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苏卫军

聂豹(1487年—1563年),字文蔚,号双江,晚年又号白水老农,东皋居士,永丰人,历任知县、知府、监察御史、兵部侍郎、兵部尚书等职。

他精于吏事,打击豪强,整顿官场,不畏权势,表现了庐陵“文章节义”的凛然风骨,是明代著名廉吏。聂豹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他把王阳明心学、儒家经典和自身的静修体悟加以糅合发明,创立了以“良知本寂”为核心的“归寂”学说,成为江右王门的代表人物,对传播、发展王学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中国理学界占有重要地位。

明宪宗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明代儒学大家是谁,聂豹出生于永丰县双溪里(现永丰县恩江镇聂家村)。永丰为欧阳修故里,庐陵文化发源地之一,有着浓厚的理学文化氛围。聂豹,就是在这片沃土上成长起来的明代思想家。他一生刻苦钻研阳明心学,通过讲学著述,成为江右王学的代表人物。

15岁时,聂豹入县学拜名儒刘霖为师,得以了解状元罗伦的事迹和白沙心学。

明代中后期,陈献章的白沙心学在永丰广为传播。陈献章提出“天地我立,万化我出,宇宙在我”的心学原理和“涵养心性,静养端倪”的心学方法,从而实现了明代儒学由理学向心学的转变,成为儒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陈献章的再传弟子刘霖在永丰传授白沙心学,在年少聂豹的心中播下了心学的种子,为其日后接受和研究阳明心学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继往开来论儒学浙江省儒学学会成立大会纪念特集_一言以蔽之,先秦儒学是_明代儒学大家是谁

弘治十五年(1502年),聂豹参加府学考试,正值江西提学副使邵宝到吉安府巡视。邵宝读到聂豹的文章,赞叹不已,将其录取为吉安府弟子员。录取结束后,邵宝在公务之余对聂豹学业予以指导和点拨。聂豹16岁即获得秀才功名,但参加乡试不顺。于是,他继续苦读,主攻《易经》。明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年),聂豹“以《易》中江西乡试”。在后来的学术道路上,他经常用《易经》来阐述心之本体和道德修养学说。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聂豹在北京参加会试,登进士第明代儒学大家是谁,授华亭知县,从此步入仕途。仕宦期间,聂豹推崇王阳明的“致良知”学说,竭力学习、研究和推广王阳明心学,同时加以糅合发明,促进了心学的发展和广泛传播。

嘉靖五年(1526年),聂豹巡按应天府,途经杭州,时王阳明正在绍兴讲学。他不顾大家劝阻,特地前往就教,见王阳明自称晚生。同年夏天,聂豹巡按福建,绕道杭州拜见王阳明,请教良知学说,深受启发。两人一见如故,彻夜交谈,离别依依不舍。王阳明对于聂豹公务繁忙之际前来求教的诚心非常感动。由于公务在身,两人不能经常见面,聂豹只能通过书信的方式向王阳明请教。此后,两人书信往来频繁,讨论热切。两人都认同“知行合一”和“知行并进”说。

可惜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没等聂豹正式拜王阳明为师,嘉靖七年(1528年)十一月,王阳明在广西平乱以后的归乡途中,突然病逝于江西南安府大庾县青龙港(今江西大余县境内)舟中。

聂豹当时任福建巡抚,闻讯悲痛万分,遂在福州设牌位祭奠,行弟子礼,并作诗纪念。

“闻道阳明事已非,独含清泪哭吾私。人怜星陨悲诸葛,我哭山颓逝仲尼。”

“百战殊勋收伪汉,一言秘诀启良知。斯文后死应谁与,万古龙山拜旧祠。”

嘉靖十一年(1532年),聂豹出守苏州,他在可以代替王阳明教授弟子的王畿和钱德洪两位弟子的见证下,设牌位、摆香炉,正式拜王阳明为师。自此以后,聂豹自称为阳明门人。

嘉靖年间,聂豹归家治丧,先是父亲仙逝,丁父忧,随后母亲也驾鹤西去,紧接着丁母忧,前后居家近十年。

期间,他刻苦钻研阳明心学,常与吉安的王门弟子邹守益、欧阳德、罗洪先等人讲学于安福复古书院、白鹭洲书院、青原山等地,还常与钱德洪、季彭生、刘邦采、王龙溪等王学主要人物交流辩究、讨论切磋,逐渐形成了“归寂主静”为宗旨的学术思想。

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起,聂豹参与举办青原九邑大会。当时江西王学代表齐集吉安,吉安九县士子纷纷到场参加(故称九邑大会)。聂豹鼓励他们摆脱习俗之累,通过“主静无欲”的道德修行,做到知行合一。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聂豹被诬陷入锦衣卫狱,这为他的“归寂”学提供了实践基础。他在狱中闲久静坐中,体证到心体光明莹彻、万物皆备之境,验证了归寂学说的有效性。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聂豹平冤获释后回到故里,同年秋与邹守益等人在龙虎山举办了冲玄大会,江西、浙江、安徽等地多个州府的王学士子参加了大会。聂豹就自己的归寂说与王畿的良知现成说展开了直接的辩论,影响广泛。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聂豹和徐阶等官员,在北京道观灵济宫举行讲会,利用朝廷的力量推广王学。聂豹等人分别主持了灵济宫千人讲会,时间长达两个月。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聂豹与王畿分别就良知内涵和道德修养方法等王学中的核心问题展开讨论。他们站在各自的立场,对王学进行了多角度的诠释。

明朝时期,朝廷虽然实行高压统治,但在理学上仍呈现出缤纷多彩的学术思潮。

通过这些讲会和交流,聂豹构筑了自己独立的思想体系,形成了“归寂主静”为宗旨的学术思想。他认为良知是源自于具体的事件而发出的感慨,任何理论再好都只是“寂体”,是理论;良知不是现成的,要通过“动静无心,内外两忘”得涵养功夫才能达到;主静修养和戒慎戒惧是致良知的主要方法。这是聂豹的独到发明所得。

隆庆六年(1572年),礼部尚书尹台将聂豹思想概括为:致虚守静,归寂为宗。

聂豹的“归寂说”在明代中晚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推动了王学的发展和创新,开拓了中国哲学的新视野,促进了明代学术思想的发展变化,成为公认的王学正统传人。

聂豹著有《双江聂先生文集》《困辨录》等,均入《四库总目》。因其理学成就,入豫章理学祠、青原五贤祠。

声明:部分文章来自于网友投稿及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核实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