研究方向:护理学。参考文献:[1]张桂蓉.社会发展与社会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2]白以娟.社会学基础.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3]关振华.社会学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4]王丽英.社会学.北京:科技出版社,2009.

声明:部分文章来自于网友投稿及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核实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