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印度礼仪的特点_印度礼仪民俗_印度礼仪

火──作家兼历史学家杰克·凯利(Jack Kelly)如是说──“点燃我们的梦想和焦虑”,并“以一种比思想更为基本的语言”直诉人心。火不仅神圣及令人敬畏,也以其眼花缭乱的变幻万端历久不衰地娱乐着我们。因此,节祭之光(焰火)或烟花之夜在世界各地一直招人喜爱也就毫不出奇了。在这个鞭炮在印度渐已变得便宜供给、人人玩得起的时代,它所造成的空气污染,带出了烟花鞭炮在多大程度上走进了印度历史,以及它的用途和使用是如何与时俱变的问题。

后世的历史学家戈德(P. K. Gode)在他的《印度1400年~1900年烟花史》(1950年出版)中说:“如今在印度很常见的排灯节放烟花庆祝习俗,早在大约公元1400年后便进入了印度,当时火药开始在印度的战争中使用。”

烟花,就像其主要成分火药,在印度有悠久的历史。 由中世纪的中国炼金术士在公元十世纪或十一世纪意外发明的火药,最初被称为“恶魔的分馏生成物”,因为它的闪燃和爆炸声让看到的人既惊怕又着迷。 在中国,火药的军事用途不断进化,其作为表演道具的价值也从众目睽睽下燃烧后留下的一缕白烟开始不断进化。 据历史学家猜测,火药技术──以及首个娱乐用的烟火混合物──是由阿拉伯人从中国带到印度和欧洲的。

中世纪印度节庆活动中的烟花

波斯苏丹国的使节阿卜杜尔·拉扎克(Abdur )最早纪录了印度的烟火表演,公元1443年他驻使于德瓦拉亚二世( II)治下的毗奢耶那伽罗王朝。拉扎克描述九夜节()时写道:“谈到被展示的五花八门的烟花、喷管和各种其他安排时,不免要深入到众多的细节”。在此期间访问印度的意大利旅行者鲁多维柯.迪.瓦尔德玛( di )在描述毗奢耶那伽罗的城市及其大象时有着相似的观感印度礼仪民俗,“万一它们(指大象)执意要逃走就无法控制了;这里的人是制作烟花的大师,而这些动物对火非常恐惧……”

对许多中世纪印度王国来说,烟花和焰火表演是节日、庆典及婚礼等特殊场合的皇室娱乐方式。由奥里萨的著名皇家文人 (1497-1539)所著的梵文著作《》中可以看到关于火药如何混制的烟花制造配方。戈德(Gode)认为,中国烟花配方有可能在公元1400年左右传进印度后,被修改了使用印度的替代品,因为中国的烟花原料在印度找不到。

比贾布尔苏丹阿迪尔·沙(Adil Shah)约在公元1609年曾赞助一位朝臣的女儿嫁给马利克·安巴尔(Malik Ambar,16世纪印度德坎地区的僱佣军首领)之子的婚礼,后世的历史学者沙迪什.昌德拉( )在其著名的《中世纪印度:从苏丹国到莫卧儿时期》一书中记述,嫁妆极为丰厚,“光是烟花表演就花了80,000卢比”。虽然这些烟花表演的组织赞助者主要是统治者,但其他人显然也弄得到烟花。一位葡属印度的作家兼军官杜阿尔特·巴尔博萨( )撰写过旅游文学最早期的一些作品,描绘了他旅行古吉拉特邦时(大约1518年)遇上的婆罗门婚礼,在婚礼上,新娘和新郎“受到热烈的款待,人们载歌载舞,烟花和火箭目不睱接,愉悦他们”。戈德认为,杜阿尔特的描述表明烟花是在印度制造的,那时在古吉拉特邦可以买到大量的烟花。

这一时期神话作品中对烟花的详尽描述,也带来了有关这些史诗式事件的令人眼花缭乱的夸张印象,这在同时代作家的笔下很常见。例如,圣人埃克纳特()题为《鲁格蜜尼择夫》的一首流行的十六世纪马拉地语诗歌,描述了鲁格蜜尼和克里希纳的婚礼,里面便提到五花八门的烟花,从火箭到类似于现代烟花棒的烟花。

到十八世纪,烟花开始成为由统治者组织的大型排灯节上的礼仪。 在马拉地的编年记事《 》中,有提及科塔的排灯节庆祝活动的叙述。 在书中,马哈达吉.辛迪亚( ,十八世纪印度马拉地王朝的地方豪强和军事领袖)对宰相马达瓦拉奥( Savai )描述:“排灯节在科塔要欢庆4日,到处点起虫脂灯。在这4天期间,科塔的王侯在其首府的露天公共场所大放烟花。这被称为“楞伽的烟花”。 马哈达吉跟着继续描述了烟花弹打出魔王拉瓦那在中央,周围是众多罗剎和钱币的图像,以及神猴哈努曼的巨幅图像,它们点亮夜空印度礼仪民俗,用烟花展示出哈努曼烧着的尾巴点燃了楞伽城大火的景象。宰相马达瓦拉奥听后,下令举行同样的烟花秀助兴。据纪事,“浦那城无数民众见证了”由此而举行的盛大表演。

由D.B.帕拉司尼斯(Rai D. B. )译成英文的马拉地语历史记录《印度的英国烟花》一书提及,大约公元1790年,一名训练有素的英国烟花师来到印度,他的烟花秀打动了加尔各答的英国人,于是他们把他送去见勒克瑙的穆斯林总督阿沙法达努拉()。英国烟花师在天空展示了瑰奇壮观、目不暇接的五颜六色的火花、鱼、蛇和星星,给总督留下深刻印象。其中有一幕,天空中升出了一座清真寺。

在宰相主政时代的后期,莫卧儿帝国已气息奄奄,而英国东印度公司正摩拳擦掌要在印度大展鸿图,此时不仅各种烟花的知识已很普遍,而且还出现了许多描述排灯节及其烟花焰火的各种出版物。这些烟火制造商通常也是火药制造商,制造这些火药的原材料在印度垂手可得的,大量用于战争中。不过,到十八世纪末,它的军事用途已被淘汰,让路于硝化甘油这样更为新型的炸药。自那以后,这种中世纪技术的主要用处只余制作烟花一途。

印度礼仪民俗_民俗印度礼仪的特点_印度礼仪

烟花在现代印度

关于中世纪印度烟火爆竹的为数不多的描述中,通常不仅明显提到它们的华丽壮观,而且也提到它们可能很昂贵,因此通常由统治者为了与民同乐而委托业者制造,或由社区中的经济富裕者委托。在殖民地时代,像大多数本土工业一样,因来自欧洲和中国的进口烟花打入本国市场,印度的烟花爆竹生产和发展也遭受到了挫折。

印度第一个烟花工厂在十九世纪成立于加尔各答。印度独立后,受益于烟花鞭炮的进口被禁限,泰米尔纳德邦的西瓦卡西镇成了印度的爆竹生产中心。依理而言,现在已大大不同于殖民地时代和中世纪,随着印度中產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繁荣(特别是近三十年),以及国内工业蓬勃发展带来的充足供应,烟花业的繁昌将有增无已,盛况空前。

但印度燃放烟花也加重了空气污染。由于集中燃放烟花,每年排灯节期间印度的空气污染水平往往达到峰值。每年,印度有超过100万人死于空气污染。新德里首席部长凯杰里瓦尔曾把新德里称为“毒气室”。

声明:部分文章来自于网友投稿及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核实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