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新史料推荐”系列的第四篇——陕西篇。希望大家每月的最后一个周四持续关注“新史料推荐”系列,相信总有一些内容能打开您的学术研究新视角,支撑论文写作新选题。
1949年前后赴台定居的国民党党政军、学生以及文教界人士,先后成立数百个同乡会组织。这些同乡会组织多设有文献社,创办期刊以维系同乡感情,保存地方文献西北民俗文化绘画,促进两岸交流。这些期刊悉数收录于台湾大陆同乡会文献数据库。
本篇向大家推荐的是 台湾大陆同乡会文献数据库·陕西子库收录的《陕西文献》《西北杂志》两种期刊。
《陕西文献》由旅台陕西同乡会创办。自1970年4月15日创刊,至今仍在出版。数据库共收录了119期(2期增刊)。
《西北杂志》由台北市西北同乡会发起创办。自1985年1月1日至1998年,共收录34期。内容涉及西北五省,即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中华文化发祥于西北,历经周秦汉唐盛世。四塞之地,沃野千里,民风纯健,钟灵毓秀。自古以来,帝王将相,名儒词宗,代有其人,瑞耀史册。本篇将通过梳理《陕西文献》《西北杂志》的内容,分析其史料和文化价值,展现资源特色。
研究参考:西北近代史
1949年前后赴台的大陆同乡有很多 亲身经历了辛亥革命以来的历史,在战争中出生入死。到了台湾之后,这些战争经历仍然是他们共同的话题,共同的历史记忆。这些回忆集中展现在“民主革命专题”当中。
民主革命专题
向上滑动阅览
关于辛亥革命的研究以关注沿海和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的湖北为多,西北辛亥革命的研究相对较少。当时西安是较早响应武汉“第一枪”的城市,因此研究还有进一步深入、开拓的空间。迁台大陆同乡有些经历过辛亥革命,很多西北老乡认为“陕西革命的详史,外人知道的甚少”(刘荫远《追述陕西辛亥革命之始末》,《陕西文献》第3期,1970年10月15日),因此西北同乡将自己所了解到的辛亥革命故事、有关文件、档案都记录在自己所办的期刊当中。
抗日战争时期,西北是北战场之后方,后方建设对于支援抗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赴台西北人很多是当时从事抗战后方建设的基层官吏,他们记录下了很多关于自己参与抗日战争时期西北经济建设的经历,这些文章的作者都是历史的亲历者,较具史料价值。
鲜活描绘:西北之人物
西北同乡极具敬贤怀古之情,重视对历史人文资料的搜集。陕西子库文章所记述之人物以中国近代人物为主,相关文章最多的是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他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被台湾的西北同乡奉为楷模,是赴台西北人的精神领袖。因涉及于右任的文章众多,我们特别建立了“于右任专题”。 这些文献不仅记述了于右任的生平,更是从于右任师友后辈的角度,展现了于右任在迁居台湾之后对团结勉励迁台西北人、传扬西北地方文化所起的引领作用。
于右任专题
向上滑动阅览
库内也不乏胡琏、刘玉章等陕籍国民党著名将领的文章,从工作、生活等角度,鲜活、立体地展现了历史人物。
文化认同:西北的民俗
民俗文化是沟通民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反映民间社区和集体人群意愿,并主要通过人作为载体进行世代相传和传播的生生不息的文化现象。 对于远赴台湾的西北人,西北的民俗文化不仅存在于他们的回忆当中,也由他们带到了台湾社会之中。
为了响应“地方文献学会”的号召,同乡会文献以县志的搜集与介绍为重,如《读感怀》《古幽陕西栒邑县简介》等。其次是对秦地风俗的考辩,例如《陕西风俗考》《陕北民歌》等。地方戏曲在连接两岸的文化和情感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秦腔不仅是回忆、追溯的对象,更是凝聚台湾的西北人、连接两岸的一杆旗帜。例如“大西北秦腔戏剧研究社”,不仅吸引了台湾的陕西老乡,还吸引了台湾土生土长的年轻人参加,使得西北的地方戏剧能够在台湾民间繁衍滋长。
我们特别建设了“西北民俗专题”,全面搜集两种文献中关于“风土习俗”的文章,系统展现文献中提及的陕西民俗。
西北民俗专题
向上滑动阅览
引以为豪:文物考古学
关中沃野,人文荟萃。西北地区为中国文化的发祥地。周、秦、汉、唐四朝政治文化中心均在关中,文物鼎盛,卓绝千古。因而也是我国考古发掘工作开展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赴台的西北同乡也深以故乡的考古成果而自豪,也将对考古资料的整理与对新考古动态的关注作为搜集整理地方历史文献的任务之一,我们特别建设了“陕秦文化专题”, 从迁台西北人的角度介绍20世纪70年代后文物考古发掘情况,对考古与历史研究有一定参考作用。
陕秦文化专题
向上滑动阅览
情系两岸:历史与现实
台湾大陆同乡会文献是1949年前后随国民党赴台的大陆人所创办的刊物,由于这一人群有着联系两岸的特殊身份西北民俗文化绘画,这批文献中有着对两岸关系的丰富论述,体现了海峡两岸同根同源、共盼统一。
陕西由于自明代以来就与台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陕西库中关于两岸关系的记述尤多,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对“陕西村”的描述和溯源。
台湾的大街小巷以内地省份和城市命名的很多,但秀水乡的陕西村却是几百年前流传下来的老地名。1977年,台湾的陕西村被确认为明清之际陕西移民村落,依据如下:
(1)乌面将军庙中奉祀的乌面将军就是早年随郑成功收复台湾、赶走荷兰人的陕西名将马信;
(2)陕西村村民的体格、相貌具有内地陕西人的特征;
(3)当地民情风俗与陕西省相似;
(4)台中陕西省同乡会也确认陕西村百姓之先人,是由陕西先迁至福建沿海,明末清初迁到台湾,定居此地从事农垦活动,并且部分村民也默认是陕西移民之后代。目前学界关于“陕西村”的研究甚少,而“陕西村”的形成和发展既包含了明清历史,也对后来迁台的陕西人有象征意义,是一个研究两岸关系史的典型案例。
彰化县秀水乡陕西村牌楼
文章举例
向上滑动阅览
《陕西村与陕西国小》
声明:部分文章来自于网友投稿及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核实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