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滨州市沾化区以打造"冬枣之乡、魅力沾化"文化旅游品牌为抓手,以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旅产业为重点,不断加强公共文化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不断深化文旅体制改革,基本实现公共文化全域均享、文旅产品优质丰富、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市场环境安全有序,为促进地方转方式、调结构、拉动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文旅融合新驱动 品牌带动加速度
沾化区以开展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试点为契机,以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盐业文化为重点,完善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场所的旅游功能,与周边市民广场、徒骇河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等旅游景点串联成线,打造精品研学旅游线路。依托沾化冬枣、河海盐田等特色资源,策划打造"中国冬枣庄园""渤海盐湖"两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沾化民俗文化,规划建设渤海老区红色教育基地,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积极探索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新路径,以丰富多元的方式诠释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融合新气象。
紧抓品牌带动效应,连续举办二十二届的沾化冬枣节成为山东省乃至全国十一期间最具影响力的旅游节庆活动之一,被评为山东省重点乡村旅游节事活动和"好客山东休闲汇"最佳休闲主题周;山东省低空旅游发展大会暨旅游装备博览会,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打响了沾化通用航空旅游品牌;2020年沾化冬枣节期间沾化区共接待游客209.8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1亿元。
保护传承两手抓 非遗传承精品化
沾化区现有文物保护单位21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市级10处沾化民俗文化,县级7处。普查登记革命遗址5处,其中2处被列入市级革命类文物保护单位,1处被列入市级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单位。沾化博物馆2016年正式开馆,以诗书文化、海盐文化和老渤海革命精神为主题重点设计历史文化展厅、红色文化展厅、古代盐业展厅、非遗展厅,藏品数量302件,其中三级以上国家级文物33件。
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普查项目184项,编纂《沾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资料汇编》。全区被列入各级保护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计46项,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7人。依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沾化渔鼓戏这一地方文化特色,精心打造文艺精品,新编渔鼓戏《审衙役》《追龙缸》《打板桥》《老邪上任》等剧目连续7次参加"中国戏剧奖·小戏小品奖"决赛,荣获一等奖并稳居榜首,实现了地方小戏参加国家级大赛的"七连冠";《老邪上任》荣获全国群众文化艺术领域政府最高奖"群星奖",填补了自全国文艺性评奖制度改革以来山东省在此奖项上的空白。
文旅服务全方位 惠民利民入基层
总投资4.2亿元的沾化区市民活动中心全面建成并对外开放,年累计接待读者、参观人员30多万人次。全区11处乡镇全部设立文化站,均达到三级文化站标准。建成文化馆分馆4处、图书馆分馆8处,全区438个行政村全部建立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沾化区文化馆成为全国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试点单位,获评2019年度山东省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集体。出台《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管理工作经费使用管理办法》,落实文化管理员经费保障,经验在全省推广。沾化大剧院正式投用,成为山东首批19家省市县三级联合购买文化惠民演出试点剧场之一,剧场以优惠票价向群众提供公益性演出。
深入实施免费送戏下乡和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年平均送戏300余场次、放映电影4000余场次。大力开展各类文化艺术培训活动,依托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针对成人和儿童开展国学、朗诵、音乐、书法、剪纸等各类培训班,年累计参训人数5000余人次。
全域旅游促发展 服务品质再提升
构建完成"一心两带四廊六区"全域旅游发展框架。打造"冬枣之乡"乡村旅游、徒骇河生态旅游、大高低空旅游等特色旅游品牌。依托沾化冬枣原产地和50万亩沾化冬枣园的独特优势,沾化冬枣采摘游每年可接待游客180多万人次。以构建滨州近郊乡村旅游圈为目标,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培育工程,建设黄升堤圈复圣文化和旅游项目、大高薛家九牛农牧庄园、大高千亩冬枣示范园等一批农家乐园。开发建设徒骇河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和徒骇河上游旅游慢道,以海天大道和徒骇河上游23公里旅游慢道为依托,将沿线黄升堤圈、大高薛家等村庄串点成线,形成一条以生态观光、果蔬采摘、民俗体验为主要内容的精品旅游线路。全区现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1家、3A级旅游景区2家。获评国家、省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3家,省级旅游强乡镇3个,省级旅游特色村17个,省级精品采摘园、星级餐馆、星级农家乐、自驾游示范点等23处。建设完成全区旅游标识系统,新建、改造旅游交通指示牌22处。深入开展"厕所革命",改造提升旅游厕所50余处。 (王伟博 贾朋 温明华)
声明:部分文章来自于网友投稿及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核实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