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国学词四书经典五经是什么_国学经典四书五经解说词_解说国学词四书经典五经的是谁

《诗经》

解说国学词四书经典五经是什么_解说国学词四书经典五经的是谁_国学经典四书五经解说词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先秦时期只称为《诗》或《诗三百》,西汉中期儒学独尊,儒家原始著述被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共305篇,按音乐性质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诗经》是中国诗歌光辉的第一页,其现实主义精神、深沉强烈的抒情性和赋比兴的艺术手法,都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诗经》作品的形式以四言为主,杂言为辅,一般为隔句用韵,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

《楚辞》

解说国学词四书经典五经是什么_国学经典四书五经解说词_解说国学词四书经典五经的是谁

“楚辞”是战国晚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在南北合流的文化传统和楚国民间文艺的基础上创造的一种有别于《诗三百》的新诗体,《楚辞》是西汉晚期刘向奉诏校阅群书,将屈原、宋玉等楚国人的作品和汉代人模拟屈宋的作品编辑而成的一部书。

楚辞的作家都是楚国人,作品都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所以叫做“楚辞”。楚辞最著名的代表作是《离骚》,故楚辞又称为“骚体”,是中国诗歌积极浪漫主义的源头。

《左传》

解说国学词四书经典五经的是谁_解说国学词四书经典五经是什么_国学经典四书五经解说词

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儒学“十三经”之一,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也是中国最早的叙事文学鸿篇巨制,相传是鲁君子左丘明为解释孔子所修的《春秋》而著。

《左传》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思想上重礼、重民,具有进步的历史观。艺术上开创了编年叙事的多种手法,长于描述战争;行人辞令温文尔雅,委婉含蓄,幽默生动,贵曲忌直;刻画出一大批生动的历史人物形象。

《国语》

解说国学词四书经典五经的是谁_解说国学词四书经典五经是什么_国学经典四书五经解说词

《国语》中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一般认为是左丘明所著。全书按地理方位自西而东,由南往北,排列八国之语: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共二十一卷,其中《晋语》独占九卷。

《国语》记史上限起于西周的穆王,极少篇章比《左传》早出二百多年。《国语》与《左传》的主要区别是:《国语》是国别体,而《左传》是编年体;《国语》长于记言,而《左传》长于记事。

《战国策》

解说国学词四书经典五经是什么_解说国学词四书经典五经的是谁_国学经典四书五经解说词

《战国策》是西汉晚期刘向奉诏校阅群书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共三十三卷。《战国策》记载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史实,着重记录谋臣策士的策略和言论。

主导思想属于纵横家,以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取代儒家的伦理道德说教,是自西周以来思想史上的第一次解放。《战国策》的语言铺张扬厉,夸饰渲染,侃侃而谈,娓娓动听,具有纵横捭阖的雄辩气势,对后世的说理散文和辞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老子》

国学经典四书五经解说词_解说国学词四书经典五经的是谁_解说国学词四书经典五经是什么

《老子》是一部道家著作,又称为《道德经》,上下篇共五千言,相传为老聃所著,实出于战国。世传《老子》《道经》在前,《德经》在后,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老子》甲、乙两种版本,都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符合《韩非子》中《解老》、《喻老》的说法。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出土楚简甲、乙、丙三种《老子》,相当于今本《老子》的五分之二,被认为是《老子》现存最早的版本。

论语

《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篡而成,主要记载孔子与其弟子及当时人的对话,也有弟子互相谈论他们所听到的孔子的言论。

汉代《论语》的传播有《齐论语》、《鲁论语》、《古论语》之分,今本《论语》综合三种版本,共计二十篇,五百余章。《论语》以记言为主,章幅短小,是一部语录体著作。其书言简意赅,人物形象十分生动。

《墨子》

解说国学词四书经典五经是什么_解说国学词四书经典五经的是谁_国学经典四书五经解说词

《墨子》是一部墨家著作,文章有墨子本人撰写,有弟子记录、整理墨子言论而成,有墨家后学所著。原有七十一篇,今存五十三篇。《墨子》一书历来不受当权者和文人的亲睐,基本上没有人研究,流传中残缺脱误很多。

清末孙诒让重新整理研究,作《墨子间诂》,始可阅读。《墨子》文章的写作时间跨度长,体例既有语录体、论辩文,也有以题概篇的专题论文。墨文缺乏文采,而重视逻辑推理,语言通俗流畅。

孟子

解说国学词四书经典五经的是谁_解说国学词四书经典五经是什么_国学经典四书五经解说词

国学经典四书五经解说词_解说国学词四书经典五经的是谁_解说国学词四书经典五经是什么

《孟子》是一部记载孟子言论的书,是《论语》之后儒家最重要的著作,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由孟子与其弟子万章之徒共同撰写。全书今存七篇,每篇分为上、下篇,共计二百六十余章,章与章没有必然的联系。

内容主要是阐发《诗》《书》精神和孔子思想,传播王道仁政,不合于连横合纵、以攻伐为右的形势。《孟子》文章虽然是语录体,但多以论辩形式展开,属于典型的论辩文,特别讲究论辩的气势和技巧。

《庄子》

解说国学词四书经典五经的是谁_解说国学词四书经典五经是什么_国学经典四书五经解说词

《庄子》是一部道家的重要著作,后来成为道教经典,称为《南华经》。原有五十五篇,今传三十三篇。其中分内篇七篇为庄子本人自著,外篇十五篇和杂篇十一篇为庄子弟子及庄周学派后学所著。内篇能够以题概篇,内容偏重于哲学论述;外篇和杂篇题目仍取首句关键词,内容侧重于社会批判。

全书思想文风大体一致,虽有记言痕迹,但已是讲究结构的专题论文。用寓言说哲理,生动形象,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

《荀子》

解说国学词四书经典五经是什么_国学经典四书五经解说词_解说国学词四书经典五经的是谁

《荀子》是一部兼容法家思想的儒家著作,基本上是荀子自撰。西汉刘向整理编订为三十二篇,定名为《荀卿新书》。唐代杨倞为之作注,改称 《荀卿子》国学经典四书五经解说词,宋以后始称《荀子》。清王先谦为之作注,成《荀子集解》。

荀子是一位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是先秦儒家学派的最后一位大师,也是一位通儒,纳法入儒,改造了儒学,适应了统一天下的时代潮流。荀子文章排比博喻,颇重文采,继承了儒家言之有文的传统。

《韩非子》

解说国学词四书经典五经是什么_解说国学词四书经典五经的是谁_国学经典四书五经解说词

《韩非子》亦称《韩子》,是一部集法家之大成的重要著作。《汉书•艺文志》著录有55篇,今本《韩非子》正是55篇,但是其中有混杂。全书主要是韩非自著,少数几篇疑为后人增补。

《韩非子》旧注粗略,以清末王先慎《韩非子集解》最为权威。韩非子融合法、术、势,总结先秦法家思想;深受老子和荀子影响,综合先秦显学,总结先秦诸子。其文有立论、驳论、解说诸体,寓言丰富,犀利明快,说服力很强。

《吕氏春秋》

国学经典四书五经解说词_解说国学词四书经典五经是什么_解说国学词四书经典五经的是谁

《吕氏春秋》是一部杂家著作,由吕不韦招集门客撰著编纂而成。写作目的是适应形势需要,为天下统一造舆论。全书包括十二纪、八览、六论三部分,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策划、撰写和编排都有精密的构思,体例堪称完备。

古注本有东汉高诱注,近人许维遹有《吕氏春秋集释》。其书兼儒、道,合墨、法,兼收并蓄。文章篇幅较短,绝少长篇大论。常以言论开篇,以事实论证,最后得出结论,颇具说服力。

《史记》

国学经典四书五经解说词_解说国学词四书经典五经是什么_解说国学词四书经典五经的是谁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和第一部传记文学鸿篇巨制,西汉司马迁著。原名《太史公》《太史公书》《太史公记》,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计一百三十篇。

记载从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的历史。《史记》人物传记开中国史传文学之先河,树传记文学之高标。求实精神、人物刻画、抒情色彩和悲剧意识等,都体现了历史与文学的完美结合,成为中国古代散文史上一座无人企及的丰碑。

《汉书》

《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东汉班固撰。体例基本承袭《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废去“世家”,包括十二纪、八表、十志、七十传,共计一百篇。

记载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二百二十九年的历史,开创断代史先例,影响于其后的封建正史。写西汉中期以前人物多因袭《史记》,而思想体系属于儒家正统,是非观颇异于《史记》。史料翔实,语言整饬,而文学性远逊于《史记》。

【汉乐府】

汉乐府本来是汉代的音乐机构,是当时的“中央合唱团”。汉初只有乐府令,汉武帝时建立乐府机构并向民间采集歌谣,配合乐曲演奏。魏晋以下人们将汉乐府采集配乐的歌诗统称为“乐府”,“乐府”成为一种诗歌体裁的名称。

汉乐府诗中的民歌包括杂言和五言两种形式,叙事性很强,艺术成就很高。汉乐府诗保存在《宋书•乐志》、南朝徐陵编辑的《玉台新咏》和宋代郭茂倩编辑的《乐府诗集》中。

【汉赋】

汉赋是汉代居于正统地位的文学形式,非诗非文,亦诗亦文,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文体。汉赋的远源是《诗三百》,近源是楚辞,同时受到荀赋和战国散文的影响。汉赋可分为京都田猎大赋和咏物抒情小赋。

代表作有贾谊《吊屈原赋》《鵩鸟赋》,枚乘《七发》,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扬雄《甘泉赋》《长杨赋》《河东赋》《羽猎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张衡《归田赋》和赵壹《刺世疾邪赋》等。

《世说新语》

解说国学词四书经典五经是什么_解说国学词四书经典五经的是谁_国学经典四书五经解说词

南北朝时期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的轶事小说,原名《世说》,又名《世说新书》,宋代以后才改称今名。全书原八卷,梁朝刘孝标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为三卷,分为“德行”、“言语”等三十六门,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是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反映了门阀世族的思想风貌,保存了社会、政治、思想、文学、语言等方面的史料。刘孝标注征引繁富,引用书籍达四百余种。

《文心雕龙》

解说国学词四书经典五经的是谁_解说国学词四书经典五经是什么_国学经典四书五经解说词

《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文学理论专著,南朝梁朝刘勰著。全书十卷五十篇,分上下两编,各二十五篇。刘勰继承并发挥儒家的文艺思想,把原道、征圣、宗经作为理论核心,贯穿始终。

解说国学词四书经典五经的是谁_国学经典四书五经解说词_解说国学词四书经典五经是什么

全书包括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四个部分,着重论述各体作品的特征和历史演变,探讨创作、批评的原则和方法,以及文学与时代的关系等。全书骈文,对偶自然工整,是最杰出的骈文著作。

几种国学典籍的合称

【经史子集】

中国古代图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隋书•经籍志》最后确定四部的名称和顺序。

【四库全书】

解说国学词四书经典五经的是谁_国学经典四书五经解说词_解说国学词四书经典五经是什么

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纪昀、陆锡熊等四千余人编撰,清代乾隆三十七年开馆纂修,经十年始成。共收集图书三千五百零三种,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七卷,约九亿九千七百万字。分为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每部再分大类和细目。内容极为广泛,对整理和保存古代文献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春秋三传】

《春秋》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简史,一般认为是孔子根据鲁国史料编撰而成。“传”是解经的文字。《春秋三传》是解释《春秋》的三部著作:《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简称为《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又称为《左氏春秋》、《公羊春秋》和《谷梁春秋》。

其中《左传》是古文经学,用史实解《春秋》,《公羊传》和《谷梁传》是今文经学,重在解释《春秋》的微言大义。

【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为“四书”。宋人抽出《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各成一书,与《论语》、《孟子》配合而成。南宋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之名由此而定。此后,“四书”始终是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教育的必读书和科举取士的必考书。

【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的简称,始称于汉武帝时。其中有中国古代丰富的历史资料,是封建时代教育的必读教科书,宣传宗法封建思想的理论依据。

【六经】

儒家的六部经典的合称,又称为“六艺”。即“五经”加《乐经》,《乐经》失传,实际流传的只有《诗》、《书》、《礼》、《易》、《春秋》五种经典。

【十三经】

解说国学词四书经典五经是什么_国学经典四书五经解说词_解说国学词四书经典五经的是谁

指《易经》、《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粱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十三部儒家经典的合称。西汉中期开始将《诗》、《书》、《礼》、《易》、《春秋》称为“五经”。

唐代加入“三礼”(《周礼》、《仪礼》、《礼记》)、“春秋三传”(《公羊传》、《谷梁传》、《左氏传》),连同《易》《书》《诗》称为“九经”。唐文宗刻石经,加入《孝经》、《论语》、《尔雅》,称为“十二经”。宋代又将《孟子》提升为经,最后形成著名的“十三经”。

【二十四史】

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的合称,被称为“正史”,清代乾隆年间编定。其中《史记》是贯通多个时代的通史,《汉书》以后都是断代史。后来加上《清史稿》,合称为“二十五史”。

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总称。即:《史记》(汉•司马迁)、《汉书》(汉•班固)、《后汉书》(南朝宋•范晔)、《三国志》(晋•陈寿)、《晋书》(唐•房玄龄等)、《宋书》(南朝梁•沈约)、《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梁书》(唐•姚思廉)、《陈书》(唐•姚思廉)、《魏书》(北齐•魏收)、《北齐书》(唐•李百药)、《周书》(唐•令狐德棻等)、《隋书》(唐•魏征等)、《南史》(唐•李延寿)、《北史》(唐•李延寿)、《旧唐书》(后晋•刘昫等)、《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新五代史》(宋•欧阳修)、《宋史》(元•脱脱等)、《辽史》(元•脱脱等)、《金史》(元•脱脱等)、《元史》(明•宋濂等)、《明史》(清•张廷玉等)。

“正史”之名,始见于《隋书•经籍志》:“世有著述,皆拟班、马,以为正史。”清代乾隆皇帝钦定“二十四史”,“正史”一称即专指“二十四史”。按《四库全书》的规定,正史类“凡未经宸断者,则悉不滥登。盖正史体尊,义与经配,非悬诸令典,莫敢私增”,即未经皇帝批准,不得列入正史。

二十四史总共3249卷,约有4000万字。它记叙的时间,从第一部《史记》记叙传说中的黄帝起,到最后一部《明史》记叙到明崇祯17年(公元1644年)止,前后历时4000多年,用统一的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

二十四史的内容非常丰富,记载了历代经济、政治、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事迹。

【四书五经】重复分解

【四书】《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著作的合称。据说分别出于曾参、子思、孔子、孟子,称为“四子书”或“四子”,简称为《四书》。

南宋朱熹将《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汇集为一套经书刊刻问世,认为《四子》是《六经》之阶梯,提出阅读次序:“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定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

朱熹著《四书章句集注》,具有划时代意义。汉唐是《五经》时代,宋以后是《四书》时代。

《大学》

国学经典四书五经解说词_解说国学词四书经典五经是什么_解说国学词四书经典五经的是谁

《大学》是《礼记》中的一篇,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传为孔子弟子曾参作。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大学》与《中庸》,北宋二程宣扬“《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

南宋朱熹将《大学》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并列,撰写《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四书》之一。朱熹和程颐认为《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入门读物,故列为“四书”之首。《大学》章名取首句关键词为题。

《中庸》

解说国学词四书经典五经的是谁_国学经典四书五经解说词_解说国学词四书经典五经是什么

《中庸》是《礼记》中的一篇,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传为孔子孙子思作。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中庸》与《大学》,北宋二程认为《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南宋朱熹将《中庸》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大学》并列,撰写《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四书》之一。

《中庸》和《孟子》的基本观点相近。今本《中庸》经过秦代儒者修改,名篇方式不同于《大学》,不是取首句关键词为题,而是统摄全章内容,以题概篇。

《论语》

《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条语录为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并存在重复章节。

《孟子》

《孟子》是一部记载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国学经典四书五经解说词,战国中期邹国(今山东邹县东南人),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

孟子也曾周游列国,和孔子一样不行时,便退而聚

徒讲学,与弟子万章等人著书立说。五代后蜀孟昶令人楷书十一经刻石,包括《孟子》,《孟子》始列入经书。南宋朱熹将《孟子》列入《四书》,遂正式确立《孟子》的经典地位。元、明以后更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是读书人的必读书。

【五经——十三经】 儒家本有六经:《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秦始皇焚书坑儒,《乐经》失传。东汉在五经基础上加入《论语》、《孝经》,共七经。唐代加入《周礼》、《礼记》、《公羊传》,《谷梁传》、《尔雅》,共十二经。宋代最后加入《孟子》,有宋刻《十三经注疏》传世。

《周易》

《周易》也称为《易》、《易经》,列于儒家经典之首。《周易》是占卜之书,外层神秘,而内蕴哲理至深至弘。作者应是筮官,经多人完成。内容广泛记录西周社会各方面,具有史料价值、思想价值和文学价值。

相传龙马驮“河图”出现在黄河,上古伏羲始作八卦,文王演《周易》,周公作爻辞,孔子作“十翼”。《周易》包括《经》和《传》两部分。《经》文由六十四卦卦象及相应的卦名、卦辞、爻名、爻辞等组成。

《传》一共七种十篇,有《彖》上下篇,《象》上下篇,《文言》、《系辞》上下篇,《说卦》,《杂卦》和《序卦》。古人把这十篇“传”合称“十翼”,意指“传”是附属于“经”的羽翼,即用来解说“经”的内容。

《尚书》

解说国学词四书经典五经的是谁_国学经典四书五经解说词_解说国学词四书经典五经是什么

《尚书》又称为《书》、《书经》。“尚”通“上”,“尚书”即“上古之书”。《尚书》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记载上起传说中的尧舜时代,下至东周的春秋中期,约1500多年的历史。

内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内容的记录,作者应是史官,相传为孔子所编定。《尚书》有两种传本:《今文尚书》和《古文尚书》。现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是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的合编。

《礼记》

战国秦汉之际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朱熹说:“《礼记》只是解《仪礼》”(《朱子语类•卷八十七》)。《礼记》虽然只是解说《仪礼》,但由于涉及面广,影响超出了《周礼》和《仪礼》。

《礼记》有两种传本,一种是戴德所编85篇,今存40篇,称《大戴礼》;另一种是戴德之侄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称《小戴礼记》。

《十三经》评介

解说国学词四书经典五经是什么_国学经典四书五经解说词_解说国学词四书经典五经的是谁

《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传统观念而言,《易》、《诗》、《书》、《礼》、《春秋》谓之“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经》之“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这十三种文献,当以“经”的地位最高,“传”、“记”次之,《尔雅》又次之。

十三种儒家文献取得“经”的地位,经过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汉代以《易》、《诗》、《书》、《礼》、《春秋》为“五经”,官方颇为重视,立于学官。唐代有“九经”,也立于学官,并用以取士。所谓“九经”包括《易》、《诗》、《书》、《周礼》、《仪礼》、《礼记》和《春秋》三传。

唐文宗开成年间于国子学刻石,所镌内容除“九经”外,又益以《论语》、《尔雅》、《孝经》。五代时蜀主孟昶刻“十一经”,排除《孝经》、《尔雅》,收入《孟子》,《孟子》首次跻入诸经之列。南宋硕儒朱熹以《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并列,形成了人们所熟知的《四书》,并为官方所认可,《孟子》正式成为“经”。

至此,儒家的十三部文献确立了它的经典地位。清乾隆时期,镌刻《十三经》经文于石,阮元又合刻《十三经注疏》,从此,“十三经”之称及其在儒学典籍中的尊崇地位更加深入人心。

《十三经》的内容极为宽博,《周易》是占卜之书,其外层神秘,而内蕴的哲理至深至弘。《尚书》是上古历史文件汇编,主要内容为君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记录。《诗经》是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诗歌集。

《周礼》主要汇集周王室官制和战国时期各国制度。《仪礼》主要记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礼记》是秦汉以前有关各种礼仪的论著汇编。《春秋》三传是围绕《春秋》经形成的著作,《左传》重在史事的陈述,《公羊传》、《谷梁传》重在论议。

《论语》是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录。《孝经》为论述封建孝道的专著。《孟子》专载孟子的言论、思想和行迹。《尔雅》训解词义,诠释名物,经学家多据以解经。

儒家文化在封建时代居于主导地位,《十三经》作为儒家文化的经典,其地位之尊崇,影响之深广,是其他任何典籍所无法比拟的。最高统治者不但从中寻找治国平天下的方针大计,而且对臣民思想的规范、伦理道德的确立、民风民俗的导向,无一不依从儒家经典。儒家经典施于社会的影响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了解和研究中国封建社会的方方面面,不能不阅读《十三经》。

(图文来源于网络 内容有删减)

明伦书院

读书论道 游历天下

热线电话:

国学网站:

游学网站:

声明:部分文章来自于网友投稿及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核实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