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美术史上,有一个专用的学术名词,称作“宁波佛画”。这一术语的代表作,基本上出自宋代宁波地区的美术作品。可以说,宋韵宁波是日本文化形成的一个源头。

2009年7月18日—8月30日,日本奈良国立博物馆举行一个特别展,题目叫:“圣地宁波——日本佛教1300年的源流”。此展览一出,立刻在世界上引起强烈反响。在此,有两个问题需强调一下:

第一,为什么称宁波为“圣地”?从古至今,通览中日史料,未见有称宁波为“圣地”的文献。这是个创举,或者说“圣地宁波”一词为首创。不言而喻,能称作“圣地”的,必然是在某些方面有特殊作用或意义,具有绝对权威性的、原创性的、或者是起源地,才能称得上圣地。当然,这里所说的圣地,指的是佛教方面,强调日本佛教与宁波的密切关系。

第二,在这次展出中,有一个重要的物件引起世间轰动。它就是被称作《大德寺传来五百罗汉图》的系列佛画。那么,“五百罗汉图”究竟是什么样的呢?他又和宁波有什么关系?

2009年圣地宁波展海报(奈良国立博物馆)

1

大德寺藏《五百罗汉图》

南宋时期的宁波佛画,传入京都大德寺的《五百罗汉图》,是一组无出其右的名作,每幅5个罗汉,共100幅。在这100幅中,有6幅在江户时代初期遗失,其余94幅得以留存下来。大德寺现存原图82幅、美国的波士顿美术馆存有10幅、弗利尔博物馆存有2幅。遗失的6幅于宽永十五年(1683)由京都的佛像画师木村德应补画,并存于大德寺。明治二十七年(1894),应美方邀请,44幅罗汉图赴美,在波士顿美术馆主办、美国东海岸主要城市佛罗伦萨企划的展览会中展出,部分作品后被当地人收购。波士顿美术馆的10幅,就是在此期间留在美国的。弗利尔美术馆所藏的2幅,经其他渠道流向美国。

在2005年日本文部科学省立项的“东亚海域交流与日本传统文化的形成——以宁波为焦点开创跨学科研究”(简称“宁波研究项目”)推动下,2009年夏,奈良国立博物馆举办“圣地宁波”展,分三期展出,包含木村德应补齐的罗汉图在内,大德寺所藏88幅及波士顿美术馆的2幅,美国的其他画作由照片代替。这是百幅罗汉图首次完整出展,引起世间轰动。

以此为契机,日本学界展开了对《五百罗汉图》的研究。此后,奈良国立博物馆和东京文化财研究所,又对大德寺传来五百罗汉图的铭文进行解析,运用宏观色彩摄影、近红外线摄影、荧光摄影等方法,再现铭文的可视化。现已判明48幅图中有铭文,主要由林庭珪和周季常两位画师完成。其中,周季常从淳熙五年(1178)至十五年(1188)连续绘制10年,共有39处铭文;林庭珪有9处,从淳熙五年(1178)至七年(1179),时间较短,但也有两人合作的铭文。罗汉图是由明州东钱湖惠安院干僧义绍,募众结缘,供养给惠安院的系列佛画,每幅长约112厘米,宽约53厘米,各幅长短略有差异。

图片2.png

“胡人来访”与“水神来访”(京都大德寺藏《五百罗汉图》)

时至今日,传到大德寺的《五百罗汉图》仍是学术研究的一个热点。近年来,海内外关于《五百罗汉图》的研究,主要成果如下:

① 美国博士。1958年方闻博士,休士顿大学博士论文:《罗汉与天桥——五百罗汉图》,引起西方关注。

② 2009年,奈良国立博物馆·宁波研究项目课题组:《圣地宁波—日本佛教1300年的源流》展。展出《五百罗汉图》,并发表井手诚之辅的论文《试论大德寺传来五百罗汉图》。

③ 2014年,奈良国立博物馆、东京文化财研究所出版《大德寺传来五百罗汉图 铭文调查报告书》。书中载有罗汉图、48幅铭文及6篇论文。

④ 2016年7-9月,宁波月湖美术馆展出《五百罗汉图》复制品,该馆馆长徐伟组织团队用2年时间整理完成此套100幅《五百罗汉图》复制数据的采集文献建库工作。近几年来通过画面图纹提炼并着重向宋代浙东宁波地区政治、经济、佛教、建筑、服饰、家具、日常器物等方向做了深入研究,提炼为文创艺术品。与此相关,宁波文保专家杨古城先生撰文《南宋明州民俗器物文化考析——明州佛画〈五百罗汉图〉文化的深度挖掘》,对《五百罗汉图》中显示的器物及茶道、香道、和花道等进行深入解析。

⑤2018年6月2-3日,日本九州大学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主题为:《彻底讨论:大德寺传来五百罗汉图的作品志》。来自中、美、日的学者13人宣读论文。

宋代明州《五百罗汉图》自诞生以来,为历史学或佛教史,乃至宗教学、文化人类学等各类人文学领域,提供了极具说服力的视觉数据,在宋韵宁波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

东钱湖周边的信仰与惠安院

大德寺《五百罗汉图》,是由明州画师周季常和林庭珪绘制而成。图画中的铭文显示,来自东钱湖周边的村民,为了追悼供养祖先,或者祈求已故亡灵往生极乐净土,或为家族安宁所捐赠。同时,捐赠者居住的乡村,主要有“万令乡正界”“万令乡老界”“万令乡手界”“丰乐乡”“阳堂乡”“翔凤乡”等,集中于东钱湖周边地区,有些通过东钱湖畔的尊教院进行捐赠。

多数铭文开头记载捐赠者的居住地、官职、姓氏,并接“施财尽此,入惠安院,常住供养”的惯用句式。接着写功德等祈福的内容,最后写上年代(一部分明确记载年月),落款“干僧义绍题”和画家的名字。例如佛学院佛画,《高僧来访》图中的铭文:“丰乐乡故千里古塘保将仕郎陈□(景?)逸妻蔡百二娘施财/画此入惠安院常住供养功德随心圆满戊戌淳熙五年干僧义绍题周季常笔”(引自《大德寺传来五百罗汉图 铭文调查报告书》)。由此可知,明州《五百罗汉图》是在12世纪后半期的宗孝朝的淳熙年间,惠安院僧人义绍为募集众人结缘,在淳熙五年(1178)开始的10年期间,组织林庭珪和周季常二人绘制并捐入惠安院。

此外,淳熙十一年(1184)之后受捐的画幅,有两件出自秀州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平江府(今苏州市)以及来自长江对岸的江苏省通州(今南通市)、寄居在平江府的人捐赠的。这说明,《五百罗汉图》也有居住在明州以外地区人的捐赠。这些受捐的画幅,有可能是僧义绍通过东钱湖近邻的缘起结缘,扩大捐赠对象所得。画幅中,有手捧题有“干造五百阿罗汉”字样的化缘簿,似乎是僧义绍和主管的僧人。僧义绍,应该是为《五百罗汉图》广结善缘的人。《五百罗汉图》表现的主题各不相同,100幅图画,每幅各自一个主题,无重复画面。

图片3.png

观舍利光(波士顿美术馆藏)

图片4.png

施财贫者(波士顿美术馆藏)

日本学者,九州大学井手诚之辅教授在其论文《大德寺五百罗汉图的成立背景》中,提出一种观点,他认为《五百罗汉图》与南宋宰相史浩(1106-1194)的活动密不可分,具体表现为史浩建造了月波寺,设立水陆道场等。

五百罗汉图受捐的寺院为惠安院。惠安院,位于明州(宁波)东,东钱湖西北畔,阳堂山(青山)东麓,海拔245米。阳堂山又称青山。据《宝庆四明志》卷第十二载:“惠安院,县东四十里,晋天福三年建。皇朝大中祥符三年(1010)赐额,常住田三百九十八亩,山一千七十亩。”惠安院是五代时期天福三年(938)建造的寺院。《延祐四明志》载,传说在天祐元年(904)中元节,十六僧现于青山顶上,故南宋时期又称罗汉院。亦有青山寺之名。惠安院元代作为禅僧的活动据点,元末大慧派的禅僧古鼎祖铭佛学院佛画,在至正七年(1347)曾挂锡于青山寺。元末的惠安院(青山寺)中有一处楼阁称钟秀阁,文人墨客齐聚于此咏诗,成为文人活动的佳处。惠安院今已消失。

南宋间,东钱湖青山山麓还有月波寺和尊教院,它们距惠安院仅有一里之遥。月波寺是孝宗朝宰相史浩,于乾道九年(1173)创建的天台寺院。据《佛祖统纪》卷第三十三载:

昔真隐史越王。尝过金山慕水陆斋法之盛。乃施田百亩。于月波山专建四时水陆。以为报天地君亲之举。且亲制疏辞刻石殿壁。撰集仪文刊板于寺。既而孝庙闻而嘉之。赐以水陆无碍道场宸翰扁于殿。逮今百年修供惟谨。去月波里所有梵苑曰尊教。师徒济济率沙门族姓三千人。施财置田。一遵月波四时普度之法。

史浩在月波寺设立佛、菩萨、缘觉、声闻、六道的十界像,并制成仪文四卷,并以镇江金山寺为例,称为四时水陆道场,从孝宗开始御笔亲赐四时水陆无碍道场。该水陆道场,到志磐时代,存在了百年时间,近邻的尊教院也有近三千僧俗通过捐赠财物、寄田等方式维持四时水陆道场的正常运转。寄居于月波寺的志磐是《法界圣凡水陆胜会修齐仪轨》全六卷的笔者,该仪轨文至今仍被作为水陆会的仪文。月波寺和尊教院都坐落在东钱湖西北湖畔,距离受捐五百罗汉图的惠安院很近,仅一里之隔。尤其是尊教院,五百罗汉图中,留有捐赠者法印的名字。因此,井手诚之辅教授认为,月波寺、尊教院和惠安院通过四时水陆道场的活动,彼此紧密联系的可能性较高。

应身观音(波士顿美术馆藏)

明州《五百罗汉图》中有一幅《应身观音》图,现藏于波士顿美术馆。据井手先生的解读,此图人物包括史浩、宝志和尚、惠安院劝进僧义绍、画师林庭珪和周季常。但是,笔者认为,此图的铭文、图像及其他图画均未出现过史浩和宝志和尚的名字,仅凭上述史料分析,将此图认定为史浩和几个关键人物的证据不够充分。

关于《五百罗汉图》东传日本的时间,早稻田大学教授近藤一成提出一种新见解(《日本大徳寺伝来「五百羅漢図」と史浩の対金政策》,早稲田大学大学院 2016年度文学研究科紀要(第62輯),2017年3月出版)。以往的说法是1246年《五百罗汉图》传到日本,途径是由兰溪道隆赴日时带过去的。这一学说,出自1984年,美国博物馆举行罗汉图展览时,由美国学者提出的。近藤一成认为,1246年由兰溪道隆带到日本的可能性不大,理由之一是,时任宰相史嵩之,当时正在明州城,并且居住在月湖湖畔的“史丞相府”,为其父史弥忠守孝服丧。史弥忠墓地又在东钱湖畔,离惠安院都不远,史浩等人供养给惠安院的巨幅100幅罗汉图,不可能此时轻易流出。

理由之二,兰溪道隆是四川僧人,他与宁波本地人的交往很难说游刃有余,不会随便带走这么多美术作品。那么,另一个人物可能性较大。也就是,1279年赴日的宁波籍僧人无学祖元。他到日本后,任镰仓建长寺第五任住持。并且,在48幅铭文(寄进文)中,有12幅写有明州鄞县翔凤乡,无学祖元就出身在翔凤乡。还有,无学祖元俗姓许,翔凤乡供奉者中,还有一位许姓的供奉铭文。由此推断,无学祖元将这些罗汉图带到日本的可能性远远大于兰溪道隆。

3

明州城内著名的画舫街

明州《五百罗汉图》,还有一个悬而未解的问题,那就是绘制地和画师。这100枚精美的图画作于何处呢?关于绘制地,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明州城内的两条街道:一个是车桥街,另一个是石板巷。

我们看看今天我们身边的景观,车桥街,如今称作“车轿街”,石板巷,还叫“石板巷”。“车轿街”长大约100米,北通中山西路,南连药行街,位于银泰百货的西侧。石板巷长约800米,位于“车轿街”西南,北连药行街。两条街巷相邻。

宁波海曙区车轿街(笔者摄)

宁波海曙区石板巷(笔者摄)

现为日本重要文化遗产的诸多佛画,多数制作于明州车桥和石板巷。例如:

◎金大受:《十六罗汉图》,东京国立博物馆藏,铭文:“大宋明州车桥西金大受笔”。

◎金处士:《十王图》,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铭文:“大宋明州车桥金处士家画”。

◎陆信忠:《十王图》,奈良国立博物馆藏,铭文:“庆元府车桥石板巷陆信忠笔”。

可见,当时的车桥街和石板巷,是明州城内有名的画廊街。这两条街道曾经是一条文化街、艺术街、画廊街。对此,从宋、元时期传到日本的佛画中可以得到充分印证。

那么,林庭珪和周季常两位画家绘制的百幅《五百罗汉图》是否也在车桥街、石板巷呢?对此,图画中没有显示,铭文中也没有记录绘制地,我们只能推测,大概出自这条著名的画舫街。

总之,宋代明州《五百罗汉图》,价值享誉世界,宁波美术成为世界艺术瑰宝。收藏于日本大德寺和美国美术馆的明州《五百罗汉图》,作为精美绝伦的宋代美术作品,近来引起世界关注,成为研究中国绘画艺术的一个代表。对于它的研究,可以说刚刚起步,尚有许多未解之谜,有待于进一步探究。

END

作者介绍

李广志,1966年生,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日本研究所所长、宁波文化研究会理事。研究方向:中日文化交流史、日本历史。著有《万里波涛东瀛路—南宋临安海商谢国明与中日交流》;译著:夏目漱石的《我是猫》;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日本遣唐使研究。

一审郑娅敏二审徐杰三审吕荣

声明:部分文章来自于网友投稿及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核实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