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礼仪的扬弃作者sun礼之用,和为贵。人不和,有礼也伪。礼仪是礼和仪的综合。“礼”是制度、规则和一种社会意识观念;“仪”是“礼”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依据“礼”的规定和内容,形成的一套系统而完整的程序。换句话说,礼仪是对礼节,仪式的统称。它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自始至终地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完整行为。礼仪的本质就是通过一些规范化的行为以表示人际间的相互敬重、友善和体谅。中华文化传承千载,中国礼仪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自不例外。悠长的形成,发展史使得中国礼仪本身即存在着古今差异。古代礼仪庄重,严整;现代礼仪融合了外来文化并继续发展。中国古代有“五礼”之说,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早在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时期,我国的古代礼仪就已基本成型。到了春秋时期,更是由孔子集其大成,并发扬光大。民俗界认为礼仪包括生、冠、婚、丧四种人生礼仪。实际上礼仪可分为政治与生活两大部类。政治类包括祭天、祭地、宗庙之祭民俗界认为礼仪包裹,祭先师先圣、尊师乡饮酒礼、相见礼、军礼等。生活类礼仪的起源,按荀子的说法有“三本”即“天地生之本”,“先祖者类之本”,“君师者治之本”。

传统的礼仪道德又是产生在阶级社会里的,它必然带有产生它的那个社会的深深烙印,有着它不合理的一面,诸如“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三从四德”等一系列内容,则成为桎梏思想、扭曲人格、扼杀生命的罪恶渊薮。现代社交礼仪泛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具体表现为礼节、礼貌、仪式、仪表等。现代礼仪是一个现代社会人综合素质文明程度的最直观的体现,是人生品位修养最直接的写照。礼仪的定义是很广泛的,最根本的原则体现在对人的尊重,从这个立足点来说,就是和周围的人保持友善关系。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多替别人着想。如果没有对他人的关心,一切礼仪都会是无意义的东西。其实所谓现代文明的核心,就是对别人的尊重和关怀。古代礼仪程序多,现代礼仪程序少,古代礼仪比较真心,现在的礼仪比较虚伪,古代礼仪深入心里,现在礼仪只是作秀,不需要时和工作时的人完全是两个人。古代的礼仪是封建制度几百年的积淀,很是严整;现代礼仪大部分上是舶来品,各方面定义没有那么严格。在中国古代,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民俗界认为礼仪包裹,其内容十分丰富。礼仪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渗透于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

近代以后,礼仪的范畴逐渐缩小,礼仪与政治体制、法律典章、行政区划、伦理道德等基本分离,现代礼仪一般只有仪式和礼节的意思,去掉了繁文缛节、复杂琐碎的内容,吸收了许多反映时代风貌、适应现代生活节奏的新形式。现代礼仪简明、实用、新颖、灵活,体现了高效率、快节奏的时代旋律。民俗礼仪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既有历史性,又有现实性,受着社会各种因素的制约,其产生和消亡均与时代紧密相关。在适应中国不同历史时期自然、社会环境过程中,特别是经历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中韩建交等重大历史事件,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总的趋势是,废弃了繁琐的、封建迷信的内容和形式,向着现实的、文明的、环保的方向发展。封建的礼仪同它的制度一起被扔进了历史的垃圾箱。时代在发展,礼仪也在变化。这不是一个或多个人的意愿。而是这个民族选择的结果。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时期,中国出现“大杂烩”式的礼仪思想,关于礼仪的标准、价值观念得到推广和传播。正在此时,西方与中国推崇的思想截然不同,西方推行自由、平等、解放的思想。相对于中国的思想而言,西方更显得开放和自由,中国的思想略为保守。辛亥革命以后,受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民主、博爱”等思想的影响,中国的传统礼仪规范、制度,受到强烈冲击。

五四新文化运动对腐朽、落后的礼教进行了清算,符合时代要求的礼仪被继承、完善、流传,那些繁文缛节逐渐被抛弃,同时接受了一些国际上通用的礼仪形式。新中国成立后,逐渐确立以平等相处、友好往来、相互帮助、团结友爱为主要原则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与世界的交往日趋频繁,西方一些先进的礼仪、礼节陆续传入我国,同我国的传统礼仪一道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构成了社会主义礼仪的基本框架。礼仪表达的是一种感情或是一种象征。现在的人只是顺应了历史的潮流,把表达感情的礼仪换做一种方式,比如,古代朋友之间见面是要作揖的,但现在人还成握手和微笑问候。这就是一种礼仪。礼仪永远都没有固定方式,但人与人之间需要表达的感情确从来都没变过。

声明:部分文章来自于网友投稿及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核实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