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传统礼仪和节庆等民俗以春节为例分析传统节庆传承问题我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全社会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保护日益关注和重视,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雪顿节、傣族泼水节等27个民族的49个传统节日分别列入第一批、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大批与传统节日密切相关的项目如年画、剪纸、花炮制作技艺、灯彩制作技艺、风筝制作技艺等也分别列入了国家级名录中的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等类别。传统节日是承载和展现广大民众社会思想情感、精神信仰、道德观念及人生理想等的文化空间。传统节日一定是有其载体的,在传统节日期间,广大民众通过传统习俗、礼仪、游艺等各种活动方式以及相应的物质载体,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未来的期望。作为农历新年伊始的春节,是我国最为隆重、最为热闹,也最能反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精神面貌的节日。忙碌了一年的人们在除旧迎新的年节里,依照习俗欢庆娱乐,祈愿来年五谷丰登、人丁兴旺。千百年来,春节在传承中华文明、保持文化认同、弘扬民族精神、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2011年春节“我们的节日百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迎春展示活动”由文化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北京市文化局、北京市商务委员会、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

这次迎春展示活动选调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100个与民众年节文化密切相关的项目,如河北蔚县剪纸、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北京灯彩、山西闻喜花馍等,由百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现场展示其精湛技艺并销售作品。在春节前夕选择在首都各大商场举办迎春展示活动,是为了挖掘节日的文化内涵,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增进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同时,也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在新春佳节到来之际,开展此次迎春展示活动,组织传统美术和传统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在首都各大商场展示精湛技艺,并制作销售其精美作品,是推进生产性保护的一种积极的方式,对于弘扬传统的节俗文化,继续保持和发挥春节等众多传统节日在我们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具有重要的意义。社会热点问题——春节申遗节日的本质是精神的。看似民俗形式,实则是人们在高扬心中的生活情感与理想。这里有民族和民间的精神传统、道德规范、审美标准和地域气质。如果我们不从文化、精神上看节日,就不明白节日为何物,会不经意间随手丢掉。节日申遗可以提高人们对春节文化保护的全民自觉,增强文化自信,促进中华民族四海一家的认同感和亲和力。

同时,可加强国家与民族的软实力、文化影响力和民族人文形象。如果把春节放在申遗工程首位,对于保护春节传统节日文化,无疑将产生重要的符号提升意义。文化是根植于特定的符号体系中的,任何轻视文化符号的做法,都是极其危险的。如果“春节”的符号意义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认同与辐射,那么,春节传统的内容也就失去了依托。这方面此前已有教训,比如,韩国“江陵端午祭”前几年的申遗成功,就让无数国人产生过强大的隐痛。通过春节申遗来以“官方意识”把春节纳入到联合国保护的“世界非物质遗产”,自然有利于遏制年文化的符号消失。当然,任何一种文化传承与发展,都不应该仅仅将视角放在强化符号意义上,对于春节文化同样如此。现在面对西方强势文化冲击,要保护我们的年文化,最重要的还是我们在传统文化继承一,能够通过切实有效的手段,来唤醒人们关于春节民俗传统的记忆。更重要的是,今天必须为春节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元素,在继承中不断创新,来捍卫春节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和丰富性。毕竟,诸如煮腊八粥、扫尘送灶、张贴年画、敬祭祖先之类传统民俗,在今天一些地方已经越来越失去市场。而春节也注定不能靠那一台春晚就能彻底包裹其节日文化的内涵。今天的人们之所以经常感叹“年味淡了”,也就是因为我们在传统文化继承的同时,忘记了发展才是继承的最后依托。

任何文化如果失去创新的源头活水,最后注定就会成为一潭死水。同样,这些年春节文化的缺乏创新,也正是造成春节成为消极怀旧的对象,而没有产生精神重塑价值的原因。也就是说,仅仅以申遗来保护春节的符号是不够的。保护春节文化,不仅在于保护节日文化的符号,更要创新春节文化的内容。现在,如何真正增加春节在礼仪性、象征性、情感性、伦理性的综合力,对春节的文化活动进行改造,为之注入现代文化的元素,使传统春节成功的实现向现代节日的转型,使之既获得国民喜欢,又得到了国际认同,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文化课题。如果不能实实在在做好这样的课题,年味越来越淡的春节,注定走向文化式微。只有申遗成功才能遏制“年文化”的消失吗?申遗就好比把一件物事放进博物馆,当然并不只是摆在那里做做样子,而是在于保护。事实上,传递和弘扬春节文化是一项庞大的文化工程,每个中国人都应该成为塑造春节文化的参与者。只有全民动员起来,才能完成春节从物质需求向精神渴求的转变;只有让每个人都感受到春节中那浓浓的年味,从春节中感受到快乐,才是春节文化的价值表现,这种春节文化才更具代表性、更有资格代表中国文化申遗。眼下,很多“申遗”都成了一种姿态,似乎一个节日只有上升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才有文化内涵,也才能显示人们的足够重视。

于是一些地方不遗余力地积极申报文化遗产,甚至赋予其“政治意义”。可是一旦申报成功后,就又束之高阁,甚至为此背上一个巨大的财力包袱。如此看来,“申遗者”要的只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称号,至于文化内涵倒是其次。如何保护年文化节日是具有生命力的文化载体,任何一种节日文化都有着鲜明的时代气息,与时代脱节的节日只是一种僵死的文化符号,毫无活力可言。作为沿袭了几千年的节日,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地域,其春节习俗都各有差异。而且节日文化本身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加入新的元素,旧的年俗去了,将会有新的年俗取而代之,这也正是其生命力的表现。因而,我们不能单纯地以若干年前的春节标准来衡量、要求现在的年俗,这只会将春节固定在一个死的框框里面。很显然,失去了活力的春节便失去了传承历史文化的内涵。像春节、端午节、中秋节这些传统节日,都脱胎于遥远的农耕文明。当农耕文明已经不再占据这个社会的主流,作为伴生物的传统节日的日趋衰落,也就不足为奇。现在这些传统节日之所以还存在,有的还很红火,也只是传统文化习俗强大的惯性在起作用。当然,我们也可以推陈出新,让春节不致衰落。现在的春节,对当下的年轻人越来越缺乏吸引力,以至早已有人提出要“保卫春节”。

实际上,风俗总是随着岁月的变迁而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即使于年长的一辈,要完全恪守传统,比如从年前的掸尘扫房子到吃过年夜饭后的熬年守岁,穿着唐装、提着灯笼原汁原味地“老法”过年,已无可能。毕竟现在已是多元社会,各种文化交融,尤其是追求时尚的年轻人,必然更多地选择其他的方式辞旧迎新,即使为“春节”申遗,也不可能保留和延续一个不变的风俗。无论是文化价值还是精神内涵,春节都是中华民族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不反对“春节申遗”,但我更主张对年 文化进行与时俱进的现代化开发,将过年风俗进行富有情趣 的文化借鉴和进化。实际上,春节也正是传承、弘扬非物质文 化遗产的极好契机,既可丰富节日文化生活,营造节日氛围,也 有利于激发、调动民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积极性。但是,“年味”要延续其生命力,归根到底,必须注入新的文化内涵。 首先,要改变传统文化自发自觉的自然状态,赋予传统文 化一种积极的状态。政府作为社会发展的倡导者,同样具有 重要的文化责任。因为一个民族的终极竞争力就是科技和文 化,谁如果冷落了文化进程中的政府责任,谁就会给社会和 文化带来创伤。政府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还要注意吸纳 西方节日的“注重个人情趣和格调,注重自我空间的惬意和 浪漫等节日精神,缓解节日压力,淡化繁琐的“节日礼仪”。

这种重视和进化将能带动整个社会、经济、商业、民俗、教 育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改进,成为推动文化进步和更新的无 形之手。 其次,文化推进应该具有市场意识。比如西方圣诞文化的 圣诞老人形象,就更能唤醒人们的文化认同和符号认同。传 统文化如果选出一个代言人,一个符合传统的文化符号,人 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敬仰找到了认同载体,文化深层内涵得以 张扬和传播,就能得到更好的认同。 文化发展还需要自省。尽可能挖掘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 和精华,尽可能将传统和时尚结合起来,将传统和国际化结 合起来,而不是坐在传统的板凳上,享受“古老”、“优良” 等优越感,等待其成,这反而是一种僵化和顽固,会错过文 化发展的最佳时机。 礼仪即礼节与仪式。中国古代有[五礼]之说: 1.祭祀之事为吉礼; 2.冠婚之事为嘉礼; 3.宾客之事为宾礼; 4.军旅之事为军礼; 5.丧葬之事为凶礼。 民俗界认为礼仪包括生、冠、婚、丧四种人生礼仪。 实际上礼仪可分为政治与生活两大部类。 政治类包括祭天、祭地、宗庙之祭,祭先师先圣、尊师乡 饮酒礼、相见礼、军礼等。生活类礼仪的起源, 篇二:节庆礼仪 节庆礼仪 1、请问同学们都知道有哪些节日?(五一劳动节、十一国庆节、中秋节、圣诞节、春节、情 2、请几名同学讲讲你最喜爱的传统节日,它会让你想到哪些诗词、故事。

、 二、课程讲授 (一)、了解春节与端午节的习俗 1、主要了解春节的习俗 祭灶神:传说到了腊月二十三, 灶王爷便要升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一年的善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 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到那天,人们供上红烛、 灶糖,以隆重的礼节送灶神上天,祈望灶神“上天言好事, 下界降吉祥”。 贴春联:俗称“门对”。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 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 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 年夜饭:全家人在一起吃顿团圆饭是除夕的重要习俗。 压岁钱:“岁”与“祟”谐音,长辈们希望压岁钱能驱邪 免灾,保佑孩子平平安安。压岁钱寄托着长辈对晚辈的殷切 希望和深情关爱。 放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 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劈劈 啪啪的爆竹声辞旧迎新。 拜年:拜年,是春节期间的重要活动,是最能体现“年 味”的春节习俗。新年后给亲戚拜年,一般的规矩是初一拜 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亲戚。 2、端午节的习俗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跟哪个人相关?) 爱国诗人屈原在农历五月初五这天怀抱石头投汨(mi)罗 江自尽,两岸百姓知道后,纷纷划船打捞他的尸体,并向江 10 中投放粽子,使鱼虾饱食后不吃他的尸体。

今天演变成端午 节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节日的习俗礼仪有: 挂艾叶:门窗上要挂艾叶,用以驱鬼辟邪保平安。虽然这 是迷信,但因艾叶具有杀虫、驱寒、消毒之用。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避邪驱瘟之意,。 (二)节庆礼仪 刚才,我们简单的了解了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其实这些 节庆日,就是礼仪的大考场,稍不留神,也许就会贻笑大方。 今天我们主要来学习节庆礼仪。 1、节庆礼仪:关于节日和庆祝日的礼仪 2、节庆礼仪的特点 第一、约定性。它有规定的时间 第二,民俗性。绝大多数节庆来自民族习俗、来自宗教习俗, 节庆礼仪的习俗性很明显。比如中国人过大年初一,要走亲 访友,拜年,吃年夜饭,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诸 如此类。 第三、地域性。不同国家,不同地区,这个礼仪的习惯是 不太一样的,外国的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母亲节等。 具体来讲,我们学习节庆礼仪要讲什么呢?在我眼里其实 3、做客时需要注意的问题。逢年过节走亲访友是我们经常遇到的一件事,走亲访友实 11 际上是联络老朋友,结交新朋友一个非常常规的手段。但是 你一定要注意,走亲访友有两个细节必须注意 (1)、不要因为自己拜访别人,而给别人造成不必要的负 担和麻烦。

登门拜访亲朋好友时一定要有约在先,要养成这样的习惯, 不要想去就去充当不速之客。 我记得有一次我就遇到一个尴尬事,大年三十呢,约好回 家里吃饭,准备出门了,一出门碰上几个同事,来看你来了, 那我能说什么啊?来看我那就陪着看吧,我一会儿看看表, 人家还问你,不干扰你吗?我说不干扰吧,那就再坐一会儿, 看到你太高兴了,一会儿我再看看表,问影响吗?我说,不 影响,人家就说再聊一会儿吧,聊到最后是我哪也没去了, 其实这个倒不是什么大事,但是一定要注意,任何一个有教 养的人,不应该因为自己为别人的生活和工作制造了麻烦, 这是一个现代文明的社会,所以要养成习惯,登门拜访之前 要有约在先,这个有约在先是非常重要的。 倘若你去拜访那些不太熟悉的客人,你还要明白,在有约 在先的前提下还有两个小点要注意。 哪两个小点要注意呢?第一要提前确认,比如你是一个下 级去拜访上级,一个晚辈去拜访长辈,一个学生去拜访老师, 你提前一个星期跟他说了,对方也可能会忘了,所以你要聪 明的话,你在出发前,或者头天晚上再打个电话跟他说一下。 12 比如你来拜访我,提前一周约了,你给我打个电话,辛老师, 我们按照约定想明天下午四点钟到您家拜访,不知道方便 吗?或者有什么变化吗?你应该确定一下,等于提示我,别 忘了,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这样的话就不至于出现扑空的情 况。

所以过年过节这件事你是需要注意的,在有约在先的下 面你要提前确认。 第二、有约在先之外你要注意拜访时适可而止。我不知道 你注意过没有,我们一般人到别人家里做客,不管是逢年过 节做客还是平时串门做客,在那儿待多长时间的概念不是很 强,一般情况下,礼节性拜访在客人家里停留的时间一般以 十分钟为宜,不要太长,问候之后,意思到了也就可以,顶 多吃两个瓜子、喝杯茶,你别在那儿放开了抡,你在那儿不 走,别人怎么能进来。 那么亲朋好友拜访呢?亲朋好友拜访的话,一般性情况下 也是宜短不宜长,半小时左右为宜,不是什么极其特殊的情 况,不宜停留一小时以上,一般情况下,不是至亲、故交、 被对方再三挽留不要留下来吃饭,因为对方负担会很重,所 以这个我们叫适可而止。不仅要有约在先,而且要讲适可而 (2)、登门拜访时你要注意活动有度。到别人家里拜访的话,不管是拜访单位,拜访个人还是拜 访企业,一定要注意,在对方指定的活动范围之内活动,那一 13 般到人家家里去指定的范围是哪儿啊?指定的范围就是客 我们有一些同志有些令人讨厌,叫不见外,哪儿都敢去,有一次,家里来了几个朋友,临时来,没来及收拾家里,就赶 紧把卧室门关上,想想他也就在客厅活动下。

结果没想到, 那个朋友跟我不见外,进来之后坐了几分钟他难受了,到你 家看看行吗?哎呀,我说没得看,看看吧,首先视察卫生间, 还不错,我家卫生间挺干净,然后视察厨房、还不不错,没 什么可以被他带走的,然后跟我讲,能到你家卧室看看吗? 我说最好别看了,还是看看吧,就进去了。这样的同志其实 有的时候会让人家很尴尬,很麻烦,到别人家里做客,活动 有度很重要,就是活动的范围要限制,不要乱来,即便是家 人、朋友也要注意。 4、接待客人要注意的问题。 比较重要问题的是什么呢?就是对待客人要注意前后顺 序、位置、座次的排列问题。 (1)、排序 一般我们过年过节招待客人,排序的标准位置是什么呢? 两个办法。 第一个办法就是按先来后到的顺序排列,比如你家里来了 亲戚,妈妈家的亲戚来了,舅舅、姨、爸爸家的亲戚也来了, 叔叔、伯伯,这个座位怎么排?痛苦来自比较之中,你不可 14 能说,局长坐第一桌,处长和副处长坐第二桌,一般职务的 第三桌,谁要下岗的第四桌,你不合适嘛,太势利了吧,实 际上这个位置就是先来后到,按照先来后到去排序。 第二个办法,不排列,不排列什么?不好排列的排列。 给大家出这么个难题,我就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假定你这个单位搞商业性节日,你请了一些明星,这两个明星是同等 水准的,同等到什么程度呢?比如我说得俗点,那英和田震, 赵薇和章子怡,水准不相上下,我现在让你介绍她们两个人, 跟别人介绍你怎么介绍?有个同学绝对聪明,他说我这么介 绍,各位,非常高兴地向你们介绍两位著名的歌星,她们是 谁啊?不用我说了,大家给她们掌声吧,不排列。

那来了两位小朋友,我怎么跟他们打交道呢?家里来了两 位小朋友,小朋友好,大家好,你们好,不说张三李四好, 瓜子水果放这儿,爱谁吃谁吃你们吃,不抓,先抓后抓就有 顺序问题,痛苦来自比较之中,这个顺序有时候你要不注意很 麻烦,得罪人、伤害人有时候不是原则问题,你不当回事, 别人当回事。 (2)、座次的排列? 有同学问了,家里来了客人的话,吃 饭也好,排座次也好,会客也好,这个上座有什么讲法吗? 一般来讲,你要具体排,桌子是横的还是竖的,是圆的还是 方的,是长的还是椭圆形空心桌,其实很复杂,我告诉你五 句话,这五句话有印象,一般排座次不管是吃饭不管是会客, 15 不管是走路不管是陪同引导客人,一般都没有问题,我在这儿 顺便讲一讲。 第一句话,面门为上。家里会客室,你要会摆放的话,最 好的主要的沙发,让客人坐的或者让重要人物坐的位置,是 面对房间正门的位置,面门为上,您到雅座单间吃饭您注意过 没有,主人坐的位置一般就是面对房间正门的位置,为什么 呀?视野开阔,这是对地位高的人的一种尊重,而倒过来说, 我们大家都知道,背对着房间正门的位置那是老末,因为他 视野最不好,谁进来他都不知道,过去古人打仗搞不好那个 人就被谋杀了,谁杀他都不知道,含恨而死。

第二句话,我们强调以右为上,顺便说一下,我国传统习 俗是讲左高的,中文讲得很清楚,前后左右,已经告诉你了, 前面比后面高,左面比右面高了,前后左右,实际上就是告 诉你左高,古人的习惯是讲左高,因为我们现在搞政务礼仪, 政府公务员搞的礼仪也是讲左高的,因为是沿袭我国传统, 但是现代社会已经国际化了,中国是世界的一员,中国是国 际社会的一员,中国人已经以开放的心态去面对世界了,所 以国际交往中排序的规则,已经逐渐进入我国人民的生活, 国际交往的规则是什么呢?右高左低,国际惯例是右高,我 相信我们在座的人应该有不少人英文很好,你注意到英文的 词组了吗?左右的字词是怎么说的?right left,右左,英文词组讲左右的时候是右左,说明右比左高。实际上,我们 16 一般会客的话,家里会客也好,陪着客人吃饭也好,客人的 那个位置是什么呢?右侧,主人右侧,你注意了吗,面对门 的位置是主人坐的,主人右手那个坐的就是主宾,你吃饭的 时候看,服务生给你摆台是这样摆的。 第三句话什么呢?居中为上。家里吃饭一般没有必要排位 置太讲究,但是爷爷奶奶长辈是放在中间的,尊重长辈这是 一种教养,居中为上。 第四句话,前排为上。

走路也好,陪着客人走也好,一般 的原则前面的那个位置高,只有在客人不认路的时候你在前 面带路,前排为上。像单位开会大家注意了,台上坐的是领 导,第一排各个部委、局、办公室的领导,前排为上。 最后一句话,以远为上。远近的远,这是什么意思呢?离 房门越远位置越高,你比如说圆桌,圆桌的话主人是面对着 门的,离门最近的那个人是末座,离门越远位置越高,离门 越近位置越低。 5、人际的四种距离。 交际礼仪告诉我们,距离有度,一般情况下,人际距离有 四种,关系不同,距离是不一样的。大体上四种距离, 1、第一种距离我们把它叫做亲密距离,什么叫亲密距离 呢?亲密距离实际上就叫私人距离,是小于半米以至无穷接 近,大家一听就明白了,家人、夫妻、恋人的距离,但是这 种距离在公共场所对别人是不合适的。 2、公共场所的距离叫什么呢?我们叫交际距离,又叫常规 17 距离,那实际上是多远呢?半米到一米半之间,就是一步, 你在公共场合和任何陌生人相处,这是最佳的距离,离得 太远有时候没有必要,但是离得太近侵犯了别人的空间,会 对别人有那种妨碍和压抑之感民俗礼仪类活动设计,这是不礼貌的,这点你要注 3、第三个距离是什么呢?第三个距离我们把它叫礼仪距离,礼仪距离又叫做尊重的距离,比如我现在讲台和大家的 距离,就是礼仪距离,这个距离是什么呢?是对我台上的讲 师表示尊重的一种距离。

4、第四个距离,有距离的距离,又叫公共距离,就是三米 之外。我讲这样的话,我们到公众场所去活动,特别是到国 外去,这点非常重要。 逢年过节,令人开心,逢年过节让我们总结过去展望未来, 逢年过节我们应该是精神爽,喜洋洋,在这样美好的时刻,我们要把爱心与别人分享民俗礼仪类活动设计,我们要把善意传递给别人,我们 要使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篇三:“节日礼仪 民俗礼仪” “节日礼仪 民俗礼仪” 五年二班 活动目标: 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了解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以及中秋节的由来,中秋节的民间传说。 18 使学生懂得各种形状的月亮的名称。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课前准备: 师生通过各种途径寻找中秋节的资料。(中秋节的传说故 事、习俗、诗歌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交流中秋节的习俗 大家一起分享有关中秋节的资料。(吃月饼、赏月、观潮、燃灯、玩兔灯、祈福等) (二)听故事,说心愿 学生打电话与嫦娥姐姐说说心里话。(1)出示听话说话要求:仔细听,牢牢记,说清楚、说完 (2)说话时注意讲电话的礼仪。(3)教师及时辅导点评,注意句子的完整性、优美性。 (4)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19 (三)了解有关月亮的知识 教师介绍宋朝著名的诗人苏轼写的优美诗篇《水调歌头》。

(学生齐诵) 2“月亮博士” 给同学讲一讲月亮的奥秘。 (1)“月亮博士”请同学们把自己见到过的月亮的形状画 下来,并把它剪下来。 (2)把同学的作品按月亮的形状归类,展示在黑板上。 (3)同学交流从地球上会看到这些不同形状的月亮的原 因,“月亮博士”归纳。 (4)同学交流月亮的名称,“月亮博士”边归纳边板书。 (四)教师小结,师生一起品尝自己购买的中秋食品,共 同欢度中秋。

声明:部分文章来自于网友投稿及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核实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