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我国网络文学近年来保持高速发展态势,用户规模和作品数量持续增长,内容生态日趋繁荣。其中,一大批积极向上、传递正确价值观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品也日益受到海内外市场和读者的喜爱。

4月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最新发布的《2021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2021年,中国网络文学在蓬勃发展的同时,展现出不俗的社会价值与文化责任感,也呈现出继往开来、气象一新的风貌特质,已成为大众创作、全民阅读的中国故事。

一方面,大众创作推动网络文学题材转向,科幻、现实题材作品数量飞速增长,与玄幻、仙侠等品类逐步成并驾齐驱之势,形成网络文学内容题材的多元化格局;另一方面,网络文学已是全民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文学“出海”纵深推进,海外影响力持续攀升,成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书写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

对现实的关切达到新的高度

2021年是极具意义的一年,适逢建党一百周年,我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气风发地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在一系列振奋人心的重大节点性事件的感召下,越来越多一线行业从业者涌入网络文学创作队伍,用网文记录各个行业的发展风貌和时代变化,展现中国当代的经济腾飞与科技发展。

报告显示,目前,网络文学已经成为普通人记录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之一。而随着大众创作氛围的形成,也推动了网络文学题材的转向。2021年,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和科幻题材创作快速崛起,历史仙侠等传统题材也有了精神内核的蜕变,多元化内容创作格局成型。根据阅文集团提供的数据,2016年至2021年,现实题材作品的年复合增长率超30%,位于全类目第二,也是2021年增速前五名的品类。与此同时,网络文学的创作手法也有了一定变化,现实题材作品中的主人公的职业发展与时代变迁、民族复兴结合得更为紧密。如网文作家“眉师娘”创作的《奔腾年代——向南向北》,就以1988年海南经济特区成立为背景,记录父辈入海南经济特区打拼史,聚焦改革开放后青年群体成长奋斗历程。

文学中华小说优秀作品推荐_中华文学优秀小说_中华文学经典作品

“一方面网络文学对现实的关切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另一方面,网络文学内容题材的多元化格局也已形成,在时代环境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下,中国网络文学的历史使命与文化责任发生了改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刘玉宏认为,从20多年前的起步发展至今,网络文学以其立足当下的现实题材、展现未来的科幻题材、结合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精神的历史仙侠题材和日益攀升的海外影响力,已经成为大众创作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和全民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文学在全社会精神文化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积极作用,不仅成为建构和传播中国形象的重要载体,而且,随着网络文学生产机制的进一步优化,全行业正呈现出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欧阳友权在对报告进行分析解读时表示,2021年,新增网文作品中一半以上的都是现实题材作品,所涉及的行业超过200个,这让网络文学的题材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也让网络文学与时代和人们的生活面貌以及精神世界联系更加紧密了。“众所周知,现实题材就是要强调真实的反映生活,这一特点有利于网络文学在创作时更贴近时代、贴近生活,更加的接地气,使网络文学能够真正成为当代社会主义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一层面来说,现实题材网文的整体崛起意义非常深远。”欧阳友权说。

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表现出新的特征

除了充分体现网络文学“讲中国故事,为人民服务”的发展趋势,作为一种接地气的文学类型,网络文学的精神内核中也有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延续,中国古典文学的基因根种其中。尤其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网络文学创作水平的不断提升,网络文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延续与创新,也不再停留在文字和故事层面,渐次深入到了精神内核中。对此,报告指出,2021年,网络文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优秀网络文学作品中,基于传统文化知识内化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对广大年轻读者产生了越来越多积极正向的影响。

一是网络文学写作者会更主动、更有意识地调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和古典文学资源,并在写作中将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相结合。以男频类作品为例,“言归正传”的《这个人仙太过正经》就以《山海经》等神话传说为故事背景,用网络文学诙谐幽默、“思想迪化”、现代化的语言和讲述方式,创作了一本古代传说新解;无独有偶,起点中文网2021年连续5个月稳居悬疑品类月票榜第一的作品《镇妖博物馆》,也融合了《搜神记》《山海经》《聊斋志异》等我国古代神话传说,在现代都市语境下讲述志怪传奇故事。与此同时,女频类的古代言情网文创作在传统文化方面的体现,除了社会风貌、历史背景、诗文辞赋、意象符号的继承外,写作手法也不断创新,作者更多地将针灸、茶道、制瓷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主角的职业背景中,一方面在故事创作上更丰富细腻,另一方面也向读者普及了更多传统文化知识。比如“吱吱”的《登堂入室》就将中国传统陶瓷文化编织进小说创作中,讲述了制瓷世家出生的女主宋积云,从制造材料、温度控制、技术手法等方面对制瓷技术进行改革创新,带领家族走出困境的故事;“闲听落花”的《墨桑》则对我国古代邮驿进行了介绍;“锦凰”创作的《我花开后百花杀》融合了香学、茶道等中华传统文化元素……

“作为当下重要的文学形态之一,许多以古代为时间背景的网络文学作品,既根植于中国绵延悠长的优秀传统文化,又能体现时下年轻人的价值主张,是传统文化跨越历史长河在今天的抵达。”网络作家“千桦尽落”说。

中华文学优秀小说_中华文学经典作品_文学中华小说优秀作品推荐

二是网络文学作品中描写的主人公的个人奋斗与家国叙事结合得更为紧密。比如,“千桦落尽”创作的塑造名门女将群像作品《嫡长女她又美又飒》,唤起了年轻读者对家国命运的关注,受到广大读者喜爱,还获得了2021阅文年度好书榜单女频类第一名的好成绩;“榴弹怕水”创作的《绍宋》,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始终围绕“家国情怀”和“大一统国家”的中心,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爱国传统和民族情怀。

“随着年青一代在大国崛起的叙事下崛起,国际局势的变化和民族自豪感的提升,网络文学的侠义精神和包裹在古典表达下的精神内核也发生转向,主人公的个人奋斗越来越多地与家国叙事相结合。”读者“晓风拂面”说。作为女频网文的忠实粉丝,“晓风拂面”在阅文平台上阅读网文已有十多年的时间,平时大多看的是古代言情类作品。“最喜欢的不是那种文能安邦武能定国的所谓‘大女主’,而是有一技之长、不依附任何人,能够自我实现人生价值的女性角色。比如‘闲听落花’‘希行’等大神的作品基本都是这个风格。”在她看来,网络文学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体现很多,“以女频文学来说,有表现中国传统园林建造、中医、刺绣的作品中华文学优秀小说,也有体现制砚、茶道、书画等方面的作品,这类小说之所以吸引人,关键就在于作者下了功夫去研究我国很多优秀传统文化,并在小说中加以戏剧化的呈现,让读者在看小说的同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有了更深入的认知。”“晓风拂面”认为,这些认知不仅有助于潜移默化地提升读者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作品角色所呈现出来的积极向上、自强奋斗的精神,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影响读者对自己人生观的规整。

网文融合传统文化元素应扎实考据

当网络文学成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时,对作为“讲故事的手艺人”--网络文学写作者的职业素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网络文学写作者除了要具备基本的文学基本功,以文化自信树立起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自觉意识之外,本质上都需要相应的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作为文本血肉和内容底料。

“网络作家是通过自己的小说主角、故事情节来阐述自己内心的一些东西。因此,要想更好地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者首先需要充分了解这些知识内容,才能把它们融入小说创作中去讲给读者。”“千桦尽落”告诉记者,在创作《嫡长女她又美又飒》前,她购买阅读了大量有关中国古代礼仪方面的书籍,“帝王登基仪式时需要些什么,他的制服是什么样的中华文学优秀小说,古代大家庭的生活场景是什么样的……这些都需要去一一了解。”“千桦尽落”认为,文学的力量很强大,“确实会影响读者,现在网络文学用户很容易受到作品所传递的信息影响,这就更加要求我们的创作必须要基于扎实的知识储备和正确的思想输出,这也让我们创作者倍感责任和义务重大。”

古言作家“闲听落花”认为,网络是传播的工具,文学是传承的载体,二者能否成功结合,从而实现网络文学创作的价值增值,关键还在于写作者心中要有“文化”,笔下才会有乾坤。“如果写作者意识不到中华传统文化对于自身创作的重要性,平时不注意学习和搜集相关知识,不了解、不熟悉中华文化,那么,他笔下的作品就失去中华文化的‘魂’。”“闲听落花”说。

“目前,有些网文作品对传统文化的表达还浮于表面。比如有些笔力不足的作者写主角书法好,就只会写‘书法大家看了连连点头’,但真正好在哪里,读下去感觉作者也不懂书法;再比如描写女主人公刺绣技艺好,最多的形容就是‘栩栩如生’,但为何能做到栩栩如生,作品中并没有进一步的阐述,这部分的文化传承也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晓风拂面”认为,网文是一种非常大众化的通俗文学,写作者在创作时不仅要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还需要做好相关知识储备,做不到让作品中所涉及的传统文化内容更为细腻、真实、考究,也就难以吸引读者对其作品以及相关传统文化的关注。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陈定家认为,网络文学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提高问题,这既需要广大网络文学写作者具有时代精神和使命意识,也需要写作者不断提升自身的艺术鉴赏力和审美感知力,让网络文学创作时刻保持进取和创新精神,既不能孤芳自赏,要时刻回应读者的关切,也不能媚俗、不能失序,要利用好互联网的沟通优势,在交流和促进思想审美的互动过程中,不断提高网络作品的质量,创造出更多精品。

(配图由报告发布方提供)

声明:部分文章来自于网友投稿及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核实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