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获得好评的同时,也有不少人对节目的方式进行理性的思考。“我觉得古诗很好,但是,诗好,去读,去品味,实在喜欢背背也无妨,我其实更希望你能自己去创作,唯独求你别当比赛一样去背。”音乐人叁拾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表达了对节目中 “背诵”古诗词的看法。

蒙曼认为,作为电视竞技类节目,“诗词大会”采取记诵的方式并没有问题。“在诗歌复兴起步阶段跨过记忆去考创作,就像还没学会走就去跑一样,没有意义也行不通中国古诗文化,而且创作的评审缺乏客观的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谢琰也建议,下一季可以改变单纯考记诵的方式,而是考理解、审鉴乃至文化史的综合知识,让点评老师用诗词作引子来讲述历史、传播文化。

“今日的我们诵读千载以上的诗词,为的不仅仅是能背会写、刻舟求剑中国古诗文化史,更重要的是我们应去体会那一颗颗诗心,与古人的生命情感发生碰撞,进而提升自己的修为。”张静说。

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更好地继承发展

《中国诗词大会》过后,对于古诗词能否在民众中热起来,成为中华传统文化复兴的有效载体,不少人对此寄予期望,但也提出了一些建议。

中国古诗文化史_中华古诗文化_中国古诗历史文化

专家指出,传承、弘扬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自信的体现,为此应加大诗词等传统文化在国民教育中的比重。

事实上,春节刚过,中办、国办就发出通知,将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国民教育始终,中小幼课堂和教材更是其中的重点,近期目标是到2025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基本形成。

在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语文老师贺春秋看来,诗词教学如果仅停留在抄背默释,确实容易让学生失去兴趣,因此学校正在探索将诗词透露的传统文化知识串联起来。“比如诗词大会上有一句‘旧时王谢堂前燕’,出自于刘禹锡的《乌衣巷》,也是课本上有的,虽然要求仅是吟诵,但我们会为孩子讲解其中的魏晋氏族制度,读诗讲史,把古诗词变成一个个小故事,孩子们一下子就理解并且熟记了这首名诗。”(记者白瀛 史竞男 施雨岑)

声明:部分文章来自于网友投稿及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核实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