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态美学的反现代性研究

" 论文关键词:生态美学 反现代性 生态整体主义

生态美学对文明史的透析_美学史文明生态透析心得体会_生态美学理论

论文摘要:生态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领域,在我国的文化传统中,存在着大量的反映、描绘大自然之美以及人与自然关系“反现代”的经典艺术作品,为文化、艺术与审美等问题,力求人与审美对象、审美环境的共振与互动,反对绝对的“人类中心主义”审美观,主张生态伦理与美学反思的统一。

当然,生态美学把生态系统作为审美对象,特别侧重于发掘人与自然的紧张、疏离、对立、冲突关系的深层根源,即造***类征服和掠夺自然的思想、文化、经济、科技、生活方式、社会发展模式等社会根源。生态文学并不是要鼓励读者在身体上亲近自然环境,而是唤起和增强读者对人类存在的“环境性”意识。

二、生态美学的“生态整体性”

诚然,生态美学不仅要解放大自然生态美学对文明史的透析,而且还倡导回归自然,返璞归真,还人类以自然状态,建设人的精神生态,从而解决人的异化问题,提倡精神生态与自然生态的良性互动;不仅要解构人类中心主义的宇宙观和生活方式,还要建构一种以生态整体利益为宗旨的自然的、生态的、绿色的、可持续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重建一种新型的人与自然关系。

生态美学理论_生态美学对文明史的透析_美学史文明生态透析心得体会

生态美学强调自然信仰的精神维度,并不是对人类自身的否定。由于现代文明缺少超越性的精神信仰,人沉溺于碎片式的、当下性的感性生存中生态美学对文明史的透析,艺术则一直在加重绝望、焦虑和愤世嫉俗的感受。人类文明史上的信仰多种多样,但生态美学要把信仰建立在作为存在本原的自然上面。信仰自然意味着相信在人类文明之外还存在着一种更古老更永恒的本原的力量,人类要对此生命母体保持敬意,同时对文明的有限性保持清醒的意识。信仰自然还意味着善于向世界敞开身心去感受生生不息的生命力量,从而使世俗生活获得一种源于自然的道德律令的指引,使艺术重新表达对高远生存境界的追求。

“在工具理性(物化)肆虐或占统治地位的地方,物的物性是遮蔽的,人与自然是疏离的”,因而“征服了的东西反而疏远”;在工具理性未获充分发展的地方,物的物性亦未完全被遮蔽,因而“征服之后的欣赏仍然是可能的”;在工具理性不见踪迹的地方,物的物性是敞开的,人与自然是和谐的,因而“遥远的东西反而亲近”。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能从海德格尔重返马克思的思想:“只有当物以合乎人的本性的方式跟人发生关系时,我才能在实践上以合乎人的本性的态度对待物。”当然,这种信仰自然的“生态观”决不是回复到人类的蒙昧时期,也不是对于工业革命的全盘否定,而是在工业革命取得巨大成绩之后的当代对于自然的部分“反思”,亦即部分地恢复自然的神圣性、神秘性与潜在的审美性。

但这也并不意味着,生态美学只要建基在一种极端的“生态整体主义”之上,就可以为美学研究提供广阔的前景。“生态整体主义”比“生态中心论”包含着更多合理的东西,但并不是说就不存在问题。“生态中心论”作为和“人类中心论”的直接对抗,它虽然可以有力地打击极端狭隘狂妄的人类中心主义,但也易

声明:部分文章来自于网友投稿及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核实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