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溪的民俗_松溪古民居_松溪民俗文化

▶书记寄语

矢志践行“三个敬畏”谱写“幸福和顺”文旅融合新篇章晋中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和顺县委书记 许利伟

和顺,故名“天和地顺,人和事顺,内和外顺,家和业顺”。翻阅和顺厚重史书,从旧石器晚期背窑湾钻木启明到抗战时期石拐会议定御敌大计,悠久的历史文化,赋予这块热土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品读和顺灿烂文化,“中国牛郎织女文化之乡”享誉中外,传唱千古的忠贞爱情故事,赋予这座山城愈加深厚的文化底蕴。体验和顺秀丽生态,夏无盛暑、冬无严寒,生物多样,景色迷人,赋予这方宝地无限的魅力生机。

我们矢志践行“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殷殷嘱托。全面提升和顺328处历史文物遗产的保护利用水平,保护利用好石拐会议纪念馆、秦赖支队旧址等红色资源;全力打造好“牛郎织女爱情文化节”节庆文化品牌,创新发展36项非遗传统文化技艺,不断延续优秀传统文化因子;加深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战略合作,充分挖掘“华北豹第一县”的内生效益,全面提升和顺生态文旅竞争力。

我们诚邀四海宾朋走进和顺、感悟和顺、品鉴和顺、做客和顺。文旅胜地,和顺等你!

01

一粉一红一绿和顺的浪漫正在继续——专访和顺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白妍

一条沧桑静谧的明清街道、一池晶莹如画的天池水、一段忠贞爱情的千古传说、一座宜居宜业的魅力山城……这便是和顺,晋中市版图最大的一个县,地处山西省东陲、太行山中段、清漳河上游。和顺既有阔如宫殿的远古溶洞瑰丽奇幻,又有雄浑壮美的高山顶峰万壑藏云;既有状若珠帘的飞流叠瀑水汽森森,又有临渊而过的姑岩栈道一线悬天。和顺的风韵,不仅仅在于她的精雕细琢,还在于她的雍容华贵,在于她的穿越千年而宠辱不惊。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和顺形成了突出的历史风貌和鲜明的地方特色。近年来,和顺在新兴工业、特色农业、文旅康养三大方面积极招商引资寻求共赢,使得“一瓶水、一瓶醋、一瓶油、一瓶酒、一袋粮、一包月饼”等8个国家级名特优新农产品品牌享誉三晋大地。“天和地顺、人和事顺、内和外顺、家和业顺”,作为中华民族极其重要的文化精神内涵,和顺正用自己的方式讲述自己的故事。

6月初,“寻访山西文化新名片”大型融媒体主题采访团来到和顺,采访了和顺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白妍,了解这座资源禀赋、独具远古魅力的山城。

三张名片绘起来

山西晚报:不论是发端于此的牛郎织女忠贞不渝的爱情传说,还是薪火相传的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无论是光耀千秋的太行精神,还是风光秀丽生态环境首屈一指的“华北豹第一县”……和顺这么多招牌中,主推的文化名片是什么?

白妍:和顺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灿烂文化。我们都说美丽的传说必定诞生于一个美丽的地方,列数和顺主推的文化名片,我认为有三张。

首先是和顺最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牛郎织女文化传说。这是一张粉色名片,和顺是牛郎织女爱情文化起源地,2008年,国务院将牛郎织女传说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县境东南至今还留存有牛郎庙、南天门、喜鹊山等与牛郎织女故事息息相关的遗址。我们连续举办了十一届牛郎织女爱情文化节。

其次是红色名片——红色革命圣地。和顺是八路军百团大战指挥部,也是秦赖支队发祥地,有石拐会议纪念园、秦赖支队司令部旧址以及阳曲山保卫战遗址等。

第三张名片是绿色名片——生态名片。和顺生态优美,境内峰峦叠嶂,森林茂密,植被覆盖率在30%以上,养育了种类繁多的野生动植物,素有“华北豹第一县”之称。和顺年平均气温6.4℃,素有天然空调之称,是绝佳的避暑胜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就是赵国王侯贵族的避暑之地,云龙山赵襄王的避暑台遗迹迄今仍可寻。

山西晚报:和顺的牛郎织女爱情文化具体有哪些?

白妍:和顺牛郎织女爱情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在我看来包含了以浓郁爱情文化为基础衍生的刺绣文化和风味美食文化。

和顺刺绣又称和顺牵绣,“牵”就是“牵牛”的“牵”,与牛郎织女文化传说有关。和顺牵绣传承于和顺的七夕“乞巧”文化。在和顺,有很多绣娘像织女一样,用她们纤巧的双手绣出了一幅幅精美的绣品。和顺民间牵绣品形象逼真,淳朴秀丽,以前多为日常用品,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成为现在的民间手工艺品。

除此之外还有独具特色的七夕美食文化。和顺七夕美食是与和顺的“七夕”文化息息相关的。比如说我们平常吃的“鸳鸯糕”“鸳鸯栲栳”都是与七夕爱情文化有关的,取其鸳鸯“成双成对”之意。

松溪古民居_松溪民俗文化_松溪的民俗

爱情文化亮起来

山西晚报:和顺如何把富有本地乡土文化特色的传统文化产业做出新意?

白妍:为了将富有本地乡土文化特色的传统文化产业发扬光大松溪民俗文化,我们打造了传统与现代结合的七夕文化。我们非常重视挖掘和弘扬和顺牛郎织女爱情文化、“和”文化、历史文化、传统民间文化、非遗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下大力气对凤台小戏、刺绣、跑莲灯、寒湖月饼等省级非遗进行宣传推广和扶持,把富有本地乡土文化特色的传统文化产业推向世界。

特别是去年,我们创排了《牛郎织女》大型情景剧,就是用新的方式将牛郎织女爱情文化发扬光大的良好举措。下一步,和顺将进一步加大对和顺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宣传力度,打响打亮和顺“牛郎织女”这张名片,持续办好我们的节日——“中国·和顺牛郎织女爱情文化节暨‘全民休闲避暑旅游月’”“山西和顺·农民丰收节暨寒湖月饼节”、石拐红色文化活动展等文旅活动,精准对接京津冀等主要旅游客源市场,提升市场占有率,放大品牌效应;积极参加国家、省市各级推介活动,抓住各种机遇提升和顺旅游品牌知名度。

山西晚报:这里生态环境优越,与牛郎织女文化形成了“一绿一粉”,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相互辉映,相互补充的良好格局。如何利用好这种格局?

白妍:我们将充分发挥和顺生态和“牛郎织女文化之乡”品牌优势,强抓晋中市发展太行山水度假游机遇,着力打造以太行山断裂带风光为主的东线旅游,以生态康养、红色文化为主的西线旅游,争取列入晋中市太行旅游板块。实施好总投资3.8亿元的云端之上森林康养文旅项目。加强与河北邢州集团、邢台银汉公司合作,开发鹊桥文化生态园、夫子岭休闲度假区。积极推进太行龙口、合山景区尽快恢复营业。持续推进许村、小南会、南天池等乡村旅游,力争再打造3个3A级以上旅游示范村。着力开发一批特色旅游产品、打造一批生态旅游民宿、培育一批露营基地,丰富自驾游、智慧游、沉浸游新体验,不断提升“清凉和顺”“康养和顺”知名度、美誉度。把文旅康养产业打造成为当地战略性支柱产业,产生更多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乡村旅游活起来

山西晚报:讲好和顺故事,文化如何助力和顺高质量发展?下一步有哪些打算?

白妍:用好三张彩色名片,发挥品牌效应,做好融合文章,挖掘资源优势,激活乡村产业,讲好和顺故事。我们计划将和顺特色文化精炼为“牛郎织女故乡游”“红色文化党史游”“消夏避暑生态游”“千年古村艺术游”“传统佳节特色游”“非遗文化体验游”等,并将以上项目结合打造出精品线路。

积极推广“和顺一、二日游”活动,带动周边农村的经济发展。目前已经打造八路军石拐纪念园—会里秦赖支队司令部旧址—云龙山公园—麻衣山公园和南天池—走马槽—许村—七里滩知青山庄—天凯庄园—小南会两条旅游路线。特别是南天池村、走马槽太行断裂带、天凯庄园成功入选“乡村四时好风光——稻花香里说丰年”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传承爱情文化,挖掘红色文化,创建生态文化,是清凉和顺、也是生态和顺,更是幸福和顺。和顺依山临水,是寻觅野趣、回归自然、休闲养生、陶冶情操的好去处。

■历史沿革

和顺,春秋时名盖与,为晋大夫梁余子养封邑。战国,改名阏与。

秦王政十一年(前236年),属上党郡。

北魏孝昌二年(526年),阏与改置乐平郡及乐平县。北齐,置梁余县,属太原郡。

隋开皇十年(590年),改梁榆县为和顺县,属太原郡。

唐武德武德六年(623年),废义兴县并入和顺县,属辽州。

宋熙宁七年(1074年),降和顺、平城二县为镇,入辽山县,隶平定军。

元祐元年(1086年),复置和顺、平城县,同属河东路辽州。

明洪武九年(1376年),和顺直隶于山西布政司,后并为辽州属县。

清建置未变。

民国3年(1914年),属冀宁道,道废,直属省。民国26年,属山西省第三行政区。民国34年和顺县城解放,和东、和西县复并为和顺县,属晋冀鲁豫边区第二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属山西省榆次专区(后改称晋中专区,晋中地区)。1968年晋中专区改设晋中地区,和顺属晋中地区。1999年9月,晋中地区撤地设市,称晋中市,和顺隶属于晋中市。

02

七夕文化演绎现代浪漫传统村落燃起艺术之火

松溪的民俗_松溪古民居_松溪民俗文化

松溪民俗文化_松溪古民居_松溪的民俗

采访团走近南天池

以七夕文化为核心,着力进行文化赋能和创新发展,让无边浪漫穿越千年,将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演绎出现代浪漫。

山遇到了水,在这里演绎了大美太行;夏遇到了风,在这里缔造了清凉世界;牛郎遇到了织女,忠贞不渝的爱情便在这里千古流传……

这里,是地处太行山之巅、清漳河之湄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顺,一座自然与人文相映、天地与人和共生的魅力山城。

和顺,春秋封邑,北齐置县,古称梁余,隋开皇十年定名和顺,沿用至今。这里民风淳朴、山河醉美、文化厚重、历史悠久,是中国优秀生态旅游县、中国避暑休闲百佳县、中国低碳旅游示范县。

和顺,有着文脉之蕴。牛郎织女的故事不知讲了多少辈,传统非遗凤台小戏、夫子岭弦腔演绎着这块土地的儿女情长,窑洞里的石拐会议更是人们心底的红色记忆;

和顺,有着生态之美。太行之巅千峰竞秀,漳水环带松溪如涓,平均海拔1300米,全县森林覆盖率达35%,年均气温6.3℃,大自然毫不吝啬地馈赠以和顺清凉的气候;

和顺,有着风物之盛。地下煤铁铝钒矿物众多,地上五谷杂粮物产丰富,鼎鼎大名的和顺肉牛、清冽绵长的山河醋、入口即化的寒湖月饼,都凝聚了和顺的山野精华……

时光如流,华章日新。凭借深厚的文脉之蕴和大美的旅游资源,爱情之乡、太行人家、红色老区、避暑胜地成为和顺的文化名片。近年来牛郎织女爱情艺术节、许村国际艺术节的举办,和顺向世人展示了两个传统村落的新生,它们,当之无愧地成为和顺的文化新名片。

南天池村、许村,两个集传统文化、自然风光、现代基因于一体的古村落,将会是和顺的诗与远方。

时光不语,它们,等你去遇见。

名片1 ▪ 南天池村

以七夕文化为核心,着力进行文化赋能和创新发展,让无边浪漫穿越千年,将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演绎出现代浪漫。

七夕文化与现代浪漫的相约

南天池村位于和顺县东南方,是牛郎织女爱情故事的发源地,周边分布着与故事情节相关联的20多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以牛郎织女故事传说为主题的七夕文化民俗活动在这儿非常活跃。

“南天池村近年来借助全县牛郎织女爱情文化节暨‘全民休闲避暑旅游月’这个平台,在每年的七夕节,都要进行牛郎故里民俗风情展示,并依托中国牛郎织女文化之乡的爱情传说松溪民俗文化,开展了以民俗婚礼为主题的体验式乡村旅游,来这里领略文化、欣赏美景的人越来越多。”和顺县宣传部副部长宋婷告诉山西晚报记者,“和顺县以‘牛郎织女文化’为龙头,以南天池村为中心,让传统爱情与现代浪漫相结合,正在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新名片。”

2006年,和顺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牛郎织女文化之乡”;2008年,和顺县“牛郎织女传说”被国务院正式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后,中国牛郎织女文化之乡国字号品牌和爱情文化节,为南天池村的文旅发展注入了活的元素,在彰显地域特色的同时,还做到了赋能乡村振兴。

南天池村,海拔1350米,太行山断裂带绵延起伏6.7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82%。独特的山间草甸风光、优美的生态环境、日渐健全的旅游配套设施,再加上独有的七夕文化,吸引了众多游客。“一到周末,北京、邯郸、太原、石家庄等地的游客就常来,除了种地,我们还有了其它收入。”南天池的村民开心地说。

松溪古民居_松溪民俗文化_松溪的民俗

坐落在群山怀抱中的南天池村。

初夏时节,坐落在群山怀抱里的南天池村被云雾笼罩,恰似人间天上、天上人间,不由得让人心生浪漫。到达山顶,凉风习习,再沿着山间小路拾级而上,传说中织女下凡洗澡的“天河池”便呈现在眼前,清澈见底、明亮宁静。

“我们一直在考虑文化创新,想将七夕文化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做成一个品牌,但前提是原生态。南天池村现在还是很原始的状态,这也是它吸引人的地方。来南天池村看的就是原貌,它不是景区,是原汁原味品传统文化的地方。”原和顺县文化馆馆长高天红曾主持过“牛郎织女传说”的申遗工作,他说南天池村这么多年来始终坚持依托文化底蕴促进乡村振兴,用村庄的原生态来迎接现代爱情。

曾经的南天池村因地势高、出行难,导致其文旅资源只能是“养在深山人未识”。近年来,和顺县以发掘弘扬牛郎织女爱情故事文化为核心,推进整村环境提质和牛郎织女文化园建设,打造文旅田园综合体,让这里走出一条文旅富村富民之路。如今的南天池村先后被命名为“国家森林乡村”“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和太行人家”,在开发中保护,南天池村至今保留着原生态和好风光。

漫步南天池村,牛郎庙、织女庙、南天门、凤冠山等景观,印证着“牛郎织女”美丽的爱情故事,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和无限魅力;登上观景台,海拔1800米的天河梁横亘南北、气势雄伟。极目远眺,太行山的层峦叠嶂都被掩映在云海之中,仿佛身处世外。“我是从小听七夕传说长大的,你听这些地名,喜鹊山、金牛洞、簪峪、南天池、北天池……南天池村至今都保留着传承千年的地名,在全国都是罕见的。”南天池村党支部书记陈宝珠自豪地说,“南天池村现已拓宽入村道路,下一步,将继续从乡村旅游方面寻找突破,依托牛郎织女爱情故事的深厚文化和钟灵毓秀的生态环境,着力提升游客的参与性、体验感,进行多元化的文旅创新项目。今年七夕的牛郎织女爱情文化节,欢迎大家来我们南天池村感受传统、了解文化、观赏美景。”

因为孕育了“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南天池这个“爱情村”有了“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无边浪漫。如今,南天池村正以七夕文化为核心,让无边浪漫穿越千年,着力进行文化赋能和创新发展,让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演绎出现代浪漫,让中国古老的“情人节”在神奇的太行山创造新的神话。

名片2 ▪ 许村

十余载光阴、五届许村国际艺术节,来来往往的艺术家和游客为许村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发展机遇,使古老的许村走向世界。

古老村落与现代艺术的相融

太行腹地,阳曲山下,栖息着一个美丽灵秀的小山村——和顺县松烟镇许村。20世纪80年代,根据郑义的同名小说改编的作品《老井》在许村取景拍摄。从那时起,这个小村庄就燃起了星星点点的艺术之火。

松溪的民俗_松溪古民居_松溪民俗文化

“首届中国和顺许村国际艺术节”期间,艺术家留下的涂鸦。

因地处太行山腹地,地理位置相对闭塞,许村得以保留了很多古迹遗存,不仅后土神庙、全神庙、真武观音阁、文昌庙、戏台等古建筑星罗棋布,还有较为完整的从明清起形成的晋冀互通有无的商业街——“明清一条街”,沿街布满了古屋、古树、字号、商铺和客栈。2011年,古老的许村选择以艺术的力量激发自身的活力,成立了“许村国际艺术公社”,并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和顺许村国际艺术节”。近年来,随着国际艺术节的连续举办,这个小山村开始不断与大世界“对话”,实现了古老村落与当今艺术的相融,来来往往的艺术家和游客为古老的许村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发展机遇,使许村走向世界,至今已成为国内外十多家机构的创作写生基地。其间,和顺刺绣传习点、凤台小戏传习点、和顺婚俗文化展示点等非遗项目和传统文化也先后入驻许村,为这座本就古老的村落进一步厚植了文化基因。“这个订亲娃娃图是以中国传统剪纸技艺为基础,融入刺绣元素,用于订亲礼,寓意好事成双;这十双鞋垫是陪嫁礼中的吉祥物,取‘鞋’与‘喜’的谐音,有夫妇和谐、喜事连连的意思……”在和顺婚俗文化展示点,婚俗系列文创产品的开发者郝艳丽正热情地给游客介绍。展示点还有纳吉礼、合婚堂礼等文创产品,都有着美好的寓意,体现着牛郎织女文化对和顺婚俗潜移默化的影响。

沿着村内干净平整的街道前行,明清一条街的古道便会来到人们的脚下,这里不仅有极具特色的古屋,也有泥塑和铁艺等民间手工作坊,还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顺刺绣、凤台小戏的展示。

松溪民俗文化_松溪古民居_松溪的民俗

在和顺刺绣传习点,白巧英(右)给村民传授技艺。

在和顺刺绣传习点,第八代传人白巧英正在做绣活。和顺刺绣也称和顺牵绣,图案纯朴、色彩艳丽、造型夸张、针法多样。为了在传承中创新,白巧英运用民间美术装饰手法和中国画技法创作了组合立体绣制工艺,已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为发明专利。其作品也多为日常用品,如鞋垫、帽子、枕头、插针包等,从指尖到心尖,都是匠人精神的流淌,让非遗走进了百姓生活。

看过绣品,在明清一条街尽头的古戏台,还能赏到凤台小戏。

凤台小戏起源于明代,剧目结构简洁、剧本短小、故事单纯、人物精少、道具轻便,其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小而精、少而便。在古戏台上,代表剧目《牛郎织女》《送灯》《拍蝴蝶》等都会上演,观众可近距离欣赏这已传承五百多年、具有和顺地方特色的小剧种。

许村凤台小戏传习点的演员们下在表演“牛郎织女”。

在许村游走,会看到很多中西结合、新老相衬的景致。中式建筑屏风上出现的现代涂鸦让人穿越时空,艺术公社明亮的玻璃幕墙和年代久远的古戏台又遥相呼应,当代艺术与传统乡居在这里有机结合,让许村这一古老的村落焕发新的光彩。

而作为新光彩的一部分,许村的农家乐不得不提。许村十星级文明户乔彦珍是农家乐项目的受益者,他笑着说:“我这个农家乐还接待过许多外国人呢,来我这里的游客都很喜欢吃我家做的各种粗粮,也喜欢住在这里,夏天凉快啊,睡觉还得盖被子,我的收入也提高了不少。”

和顺盛产五谷杂粮,百姓用这些天然食材,烹制出的食品保留了最原始、最具特色的饮食风俗。在乔彦珍的农家乐,白面和黄米面做的油花花、苦荞面做的麻叶、莜面做的菜饺……个个让人垂涎欲滴。“传统美食是我们地域文化的根,承载着和顺人浓浓的乡愁。”用江米、黄米加红枣做出和顺特有食物“七夕糕”的厨师祁峰林深情地说,“和顺的杂粮美食丰富了山西的饮食文化,它们在和顺儿女的手中幻化成了饸饹、扁食、捻疙瘩、油布袋、糊嘟、擀筋等,也是和顺的文化名片。”

许村展示极具特色的婚房。

有美食、有老街、有非遗、有艺术,如今的许村初步实现了“古村振兴、艺术重镇、旅游度假、美丽乡村”的目标,这让许村党支部书记路志鹏对未来充满期待。他说,接下来许村将以改造后的明清街、乡村美术馆、农耕博物馆、红色记忆馆、文化长廊等为载体,继续举办国际艺术节,充分挖掘传统古村落、许村公社、国际艺术等资源优势,将传统与艺术完美融合,持续扩大许村知名度,让这个阳曲山麓的古村落真正成为和顺的一张文化新名片!

END

采写: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白洁、张琪

摄影: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马立明、寇宁

视频拍摄、制作:李永江、张婷

张琪、马天翔

声明:部分文章来自于网友投稿及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核实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