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0条
刘悦笛;从伦理美学到审美伦理学——维特根斯坦、杜威与原始儒家的比较研究[J];哲学研究;2011年08期
肖朗;论维特根斯坦伦理思想中对普遍伦理学的反对[J];学习月刊;2009年18期
那坦·罗森斯蒂奇;徐弢;撞击语言:一则关于维特根斯坦伦理学的批判性评论[J];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2012年00期
王海东;论作为伦理与神秘之物的“美”——试析前期维特根斯坦的美学思想[J];经济师;2016年02期
苏哲;维特根斯坦论伦理学与哲学(修订版)[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万俊人维特根斯坦伦理思想摄义[J];现代哲学;1988年03期
H.齐尔孔,安迪维特根斯坦哲学的美学观点[J];国外社会科学;1983年08期
约翰·丘吉尔;王立;维特根斯坦与哲学的未来[J];哲学基础理论研究;2008年00期
刘梅在“沉默”与“言说”之间——维特根斯坦对“哲学问题”的思考[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江怡;对《逻辑哲学论》的逆向式解读及其问题[J];哲学研究;2021年11期
11
张学广文化真谛与语言批判──维特根斯坦的人生与学术[J];社会科学论坛;2004年01期
12
王晓升哲学与生活形式──从维特根斯坦的生活看他的哲学观[J];开放时代;2001年07期
13
邱仁宗;“维特根斯坦”现象[J];读书;1991年02期
14
李果;维特根斯坦面向观看诸问题:一种概念考察[J];世界哲学;2015年05期
15
A.C.葛瑞林,张金言维特根斯坦与当代哲学[J];哲学译丛;1994年01期
16
韩林合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观试析[J];自然辩证法通讯;1993年02期
17
王艺璇;别样天才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及其语言哲学[J];世界文化;2021年05期
18
王卓;“可说的”与“不可说的”之区别——前维特根斯坦哲学的根本问题[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6期
19
G.西特鲁;江怡;代海强;蒋世强;李香莲; ;Rush Rhees;维特根斯坦与R.里斯的哲学谈话录(1939—1950):出自R.里斯的笔记(上)[J];世界哲学;2017年01期
20
2015年维特根斯坦国际学术研讨会[J];世界哲学;2015年05期
21
谭炯玲;维特根斯坦的后期哲学问题[J];文教资料;2008年13期
22
朱玉茹;对于不可说的东西,我们必须保持沉默——早期维特根斯坦视阈中的哲学[J];前沿;2013年22期
23
山郁林;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路向[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0年03期
24
陈嘉映;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观[J];现代哲学;2006年05期
25
李红维特根斯坦与分析哲学——访彼得·哈克教授~[1][J];哲学动态;2004年02期
26
刘云卿维特根斯坦的悖论与反讽[J];哲学研究;2002年12期
27
邱仁宗“维特根斯坦”现象三题[J];开放时代;2001年01期
28
赵汀阳维特根斯坦的“思想传统”[J];开放时代;2001年03期
29
K.E.特兰诺伊,江怡记忆中的维特根斯坦肖像[J];开放时代;2001年07期
30
孙斌美:关于幸福的言说——维特根斯坦早期哲学思想中的美学观[J];浙江学刊;200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0条
李步楼;关于维特根斯坦的后期哲学的几个问题[A];外国哲学(第4辑)[C];1983年
韩林合;人是遵守规则的动物——一种维特根斯坦式的人性观[A];外国哲学(第31辑)[C];2016年
王希勇;“不要想而要看”:日常的与哲学的理解[A];外国哲学(第16辑)[C];2004年
刘邦凡;郭春丽;论维特根斯坦的“可说”与“不可说”[A];2007年现代逻辑与逻辑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邱文元;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实践观的宗教性取向[A];“哲学、宗教和科学:传统与现代的视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张庆熊;维特根斯坦对先验问题的重新思考——兼谈维特根斯坦的“现象学”与胡塞尔的现象学的关系[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徐英瑾;对于一种维特根斯坦式的政治哲学进路的初步探索[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徐英瑾;《一个维特根斯坦主义者眼中的框架问题》[A];上海学术报告(2012-2013)[C];2015年
张庆熊;当代哲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发展——以维特根斯坦为其转型契机的一种考察[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郑友奇;维特根斯坦反私人语言论证及其哲学意义[A];第四届中西语言哲学国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11
徐为民;维特根斯坦的负事实观[A];1998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8年
12
肖朗;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宗教——维特根斯坦《文化与价值》宗教思想解析[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十辑[C];2009年
13
李菁;任何一种后-存在学的存在之思是如何可能的?——勘探维特根斯坦的存在历史位置[A];外国哲学(第23辑)[C];2012年
14
罗伯特·J.福格林;岳长龄;维特根斯坦和古典怀疑论[A];外国哲学资料(第7辑)[C];1984年
15
张励耕;维特根斯坦论“看”的不同意义[A];外国哲学(第25辑)[C];2013年
16
贺绍甲;维特根斯坦的早期哲学——论《逻辑哲学论》的几个主要思想[A];外国哲学(第4辑)[C];1983年
17
韩林合;维特根斯坦的宗教观[A];外国哲学(第14辑)[C];1998年
18
叶秀山;试论维特根斯坦从《逻辑哲学论》到《哲学的研究》转变的哲学意义[A];外国哲学(第5辑)[C];1984年
19
徐为民;从否定命题看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A];1996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6年
20
洪汉鼎;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和逻辑实证主义[A];外国哲学(第1辑)[C];1981年
21
伍思静;索绪尔和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观之对比研究[A];索绪尔语言哲学思想研究——第二届中西语言哲学高层论坛暨纪念索绪尔逝世100周年论文集[C];2013年
22
韩林合;亚里士多德论心灵表现——兼与维特根斯坦相关观点的比较[A];外国哲学(第三十五辑)[C];2018年
23
薛平;周斌;对维特根斯坦私人语言论证的一种解释[A];第二届分析哲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24
孟令朋;不是“世界的图画”而是“语言游戏”——从《哲学研究》看维特根斯坦Ⅱ的语言观[A];外国哲学(第17辑)[C];2005年
25
徐为民;维特根斯坦论原初命题的一种推理形式[A];1994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4年
26
张庆熊;语言、世界和交往行为——评哈贝马斯对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的继承和批评[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7
张桂权;维特根斯坦与宗教[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8
潘洪建;杜威的民主观及其教育意义[A];《当代教育评论》2018第8辑[C];2018年
29
刘新科;杜威教学思想的再认识(上)[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0
刘新科;杜威教学思想的再认识(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0条
王佳鑫;维特根斯坦“生活形式”研究[D];吉林大学;年
范连义;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视角下的语言学习[D];华东师范大学;年
赖成彬;维特根斯坦与奥斯汀的哲学治疗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年
方义;维特根斯坦对罗素判断理论的批判和发展[D];南开大学;年
代海强;前期维特根斯坦的神秘思想与《逻辑哲学论》的内在统一性[D];南开大学;年
林康廷;语言的意义与使用[D];吉林大学;年
王荣祥;走出失乐园[D];复旦大学;年
王晓丰;语法考察和概念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年
郑霞;“没有新的语言就没有新的世界”—巴赫曼小说中的语言批判与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批判哲学[D];上海外国语大学;年
10
马如俊;论杜威的自然主义伦理学[D];复旦大学;年
11
李宏昀;超越事实世界[D];复旦大学;年
12
方刚;维特根斯坦之命题意义的确定性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年
13
黄文彩;《礼记》伦理美学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年
14
康红芹;杜威职业教育思想探究[D];天津大学;年
15
刘文祥;杜威的经验概念研究[D];吉林大学;年
16
郑国玉;杜威:作为生活方式的民主[D];复旦大学;年
17
陈文彬;五四时期杜威来华讲学与中国知识界的反应[D];复旦大学;年
18
褚洪启;教育观念的变革[D];北京师范大学;年
19
蒋晓东;马克思实践观与杜威实践观比较研究[D];湖南大学;年
20
李为学;德里达《延异》文疏解[D];复旦大学;年
21
李志强;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年
22
刘华初;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D];复旦大学;年
23
高云鹏;维特根斯坦“私人语言论证”研究—私人性、感觉与语言的意义[D];南开大学;年
24
胡欣诣;维特根斯坦哲学中的“语法”概念[D];华东师范大学;年
25
叶子;探究的逻辑[D];复旦大学;年
26
楼巍;维特根斯坦《论确定性》研究[D];浙江大学;年
27
徐燕杭;从形而上的道德理念到日常化的反思活动[D];浙江大学;年
28
李包庚;马克思和维特根斯坦哲学革命路向的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年
29
赵万祥;进化与宽容[D];吉林大学;年
30
张睿靖;融合中的“表现”—杜威“表现论”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0条
张显亮;从伦理美学到审美伦理学——维特根斯坦、杜威与原始儒家的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年
李治平;维特根斯坦论“生活形式”[D];山西大学;年
章澹;从伦理美学到审美伦理学——维特根斯坦、杜威与原始儒家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年
王大双;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的道德意蕴[D];陕西师范大学;年
王绮;从伦理美学到审美伦理学——维特根斯坦、杜威与原始儒家的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年
马俊杰;维特根斯坦生活形式思想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年
鲁棣;从伦理美学到审美伦理学——维特根斯坦、杜威与原始儒家的比较研究[D];云南大学;年
桂彦;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中的意义与规则[D];南京师范大学;年
赵嫚;从伦理美学到审美伦理学——维特根斯坦、杜威与原始儒家的比较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年
10
杨晓军;无意义的觉醒:维特根斯坦前期意义理论对形而上学的批判与拯救[D];云南师范大学;年
11
慕海慧;从伦理美学到审美伦理学——维特根斯坦、杜威与原始儒家的比较研究[D];山西大学;年
12
顾寅;“私人语言”论证在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中的意义[D];安徽大学;年
13
高慧;从伦理美学到审美伦理学——维特根斯坦、杜威与原始儒家的比较研究[D];辽宁大学;年
14
蒋鑫;马克思、恩格斯语言观与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比较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年
15
王沛兵;从伦理美学到审美伦理学——维特根斯坦、杜威与原始儒家的比较研究[D];山西大学;年
16
崔俊飞;维特根斯坦哲学中的语言观[D];黑龙江大学;年
17
谢群;从伦理美学到审美伦理学——维特根斯坦、杜威与原始儒家的比较研究[D];黑龙江大学;年
18
赵东昱;论维特根斯坦的反私人语言论证[D];吉林大学;年
19
马经华;从伦理美学到审美伦理学——维特根斯坦、杜威与原始儒家的比较研究[D];中南大学;年
20
林素峰;维特根斯坦前后期“意义观”之比较[D];中国人民大学;年
21
王智颖;从伦理美学到审美伦理学——维特根斯坦、杜威与原始儒家的比较研究[D];黑龙江大学;年
22
姜慧博;维特根斯坦语言观的发展与批评[D];东北师范大学;年
23
乐旭顺;从伦理美学到审美伦理学——维特根斯坦、杜威与原始儒家的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年
24
孔俊峰;维特根斯坦心灵视域下的私人语言论证[D];北京师范大学;年
25
荣立武;从伦理美学到审美伦理学——维特根斯坦、杜威与原始儒家的比较研究[D];中南大学;年
26
吴泽泉;从理念走向生活[D];曲阜师范大学;年
27
单嘉良;从伦理美学到审美伦理学——维特根斯坦、杜威与原始儒家的比较研究[D];海南大学;年
28
于少东;维特根斯坦的“意义即用法”思想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年
29
冉甲男;从伦理美学到审美伦理学——维特根斯坦、杜威与原始儒家的比较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年
30
高霈宁;试析维特根斯坦后期批判唯我论的两个维度[D];复旦大学;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3条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伊璐;《维特根斯坦文集》 大师系列文集如何营销?专业解读不可或缺[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9年
本报记者 陈菁霞;韩林合:穿越维特根斯坦的哲学丛林[N];中华读书报;2019年
本报记者 张清俐;深化对维特根斯坦哲学思想的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
记者 杲文川;《维特根斯坦全集》出版[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江怡(中国社科院哲学所);谁能读懂维特根斯坦[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江怡;一个完美的理想主义者[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维特根斯坦手稿失而复得[N];中华读书报;2003年
记者 孟苗;省城举行伦理美学与诚信山西研讨会[N];山西日报;2003年
本报记者;杜威智能:创新技术筑防疫安全网[N];安徽经济报;2021年
10
本报记者 孙文晔;1919,杜威在中国[N];北京日报;2019年
11
本报记者 晓华;进一步发掘杜威思想的当代意义[N];社会科学报;2013年
12
记者 王洪波;华师大出版社引进38卷本《杜威全集》[N];中华读书报;2010年
13
首席记者 栗美霞;我省杜威等18人上榜[N];山西经济日报;2021年
14
记者 施晨露;中文版《杜威全集》昨日在沪新书首发[N];解放日报;2015年
15
田光远;杜威哲学解读技术文化时代[N];社会科学报;2004年
16
本报记者 王晓真;教育应兼顾工作与思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
17
本报记者 李念;“因为好奇杜威儒学杜威儒学,结了一辈子的杜威缘”[N];文汇报;2015年
18
本报驻德国记者 冯雪珺;德国“节能检查”一举两得[N];人民日报;2016年
19
;7旬老人的6个文化“率先”[N];山西日报;2003年
20
杨柳新(北京大学);杜威与孔子:互镜的哲学家[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21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郭法奇 本报记者 整理 吴绍芬;杜威学校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N];中国教师报;2019年
22
本报记者 高慧斌;阅读的有限意味着我们的世界有限[N];辽宁日报;2015年
23
北京开放大学校长、教授 褚宏启 本报记者 整理 吴绍芬;杜威教育理论的现实意义[N];中国教师报;2019年
声明:部分文章来自于网友投稿及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核实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