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真相——慈诚罗珠堪布谈轮回

生命的真相究竟是什么人?为什么要去探寻生命的学问?为什么要去探究生命的轮回是什么?为什么要看清一个人的前世今生后世?对于人生,对于生命,对于修行又是怎样的意义?

真相佛教_佛学 真相_真相佛教用语

01看懂轮回规律 读懂生死的本来意义

因为当人有了对自我认知的深层次渴求,必定想去了解何为真正的生,何为真正的死,生命的轮回究竟何意?

如果仅仅是过好此生,只是对于此生短短几十年的了却,我想对于真正的生死,真正生命的真相是无法完整的。了解生死的含义,或者背后更有深度的缘由,是不仅停留在今生今世的。

今生今世只是“人”寄寓在身体上的一个短暂过程。宏观地看除了这生的生命,这生的肉体,除了身体或者大脑的活着,还会有更多值得认知和了却的,比如心识,灵魂,来世,前世等。

对于前世,对于来世,对于轮回来说,很多人习惯性被称作为迷信,是玄乎的。为什么会作为迷信?因为无法用现有科学解释清楚佛学 真相,还有就是你身边能听到的所谓的科学无法说清楚。当然因为不是人人都愿意了解到最先进最前沿的科学,最先进地关于如何用科学去体征生命真相,去验证前世,去验证轮回之说。

真相佛教_真相佛教用语_佛学 真相

佛学 真相_真相佛教_真相佛教用语

其实在很早的诺贝尔医学,生物学,物理学等获得者,或者世界级别的思想家,心理学家等在其论文或者书籍中都已有初步认知,或者开始研究人的心智学问等领域,是承认人的“非物质的心识”存在的,就是人的灵魂存在。身体死亡,心识不死,灵魂不死。心会轮回到下世。

02迷信与否在于自我具足智慧的判断

为什么会作为迷信看待?其实是自己不懂,不被自己理解,而自己也不愿意去了解。就停留在自认为的概念下不前进探索了。还有就是随大流,大家都认为是迷信,你也就是这一种不可信的,虚无的东西。这种其实是不信“自我”,不相信自己的“自性”。

人人都具足智慧的,此时认为是迷行只是不愿意相信自我有探索未知智慧的能力,更不愿意相信自我具足“自性的智慧”。

迷信,“迷”是糊涂的,是模糊的,是像谜语一样的,是猜测的。是迷了大脑,迷了心识的信与不信。“是自我迷执,对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只用自己相信的一种思维系统对待。指比较贫乏、愚昧落后精神状态,或落入迷执无法自拔的精神状态。

”迷信一词是来源于佛学,所以对于哪些是真正的“迷”是需要一个理性的认知佛学 真相,是需要用自我的自性的智慧去看透,并看明的,以此根除在某些领域的妄念,妄执的。

真相佛教用语_真相佛教_佛学 真相

03认知前世今生后世 认知“一切虚无”便不贪今生今死

第一,书中用全球实际的案例证明全世界能够看到前世的人,1992年美国相关数据是130多万人。为什么相信前世的存在是很重要的?因为只有正确认知下的相信,你才会对今生今世的一切都不执着,不贪恋。

因为只有认知到了来世,今世的所有理解为一切虚无,才会有更深刻的立足点。

为什么佛学会提倡一切皆为虚无?主要看你的生命认知的坐标系放在哪里?如果认为只有今生今世,你所看到一切就都认为是真切存在的,你所想抓住的东西都在今世,无论是外物和内在就只要在今世使用,享受就好。

好好充分的过好今世的几十年就好,该拿的就拿,该得的就得,该乐的就乐,该放纵的就放纵。过了今世就真正结束了,否则后悔都来不及等。

佛学 真相_真相佛教用语_真相佛教

反而这就成为一种自我对现世的理解,这种认知是无明的,是短暂的认知,是急功近利的认知。这样的认知往往就想在今生今世获得更多钱财,名誉,物质,吃穿用都要更好的,豪车,好房等。

只相信人的生命只有这一世,所以不会把自己的眼界放得更宽,更大,更宏伟的角度去看待生死,看待生命。

如果只有今生今世,当然要贪得更多,因为死了就没法得的,没法拥有更多呢。

一旦有了这样的一个认知立场,很难让自己感觉或者感受到佛学的智慧:一切皆为虚无,因为认知障碍了自我的边界。

佛学 真相_真相佛教用语_真相佛教

正确认知前世今世,才更好地理解一切皆为虚无的,才更理解因缘因果如何来。没有这个提前,很多真正的智慧都是停留在概念上,都停留在口头禅上。

04读懂前世今生后世,才能读懂因缘因果

为什么前世的认知很重要?因为前世的因,今世的果,今世的因,后世的果,那如果有这样的一个根本认知人也就不会作恶。人也就变得更平和了,没有报复,没有不舍,没有情绪的激动,就会变得更智慧。因为他知道,人生都是在轮回当中,生命也是在轮回当中,所做作为都是为自己的业,自己的因,自己的果。

前世是今世的因,今世所受都是果,自己所承受就是;今世的果,好与坏,在于前世的因,好与坏。

佛学 真相_真相佛教_真相佛教用语

如果是坏的果就更要化解掉,更要在今世学会转变掉,今世今天所受的挫折,困难,缘分等都是需要一一修行圆满的,否则一样会跟随于后世。

所有的缘起缘灭,所有的随缘而起,随念而起但不跟随。随缘妙用,才是正念面对和无欲无求的,不起心动念的修行。#佛学文化#

声明:部分文章来自于网友投稿及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核实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