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下午二点依依不舍离开韶山冲,天气预报有大雨却一滴都没下,气温刚散去寒意,能穿一件单衣倍感适中,导游介绍下一站的目的地为湘西凤凰古城,行程六个小时,晕车的游客有没有需要服晕车药的找我。沿途介绍地貌特征与风土人情。巴士行驶在高低起伏的山道上,穿隧道,行旱桥,翻山岗,跨弯道,翻山越岭往湘西方向行进。窗外群峰延绵,山山相连,层林尽染,绿荫遍野。晚上八点车到凤凰古城,住芭缇雅大酒店。八点半时分凤凰古城刚好华灯初上,古城夜景的灯光节假日通宵长明,彩灯斑斓映衬在夜晚上空,夜景集中区为穿城而过的一段沱江上。沱江很宽,4月份的水位相对是旱枯期,游人能行走在沱江中心的拦水坝和石桩上穿江而过,脚下忽明忽暗的彩光倍感惬意。沱江面上架有多座大桥,夜空中的大桥像火龙一样,彩灯高悬飞架两岸,有四车道平桥,有圆拱型桥,圆拱桥更是像九天飘落在沱江上的彩虹飞架两岸,波光粼粼。在桥面上能看到沱江两岸的夜景与两岸吊脚楼。水车在沱江上自由翻动,它不慌不急同时发出并不清脆的落水声,溅出的水珠尽管淋湿了游人的衣衫,但游人还会稍作停留接受它的雨润在欢笑声中离去。游人踩着石桩小心翼翼的徒步缓行,在彩灯的映射下周身五颜六色。古朴含蓄的吊脚楼在灯彩秀出的衬托下显得更为出彩。婉转移动的彩灯随即沿着江水两岸依次翻动,衬托得像云彩里的街市,美轮美奂。两岸酒吧猜拳行令吆喝声,茶座茶客赏夜景,音乐舒情悠扬,行人如织熙来攘往,滴滴水声交相,灯彩不夜天,给你无限想象。微微吹来的春风,惬意的心境,随着光彩、嘈杂声,时不时传来的尖叫声、口哨声,把人带到梦幻般的仙境。凤凰古城的夜景令人心动,令人难忘,令人流连忘返。英姿卓越,流光溢彩的灯光,照映出波光粼粼,潮起潮落的心情,喷发出万千恋恋。
八、凤凰古城概述
凤凰古城由凤凰古城和南华山两个区域组成,总面积4.39平方公里,以青山抱江的山水格局为基础,以史迹荟萃的人文古城为核心,以深厚湘西民族风情为特色的旅游胜地。凤凰古城始建于唐,繁荣于明清,古城街巷自由舒展,空间灵动多变,文化底蕴厚重,民国内阁总理熊希龄、一代文豪沈从文、著名画家黄永玉等都出生于古城。古城四面环山,沱江从西向东穿城而过,现有文物古建筑68处,古遗址116处,明清时期特色民居120多栋,各种庙祠馆阁30多座。城内有200多条石板街道和吊脚楼,沈从文故居、熊希龄故居、万名塔、东门城楼,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2001年被认定为“国家级历史名城”。“中国最美小镇”、“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录”、“国家五A级景区”、“国家第一批夜间文化集聚区”。“非物质文化遗产”83个,其中国家级5个、省级6个、州级21个。
凤凰古城位于中国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洲,两岸青山酷似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由此得名。古城总人口42.8万,以汉族、土家族、苗族、回族、瑶族、侗族、白族等28个民族,为典型的少数民族聚集区。历史上隶属楚国,崇拜楚巫文化。神秘湘西地处云贵高原东部,武陵山脉的群山怀抱中。山体广布石灰岩及许多溶洞,地形条件复杂多变,再加巫文化盛行,更显得神秘莫测。
南华山是国家级森林公园,景区内花木楼阁,清泉古刹,秀美醉人。南华山神凤文化景区以凤凰纪、神凤殿,7800年凤凰文化为主题,凤凰神鸟的十八神性彰显民族文化,主展区十多个景点匠心独创,为中国首个凤凰文化施展区。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县人凤凰古城民俗禁忌,中国著名文学家,代表作《边城》、《长河》、《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以农村取材体现乡土文化的小说,如《现代文明》等,小说《边城》对湘西有深厚的记忆情感和深情的文字表达方式。
九、凤凰习俗和文化
苗族银饰。苗族银饰锻造技术是苗族民间独有的工艺,通过手工制作而成,用于妇女审美装饰,品项多种多样,色彩鲜艳,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实用价值。苗族银饰分为头饰、面饰、颈饰、肩饰、胸饰、腰饰、臂饰、脚饰、手饰等几个部位,成为完整不可分割的整体。2006年苗族银饰锻炼技艺被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穿在身上的文化银饰,苗族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民族,分布于世界各地,中国主要于黔、湘、鄂、川、滇、桂、琼及东南亚。苗族无论家庭条件优渥贫穷,女孩都是满身银器。现代人认为苗族人居住在山上居多,山区潮湿,当湿气侵入身体时,银器有排毒祛温、祛邪之功能。
再则凤凰古城民俗禁忌,苗族是一个迁徙民族,经常会因战争打败再迁徙,所以倾家值钱的东西都变换成白银,制成饰品,随时戴在家妻、女儿身上,随身保管,能移动,谓“人走家随”。如果这个说法成立的话,那么戴银饰是刻在基因骨子里的本能。
苗族人重白银轻黄金,他们认为黄金代表火辣辣的太阳光,白银才是天上纯洁无瑕的月光。苗族人崇拜牛,戴牛角。相传苗族的祖先为蚩尤,“人身牛蹄”,戴银牛角,既怀念祖先又漂亮,跳起舞来银光闪闪,晃晃悠悠,婀娜多姿。
崇拜凤凰,视凤凰似神鸟,美好和平的象征。
蝴蝶也是苗族重要图腾崇拜对象,传说蝴蝶妈妈是苗族祖先,称蝴蝶妈妈。
现在逢年过节,女孩子会把家里所有银饰戴在身上。女孩出嫁作为嫁妆的银饰,以前是9.9斤两,现今有20斤,最重的嫁妆银器超过60斤,这是女儿婚礼当天的见面礼。
“哭嫁”,亦称“哭出嫁”、“哭嫁囡”、“哭轿”等,是汉、土家、藏、彝、壮、撒拉等民族传统婚姻习惯,新娘出嫁的哭唱仪式。
女儿出嫁前半月或一个月就要开始依稀哭嫁,到喜期前一、二天达高潮。哭嫁的主要内容是感谢父母、兄弟、姐妹、长辈的养育之恩和关怀之情。也有媒人强拉婚配认为不如意骂媒人的也有。“哭爹娘”、“哭哥嫂”、“哭姐妹”、“哭叔伯”、“哭祖宗”、“哭媒人”、“哭梳头”、“哭上轿”等,这种习惯一直沿续到20世纪80年代末的湘西和四川北部山区还残留“哭嫁”。哭嫁还有姐妹帮哭、亲眷帮哭,哭得越伤心表示对父母越孝顺,越有感恩回报之心。
苗绣是指苗族民间传承的刺绣技艺,是苗文化特有表现形式之一,局限于贵州省雷山县、贵阳市、四川北部、湖南西部苗族聚居地。
苗族服饰的刺绣工艺有其独特性,如双针锁绣、绉绣、辫绣、破纱绣、丝絮贴绣、锡绣等,大量运用夸张变形手法,神话、传说形成苗绣独有的艺术风格。苗族喜爱刺绣像喜爱唱歌一样,视生命的一部分,图案形态、色彩富含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图案有近于湘绣、蜀绣,它的夸张程度大红大绿,重彩粗犷,有别于苏州苏绣、广东粤绣,2006年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统习俗。婚俗嫁娶,少数民族年轻人讲究自由恋爱,喜欢以唱山歌和赶边场的形式表达爱情,土家族有赶节、哭嫁节等。
春节:家家贴红纸黑字对联,打花鼓、茶灯戏、吹唢呐、边边场、苗族银饰盛装、蜡染旗袍秀、花蓝、腰饰等传统年俗和文化活动。
美食以糍粑、腊肉、姜糖、猕猴桃果干、牛肝菌炒肉、笋子炒肉、麻辣鳝丝、爆腌肉、血糯鸭等招待客人,无辣不餐。
纸扎艺术:凤凰城的纸扎技艺历史悠久,流传甚广泛,元宵前以扮各样花灯为龙马禽兽鱼虾各状,笙歌鼎沸,灯烛辉煌。
声明:部分文章来自于网友投稿及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核实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