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教办〔2021〕4号

关于进一步深化未成年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意见

各中小学,幼儿园:

为推动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形成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主题活动的长效机制,根据省教育厅《转发省文明委〈关于在全省开展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意见〉的通知》(苏教基〔2014〕2号)和《江苏省未成年人基本文明礼仪规范(试行)》等文件要求,现就进一步深化我市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要求,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遵循未成年人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依托学校、家庭、社会三大成长空间,坚持“爱、善、诚、勤、俭、美”六种价值取向,引导未成年人从小做起,学礼仪、知礼仪、行礼仪,努力成为品德高尚、富有理想、文明有礼、快乐健康、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二、目标要求

1.总体目标

引导学校、家庭、社会把开展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工程,持之以恒地抓紧抓好。

引导未成年人懂得文明礼仪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每个公民良好素养的表现形式,更加自觉地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涵育文明。

引导未成年人了解当代文明礼仪的基本规范,掌握基本的谈吐、举止、服饰等个人礼仪,以及在家庭、校园、公共场所等社会生活领域的交往礼仪,养成“讲文明、懂礼貌、有道德”的良好品格和行为习惯。

2.分段目标

幼儿园阶段(3—6岁):重点教导学龄前儿童学会使用基本礼貌用语、模仿简单文明举止。

小学阶段(7—12岁):重点教导小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家庭、学校、社会文明礼仪常识,养成日常文明行为习惯。

初中阶段(13—15岁):重点引导初中学生自觉规范言行举止,学会沟通、包容,增强讲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的意识和能力。

高中阶段(16—18岁):重点引导高中学生懂得做人做事的原则和方法,掌握不同场合,面对不同对象的仪容、谈吐、举止等文明礼仪规范,培育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对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感。

三、内容要求

立足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际现状,重点开展仪表之礼、餐饮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仪式之礼等基本文明礼仪规范养成教育。

1.仪表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在表情状态、身体姿态、面容发型、穿着打扮等方面讲究文明礼仪,做到面容整洁、衣着得体、发型自然、仪态大方。

2.餐饮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在家庭就餐、公共场所用餐、社会交往聚餐等方面讲究文明礼仪,做到讲究卫生、爱惜粮食、节俭用餐、食相文雅。

3.言谈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在日常言语交谈、正式场合交流等方面讲究文明礼仪,做到用语文明、心平气和、耐心倾听、诚恳友善。

4.待人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在日常生活、特定场合交往等方面讲究文明礼仪,做到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宽容礼让、诚信待人。

5.行走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在徒步行走、乘用交通工具等方面讲究文明礼仪,做到遵守交规、礼让三先、扶老助弱、主动让座。

6.观赏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在观看文艺表演和体育比赛等场合讲究文明礼仪,做到遵守秩序、爱护环境、专心欣赏、礼貌喝彩。

7.游览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在外出旅游、参观时讲究文明礼仪,做到善待景观、爱护文物、尊重民俗、恪守公德。

8.仪式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在参加升国旗、入队、入团、毕业、传统民俗等仪式活动时讲究文明礼仪,做到按规行礼、心存敬畏、严肃庄重、尊重礼俗。

四、实施途径

1.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一是发挥德育课程作用,结合《八礼四仪养成教育读本》,利用晨(夕)会、班(队)会课每月至少开设1-2次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主题课程,在《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课程中重点强化文明礼仪教育要求。二是发挥学科课程作用,所有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制订课堂基本礼仪规范,持之以恒地渗透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内容,持续提升学生文明素养。三是发挥特色课程作用,鼓励编写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读本,开设校本课程,职业学校旅游类专业开设礼仪课程,借助养正学堂、社团活动等平台训练形体、规范言行,内在塑心、外在塑行。四是发挥文化熏陶作用,研究设计不同的活动形式和载体,广泛开展主题团(队)日、升国旗仪式、运动会、艺术节、读书读报、征文演讲等活动,充分展示文明礼仪教育成果。五是发挥教师示范作用,加强教师队伍培训,开展礼仪教育专题辅导,提升全体教师文明礼仪素养、文明礼仪示范意识和文明礼仪教学能力,以此带动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2.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充分利用落地式家长学校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培训,帮助家长掌握文明礼仪规范内容,引导家长履行家庭教育责任。广泛开展“大手拉小手、文明一起走”等主题活动,引导家长以身作则,为孩子做示范、当榜样,并及时纠正孩子不文明行为。发挥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和家庭教育委员会作用,组织家庭教育讲师团深入学校、企业和社区进行主题宣讲,广泛开展文明礼仪亲子实践活动,提升家庭所有成员的综合素质和文明素养。

3.充分发挥实践活动的养成作用。重视始业教育,强调在各学段起始年级做好学段衔接,重视“开学第一课”和新学期第一个月的行为训练,打好养成教育良好基础。组织和引导未成年人走进社区、主题场馆、研学基地、主题景区等校外实践场所,开展文明礼仪宣传和实践活动,争做爱心小天使和文明小义工。全市乡村学校少年宫、校外教育辅导站、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学校主题教育场馆等各类教育实践基地,要积极开发文明礼仪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提升教育效果。

4.充分发挥仪式教育的激励作用。以7岁、10岁、14岁、18岁为重要节点,分别举行寓意深刻、庄重简朴的入学仪式、成长仪式、青春仪式和成人仪式各民族成年礼仪民俗,引导未成年人自觉践行文明礼仪规范要求。通过举行入学仪式,重点让刚入学的小学生感受学习乐趣,接触校园生活,感知礼仪规范;通过举行成长仪式,重点让三到四年级的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分享,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通过举行青春仪式,重点让初中学生学会交往沟通、控制情绪、包容他人,迈好青春第一步;通过举行成人仪式,重点让年满18周岁的学生懂得成人之责,做守法公民,担社会责任,不断完善自我,立志成才报国。各中小学可将入队仪式、入团仪式和入学仪式、青春仪式、成长仪式一起进行,引导少先队员、共青团员做文明有礼的时代好青年。

五、组织保障

1.完善管理机制。开展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培塑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必要举措。各中小学(幼儿园)要成立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破解重点难点,在课堂教学、校内外活动、日常管理等方面完善机制、务实推进,努力取得成效。

2.细化实施过程。结合各学段年龄特点,把“八礼”落实到每个月,确保一月一重点。在实施过程中,本着“知情意行”“知行统一”原则,挖掘思想内涵,讲清道德要义,细化规范要求,丰富教育形式各民族成年礼仪民俗,注重实践体验,明确评价方式,通过抓反复和反复抓,引导学生熟知并践行基本行为规范,助推养成教育落地生根。

3.创新教育载体。根据未成年人年龄特点和认知方式,创新教育形式,组织创编学生喜闻乐见、家长教师欢迎的童谣、绘本、故事、漫画、剪纸、故事、微电影、情景剧、公益广告、指导手册等,并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传播。积极打造“小橘灯志愿者”“雏鹰争章”“行知互动剧场”“文明有礼‘微行动’”等活动品牌,增强养成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彰显文明力量。

4.加强考核评价。优化教育评价标准,把学校养成教育落实情况作为评价学校工作的重要指标,开展经常性督导检查并纳入学校绩效管理考核内容;定期开展“新时代好少年”评选,把学生日常行为表现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作为评优评奖的依据之一;把班级学生养成教育成效纳入“现代班集体”“优秀班主任”的考核范畴;把教师和行政人员在教学和管理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实效纳入工作考核内容,引导所有教职工做未成年人的示范者和引路人。

5.营造教育氛围。利用黑板报、宣传栏、文化墙等宣传阵地,张贴悬挂文明礼仪教育标语、宣传画。通过校园网、微信群、QQ群等移动客户端网络平台,对教育活动进展情况、特色做法和工作成效进行宣传报道,不断扩大养成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营造未成年人学礼、懂礼、守礼、践礼的浓厚氛围,带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崇尚文明的良好风尚。

特此通知。

附件:《江苏省未成年人基本文明礼仪规范(试行)》

.doc

扬中市教育局办公室

2021年2月24日

扬中市教育局办公室 2021年2月24日印发

声明:部分文章来自于网友投稿及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核实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