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觉得中医难,仅一个博大精深就劝退不少人,认为只有名师带领,或是家传渊源,才可能学成。但是岳美中就是中国中医史上的一个特例,他既没有家传,也没有师承,完全就是靠自学成才的一位中医名家。
岳美中,原名岳钟秀,号锄云,于1900年出生于河北省滦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在他8岁那年,贫穷的父母为了不让孩子像自己一样蜗居山村,砸锅卖铁,同拼西凑送他去了私塾上学。
读了8年私塾后,考入了滦县师范讲习所,17岁开始当小学教员,在教学期间,一面教书,一面跟随乡居举人石筱珊先生学习古文诗词,二十四史,拥有了深厚的文学基础,后来写文成瘾,乃至最后刻意才戒掉了文瘾。
到了1925年夏天,因为备考清华国学研究院而太过拼命,积劳成疾,患上了肺结核,这在当时是个几乎难以治愈的疾病。由于咳血、身体越来越虚弱,不得已辞职回家养病。
为了给他治病,家里人花光了积蓄,弟妹们常常因此忍饥挨饿,看到这个现象,他听人说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可能对他的病有帮助,于是他买来此书,自学中医,试着服药,没想到经过一年多的休养和试药,竟然自己治好了难治的肺结核。
这让他认识到了中医的高明之处,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决定钻研中医,自救救人。于是三年间购买了《汤头歌诀》、《药性赋》、《黄帝内经》和《伤寒论》等医书,边学边试药。
因为没有家学传承,又没有老师带领,他只好靠自己摸索钻研,为了体察书中所述药性,他就攒钱买药回来亲身试药体验,凡是能尝的药,岳美中都尝过来了中医有文学性,甚至有一次为了尝试石膏药性,过量服用后,腹泻不止,拉得虚脱,好几天起不来床。
岳美中的学医之路,有过偏执,有过徘徊,当然也走过弯路,但是他一路坚持,慢慢地从读书时的疑惑,临证时的效用,到病家的反馈,让他对中医的治病理念有了更深入地理解,也更加坚定了他终身从事中医学,献身中医学术的决心。
岳美中认为,无恒是难以当医生的,不止学医中医有文学性,做什么学问都得勤奋和持久,当然学医更应如此。医生是个特殊的职业,医生的一举一动都关乎到患者的安危。医术好则可以活人,反之医术差则会害人。
所以一个医生要在医术上精益求精,不敢疏忽,这样才是对病人的生命负责。
虽然勤奋学习也不一定能万全地解决疾患,但是无怠学习,至少可以让自己心安,无愧于心。
学医就离不开苦读,而我国医学书籍又是汗牛充栋,想要全都读懂读透,也不太现实。
岳美中提出想要有所成,就得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摘要攻之,对主要的经典医书要下苦功夫去读懂参透,消化理解,背熟会用。这样临证时就如活水,想用就来,才能运用得得心应手。
此外,读医书还得边读边记,做好积累,积累方式可以灵活,做好摘要分类,对主要部分加以标注,有疑问处做好记号,领悟分析,大胆辅以自己的见解。这样日积月累做学问,对于今后的研究工作肯定有帮助。
岳美中大医强调,作为医生既要治病也要治学,忠诚于学术真理,对病人真诚负责,此外别为所求。
声明:部分文章来自于网友投稿及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核实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