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一般指以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所以也称汉医。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

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

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中医理论来源于对医疗经验的总结及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思想。其内容包括精气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气血津液、藏象、经络、体质、病因、发病、病机、治则、养生等。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医专著《黄帝内经》问世,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时至今日,中国传统医学相关的理论、诊断法、治疗方法等,均可在此书中找到根源。

中医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其独特之处,在于“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及辨证论治。

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由阴阳两大类物质构成中医与天文学前沿,阴阳二气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依存,并时刻都在运动与变化之中。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两者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之中,一旦这种动态平衡受到破坏,即呈现为病理状态。而在治疗疾病,纠正阴阳失衡时并非采取孤立静止的看问题方法,多从动态的角度出发,即强调“恒动观”。认为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即“天人合一”、“天人相应”。人的生命活动规律以及疾病的发生等都与自然界的各种变化(如季节气候、地区方域、昼夜晨昏等)息息相关,人们所处的自然环境不同及人对自然环境的适应程度不同,其体质特征和发病规律亦有所区别。因此在诊断、治疗同一种疾病时,多注重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并非千篇一律。认为人体各个组织、器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不论在生理上还是在病理上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因而从不孤立地看待某一生理或病理现象,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多从整体的角度来对待疾病的治疗与预防,特别强调“整体观”。

中医学理论体系是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在唯物论和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逐步形成的,它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通过对现象的分析,以探求其内在机理。因此,中医学这一独特的理论体系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治。中医的基础理论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它主要包括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脏象、经络、运气等学说,以及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治法、预防、养生等内容。

学西医有必要学中医吗_中医与天文学前沿_学天文去哪个大学

中医是古圣人神人通过对建立大自然最普遍规律的医学认识,这种基于天人合一和取类比象·的医学跟中国人类的衣食住行,跟我们的语言文字行为,跟中国的各种知识,包括天文地理历史哲学密切相关,我们每个人都无时无刻不生活在中医中,古人都有详细的规律总结和描述,并形成了中医学的经典,只要你有恒心和悟性,自学也可以成为中医,历史上的那些中医大家,几乎都是自学或者师承,更多的都是业余行医。因此,中国的语言在,中国的文字在,中国人的衣食住行在,中国人的习性在,中医的经典在,那么中医就永远不会灭亡,我们都可以自学成才,这也是中医学的长处和生命力所在。

中华五千年,产生了无数中医大家,请记得他们大多是自学成才的,他们绝大部分都是业余中医中医与天文学前沿,他们把中医当为业余爱好和第二职业。

中医与天文学前沿_学西医有必要学中医吗_学天文去哪个大学

近代的著名中医,京城四大家之一的萧龙友,典型的自学和业余中医,他当过知县,当过知府,当过财政部的秘书,因为母亲身体不好,既无家传也无师承的萧先生业余时间自学中医,并于1928年他58岁的时候弃官从医。

中医与天文学前沿_学西医有必要学中医吗_学天文去哪个大学

京城四大家之二的施今墨,他学习的专业是法律,1903年就读于山西法政学堂,后来进入北京的京师法政学堂,1912年施先生的职业是在孙中山先生总统府陆军部帮助黄兴制定陆军军法,可是施老夫子自学中医,业余行医。

学天文去哪个大学_中医与天文学前沿_学西医有必要学中医吗

恽铁樵先生也是业余中医,16岁考中秀才,后考入南洋公学攻读外语和文学,1906年恽铁樵在长沙明德中学教书,教书几年后又去商务印书馆当翻译校对,再办报纸,恽铁樵是一个血性男人,看到社会上有人用西医攻击中医,1921年他毅然离开报纸正式挂牌行医。

学天文去哪个大学_中医与天文学前沿_学西医有必要学中医吗

曾被孙中山题词表彰,治愈自身绝症的裘吉生,也是自学成才,实际上是革命家!裘吉生早年在当铺学徒,得了当时几为绝症的肺痨,用当学徒的积蓄,买来了一本《本草纲目》,把自己关在小屋里,通宵达旦,潜心研究,把自己当做实验对象,用医生的处方对照《本草》进行药性的调剂。最终把自己治好了,于是开始学医。

中医与天文学前沿_学西医有必要学中医吗_学天文去哪个大学

国医大师岳美中先生也是自学成才,他自幼瘦弱多病,17岁任小学老师,曾研读《二十四史》,有深厚的文学功底。1925年,先生患严重肺病,自学《医学衷中参西录》《汤头歌诀》《药性赋》和《伤寒论》,边读书边试着治疗自己,一年后,竟然病慢慢好了。自此他下决心学医。在治好了同村木匠的狂病(一剂而愈)和一个亲戚的血崩(几剂平复)之后,开始行医。

学天文去哪个大学_学西医有必要学中医吗_中医与天文学前沿

现代著名中医李可,他是学美术的,参过军,当过记者,做过军队报纸编辑,1953年打成右派而被关。在监狱的日子里,李可受牢友中医的影响下看《易经》《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等医学经典而自学中医,最终成为近代名医。

著名针灸大家黄竹斋,老人家最初是打铁的铁匠;

给袁世凯治病的中医高手黄石屏,他是一个武林大侠

古代历代的著名中医:

黄帝是中华首领,岐伯是黄帝之大臣;雷公,少俞,鬼夷区也是黄帝的臣子;

《汤液经》始祖伊尹最初是厨师,后来担任丞相;

杏林传说的东汉医家董奉是县衙小官;

《甲乙经》的作者皇甫谧,可是一个公子哥,后来当老师;

屠呦呦几十代之前的师父葛洪是修道的道士;

药王孙思邈是道士;

王好古的职业是州教授,也就是教育局长;

大医家李东垣本是官宦子弟,后来担任当地财务官;

张完素的职业是进士官员;

朱丹溪当年几次考试不第,属于落第秀才,43岁才业余学医;

整理《黄帝内经》的唐代启玄子王冰,职业是看天象的道士;

隋朝杨上善,《太素》的作者,他一直是朝廷命官,官至太子文学;

《伤寒论》作者,医生张仲景,老人家可是长沙太守,业余学医行医;

宋代大医家朱肱,也是进士和朝廷命官;

同是宋代的许叔微,他可是翰林学士;

明代张景岳,如此有地位和贡献,人家可是军队的将军;

《针灸聚英》的作者高武,他也是将军;

清代陈修园,医学大家,可老人家的职业却是县太爷。

太多太多了,都是业余爱好,都是业余郎中……

本文转自网络,本文版权所有归原著作所有,如有使用不妥请联系小编删除。

声明:部分文章来自于网友投稿及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核实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