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西汉是我国第一个统一强盛的帝国。如果说提到商末,脑海里就会刻画一个暴君的影响。商纣王残暴已经成为了一种时代的标签。提到秦朝大家想到的就是被称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那么提到汉朝,就必须说说,汉武帝时期的昌荣繁盛了。

汉武帝时儒学的影响_儒学对韩国文化的影响_儒学对个人的影响

汉武帝画像

汉武帝的登基

汉武帝是西汉第七任皇帝。据《史记》《汉书》的后妃传记载,汉武帝生于汉文帝后七年(前157年)。母王氏,汉景帝中子。其母王氏在怀孕时,汉景帝尚为太子。王氏梦见太阳进入她的怀中,告诉汉景帝后,汉景帝说:“此贵征也。”刘彻还未出生,他的祖父汉文帝就逝世了。汉景帝即位后,刘彻出生,他亦是王氏唯一的儿子。

刘彻初名彘,在刘彘三岁时,曾被景帝抱在腿上。景帝对着三岁的刘彘问:“你愿意去当以后的天子吗?”

伴君如伴虎,这样一个看似平常的问话,实际危机四伏。回答想,一个三岁的孩子就有如此野心,难免会被误会城府很深。回答不想,对权利名利毫无争夺之心,不是大男子所为。

儒学对个人的影响_儒学对韩国文化的影响_汉武帝时儒学的影响

少年汉武帝

刘彘想了想,只回答一句:“我只想每天住在这里,在陛下面前戏弄便足够。”这样看似避重就轻的回答,却让刘启对这个儿子刮目相看。

在学习方面,刘彘也从小表现出了非同常人的智慧。相传,刘彘爱读书,且过目不忘。对知识的渴求,从小超出同龄人。

汉景帝在见识了刘彘一次次表现出来的才能后。给他改名为“彻”。“彻”代表聪慧,盛德的意思。而从另一个层面讲,君主亲自赐名,也代表了汉景帝对刘彻的看重。

后元三年(前141年)正月,景帝逝世。而刘彻这个太子,也顺理成章的登上王位。

因为汉武帝的登基,汉朝的新篇章也就此开始。

汉武帝时儒学的影响_儒学对个人的影响_儒学对韩国文化的影响

影视剧中汉武帝初登基

汉武帝推翻秦朝混乱统治,带来独尊儒术的文化景象

“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然可述,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如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这是班固在《汉书》中对于汉武帝的评价。

在秦朝时,“焚书坑儒”这一指令风头正盛。秦始皇为了统一集权,实行了这样的暴政。新事物的发展必然不会一帆风顺,一件事物的诞生,必然伴随着被推崇和被湮灭。而秦始皇推出的“焚书坑儒”战术。使得历史文化大受损失,也使得儒家思想大受影响。儒家典籍被焚毁,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大浩劫正在悄然发生。在儒家思想被打压的最盛时,秦朝也走向了毁灭。其根本原因就是,毫无依据的暴政和对经典文化漫无目的的打压。

所以在汉朝开始,后人开始吸取教训。从汉惠帝废除《挟书律》开始,儒学思想也在焚书坑儒的摧残下,慢慢抬起了头。其中,儒家、道家的影响最大。至汉武帝即位,儒学已经发展到名家辈出、学科精细的繁荣阶段。儒学的发展也进一步吸引了更多的人学习、研究儒学。面对这种不可抗拒的学术思潮和学者群体,任何政治家也不能无视它的存在和价值。因此,汉武帝推行“举贤良对策”,以选拔人才。

儒学对韩国文化的影响_汉武帝时儒学的影响_儒学对个人的影响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正是自己这样的文化大背景下,诞生了一个又一个才华杰出的人,创造了一部又一部的文学著作。其中,影响最深刻的,非司马迁的《史记》不可。

汉武帝独尊儒术,为《史记》创造问世背景

鲁迅曾对《史记》进行了高度评价,称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他是五帝以来的中国文化谱系,对整个文化历史,做出了最大的贡献。毫无疑问,史记留给后人的价值,是无可估量的,而后人对史记的看重,也是无可比拟的。

他更是传记文的鼻祖,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传记文就是从司马迁开始的。而在这段时间,西汉的文学发展也到达了高峰。

司马迁和汉武帝一样。从小热爱读书。生活在官宦家庭的他,一直被书香气息所熏陶。在阅读方面,尤其是古籍。司马迁都有所涉猎。

在20岁时,司马迁又去游山玩水。讲“读万卷书,行万里”彻底实施起来。他游历了许多东南一代的地方,了解那里的人文风景,历史特色。

在游历过程中,司马迁发现。他对历史特色总是展现出极大的好奇心。他听当地人讲,韩信虽然家境贫寒,但是却是一个孝子。讲死去的母亲厚葬在一个地理位置相当开阔的地方。司马迁听到这里,实地去考察,发现事实果然如此。这也为《史记》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司马迁是史官世家,在汉初一直很受重视,司马迁的父亲是太史令,汉武帝对司马迁本人也是非常重视的,对历史有浓厚兴趣的司马迁。子承父业。也做了太史令,并开始著写《史记》。

儒学对韩国文化的影响_儒学对个人的影响_汉武帝时儒学的影响

司马迁写《史记》

后来,48的司马迁,因替李陵开脱罪名,不慎惹怒汉武帝。因此锒铛入狱。入狱后,司马迁在狱中继续完成《史记》。

出狱后汉武帝还是重用了他,让他担任中书令。

这一切都归咎于,汉武帝对文化的大开放。可以说,汉武帝和司马迁和史记,三者有些密不可分的联系。因为汉武帝的看重,司马迁得以做高官,因为汉武帝的看重,司马迁得以出狱后继续担任重要职位。

汉武帝虚心接受他人意见,从而巩固中央集权

在思想上,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的意见。可见汉武帝是一个虚心接受他人意见的明君。而在官僚制度里,也出现了一位十分有想法的大臣。他就是,董仲舒。

据记载,董仲舒常在家中写书,每当汉武帝召集大臣开会时,就另使者就其家而问之。即便如此,汉武帝依旧对董仲舒十分尊重。

汉武帝时儒学的影响_儒学对个人的影响_儒学对韩国文化的影响

汉武帝与董仲舒

后来,汉武帝广纳群臣意见。求取治国安邦的政策。而正是因为这个契机,使得董仲舒发挥了他的才能说出了他的想法。

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的主张。董仲舒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自然、人事都受制于天命,因此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和政治思想都应该是统一的。董仲舒的儒家思想大大维护了汉武帝的集权统治,为当时社会政治和经济的稳定做出了一时的贡献。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就此打通

张骞是西汉著名外交家。开辟了丝绸之路。直至今天,丝绸之路仍就是中国与世界打通关系的最佳纽带。

当时的西汉饱受匈奴袭击,而汉武帝为军事考虑所选择张骞出使西域。为的就是联合大月国等西域众国。一同抵抗匈奴。

汉武帝时儒学的影响_儒学对个人的影响_儒学对韩国文化的影响

西汉与匈奴的战争

没想到的是,张骞在去往西域的路上,不幸被俘虏。这一俘虏就长达十年之久。匈奴知道,张骞是汉代官员,希望从他嘴里知道关于中央的秘密。而张骞也不屈服,只字不肯透露。在双方僵持下,匈奴给张骞配了一个妻子,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儿子。

可张骞在有合适时机时,还是选择了逃脱。经过十年的看守,匈奴早就对张骞放松警惕汉武帝时儒学的影响,张骞瞅准时机,抛妻弃子。加紧去完成自己的任务。

可是保守匈奴袭击的西域,在遇到张骞后。并没有同意他的联盟。心灰意冷的张骞,在回去复命的路上,又一次被擒获。

这一次被擒,张骞仅用了一年时间便又再次逃脱。不同的是,这次,他带了自己的妻子一同过去。

汉武帝时儒学的影响_儒学对韩国文化的影响_儒学对个人的影响

张骞出使西域

到达汉朝后,汉武帝对张骞隆重接待。而被匈奴俘获十年之久的张骞,早就掌握了匈奴的地理位置,人文环境。这也为后来抗击匈奴并取得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张骞这两次出使西域,虽然说军事目的没有完全达到,但是他连通了西域诸国与中原的联系,打通了所谓的丝绸之路,为日后东西方的交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结语

汉武帝时期写出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的史书《史记》。

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儒家思想作为国家的统治思想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击退匈奴,打造丝绸之路

汉武帝汉武帝外施仁义,实行德治;同时又重视法治,用严刑峻法治理国家,采纳他人意见

汉武帝从思想上,进行了统一大集权汉武帝时儒学的影响,采纳“独尊儒术”的办法,有效控制中央,统一政权,更有利于社会和平发展,为文化做出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贡献。他开创了西汉最繁荣的时期。

参考文献:

【1】《汉书》汉武帝

【2】《史记》司马迁

声明:部分文章来自于网友投稿及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核实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