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经》云:“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可见,四诊中任何一诊,只要掌握具体的方法,皆可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中医诊断学之望而知之为之神

近现代中医诊断学水平

一,张大昌先生

二,李阳波先生

三,范文甫先生

四,蒲辅周先生

1976年,有一晚期肺癌患者请张大昌先生出诊,其弟子随其前往。

未入病室,已闻病人呻吟之声,入室少坐之后,乃临病床,令病人侧卧,手指其右侧背中上部,问:“是此处痛否?”病人颔首称是。

此闻而知之之功夫,在座莫不为之惊奇,传为美谈。

张大昌先生受家庭文化的熏陶,尚精于律吕之学,管、笙、琴、笛、锣、鼓、弦、箫无一不通。

他对律吕之学的研究和实用,加强强了对闻诊的认识。

常引《内经》说:“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

1964年春,南里村谢尚豪邀张大昌与其母诊病,其表兄衣敏丰因自幼多病亦求为诊治。

诊毕,密告尚豪:“病难治,寿命不长。”谢问:“尚能活几年?”

答:“28岁时若能免一死,31岁时必有不测。”

谢恐姑母忧伤,但告知敏丰之弟敏琴,敏琴亦秘而不宣,疑信掺半。

1966年,其全家迁返故里固献村。

张大昌弟子与敏丰近邻,知其病贫血,脾大,其姨表兄张岫波系县医院内科医生,亦多方予以治疗,并曾建议脾切除。因尚能坚持教学(敏丰系初中教员)及家务劳动,并有经济困难而未行手术。

1969年秋,因腹部用力,突发脾破裂,急入县医院治疗,由麻庆纯医生主刀予脾切除,术后情况良好,但于术后第五天未时暴亡。

事后敏琴与谈多年前张大昌预言,惊叹不已。

云其兄系1939年12月30日辰时生人,卒时为1969年9月18日未时(上述均系农历日期),正是31虚岁。

至今事已过多年,其弟子惟恐有所失实,乃在撰此文之前又重新询问事之原由,其弟敏琴尚健在,谓确实勿疑。

参以书载古代有扁鹊望齐侯之色而论其病,张仲景为侍中大夫王仲宣诊病案,皆与此案类同,不可以一隅之见,遽为怪诞,以识少而怪高明。

另外姜宗瑞先生在《张大昌先生侧记》也记录了一些有关张大昌先生的奇闻异事:

催生符以救难产

师伯周连淼曾说,上个世纪60年代他亲见张老师用催生符治一难产,用朱砂在黄布上写符,倒帖在产妇背上,不久即产。可周师伯如法炮制,却无效。周师伯曾告诉我所书之符,那时我是完全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对“封建迷信”的东西不屑一顾,早就忘得一干二净了。现在我是唯现象论者,所以把这件事如实地写出来。

东中营村的传闻

威县东中营村,是我奶奶的娘家,因此在那里也能听到不少关于张老师的传闻。

据舅爷说,他们村的一农户丢了羊,让张老师给查一查,能否找到,应向什么方位去找。谁知他刚一进门,张老师就说:“丢东西了吧?”回答说:“是。”过一会儿,张老师又说:“是两只羊,一黑一白。”来人惊喜地说:“不错!”张老师就说:“别找了,找不到受点小损失,找到了受大损失。”

那人回家后,就不再找了。数年之后得知,他的羊被本村一无赖窝藏,若当时找到了,岂不要和那无赖生气,损失的就不仅仅是两只羊了。

预知我添一女儿

我女儿是1988年农历10月初9生日。未满月,我去张老师家学习,闲谈之中,张老师说:“你添了个闺女吧。”

我说:“您是怎么知道的?”张老师说:“我在从容会上见你们村的某某了。”

从容和南镇村是邻村,但我知道,从容会是在10月初7,那时女儿还没出生,他怎么可能听说我添一闺女呢!

李阳波

刘力红教授高度评价恩师李阳波的临床水平:“先师对于中医经典的领悟已日渐深刻,临证运用自如,长于望诊、切诊,言人疾病生死多有奇验,求诊者络绎不绝。”

“观其所处,每每不离古风,诚为师古而能化古者。若以如此境界论之,则今之科班习读者,亦未多见也。”

李阳波望诊功夫来源

李阳波的望诊功夫、判断、预后很多其实是来源于《内经》。

如《李阳波医案讲记1》中贾连仲案:

因无原因突发伤及左腕,以致左腕疼痛,找到李阳波治疗

李阳波见后则诊断为心脏病。

一年之后,该患者即因心肌梗塞而住院数次。

李阳波依据的就是《内经》:“心有邪留于两腕,肺有邪留于两肩,脾有邪留于髀…….”

李阳波先生亦善用内经之方,如李阳波先生认为乌鲗骨丸方可以主治肝硬化,他曾以乌鲗骨120g、茜草120g、加蜈蚣为主,治疗一例肝癌患者(广西医学院诊断)获愈。

电视剧《笑傲江湖》中任盈盈使用的水罐之法我想很多人都觉得很神奇:竹筒在沸水中煮一段时间之后,捞起马上扣在皮肤吸住,从而达到起死回生之效。

而据《讲记》中载李阳波先生则把此法传给了胡慧存女士:首先用一大锅煮外用药及竹筒,水开沸后,慢火煮半小时以上,另外用刀片快速割入皮下穴位或阿是穴,即用竹筒扣上吸住中医有文学性中医有文学性,其实就是像拔火罐,但是用水不用火,经过40分钟左右时间,即卸出,有病灶的穴位会吸出一大团黑色的血块,或很多泡沫的血块。

如果病情轻的穴位则只是极少量的一些鲜红血块。此治疗皮肤绝不感染,伤口愈合极快。此方不仅可以治疗顽痒,凡热血狂行之热毒之症,及诸多实证之顽疾都非常好用。

胡存慧女士只学得李阳波先生用竹筒拔水罐治疗血燥血热之顽痒。其余则没有学会

下面是摘录的刘力红先生《从师回忆录》有关李阳波先生的介绍

1969年,先师被下放到南宁附近的县城插队,在农村一呆就是5年。

这段时间,先师一边劳动,一边自学,一边为人治病,积累了初步的临证经验,且在当地小有医名。

插队结束后,被抽到沙井煤矿工作,不及一年,即自动离职。

此后便依靠病人的介绍,在南宁铁路一带行医。

此时的先师对于中医经典的领悟已日渐深刻,临证运用自如,长于望诊、切诊,言人疾病生死多有奇验。故铁路一带呼之为“李半仙”,求诊者络驿不绝。

师逝后,有不少当年曾经先师诊治的病人到我这里看病,当谈起先师治病的故事时,历历道来,每每如数家珍。

时一中年妇女,经西医院检查,诊断为妇科肿瘤,并已相约手术,手术前经邻人介绍,寻先师一诊。先师切脉、观眼之后,谓非为肿瘤,乃是虫积使然,随手处方,数日后,排下如红丝之物若干,腹痛诸证顿除,再往医院检查,肿瘤已无。

时一男性青年,患胆囊之疾,痛苦异常,每月至少绞痛一次,甚或多次。师诊后,嘱买酒二斤,自与黄色根状药一把,浸酒数日后饮用,饮完之后,胆疾即愈,至今20年未作。

时有南宁火车站客运室主任卢某,左膝关节粉碎性骨折,西医权威皆谓有截肢之虞,其夫甚虑之,遂寻于师,师谓何须截肢,35日必能下地走路。

卢某信甚坚,遂出院全权交先师治疗,先师住入其家,果于第35日中午令卢某下地走路。经拍片复查,左膝完好如初,西医惊为不信。

时我院一西医老师,因患肝病,转氨酶300余单位。

历经全国多地名老专家诊治,转氨酶皆未下降丝毫,其对中医已毫无信心,偶听介绍先师,乃抱一试之心。

见面时直呼“小李”,大有轻蔑之意,先师亦知之。

遂先用别计降服其心,待其初具信心。

先师即言:服药后,30日内,转氨酶不降,可来砸我招牌。

所处药方,多不同前,为羌活、连翘一类疏散风火之品。

该位老师性急躁,服药至22日,已然按捺不住,抽血检查,转氨酶已下降近百个单位。

1987年,原南宁市中医院门诊部主任冼某之弟患血气胸,左肺2/3压缩。

经西医治疗一周,病情无缓解,拟用手术治疗,因冼某素与先师相识,遂求治于师。

师诊后,云乃阳明不降使然,清降阳明即解。

处以:玉竹120g,陈皮120g,白芷120g,大枣120g。日服一剂,服后日泻十余行,胸次渐舒,呼吸渐畅,不数日,胸片复查,左肺复原,血气吸收。

初处方时,曾拟用银花120克,为虑血气胸合并感染发热,故用银花清热解毒,以类抗感染,后思之良久,乃去之。

谓中医治病全在辨证精微,若以西学参之,以为炎症感染必用清热之剂,则反成捉肘,影响疗效。

1982年,余父患眩晕,头不能动摇,西医以颈椎综合征治之,治疗月余不见效果,遂由桂林专程来邕求治,先师按脉后云:非颈椎之病,乃由虚尔。处:川芎、杞子、淮山、白芷等各5g,炖鱼头服之,不数日而愈。

曾记余姐患腰痛多年,已经多方治疗不效,先师与之诊脉后,云为太阳标本同病,处小青龙汤加熟地、苁蓉、淫羊藿,开药6付,并嘱云:头5付水煎服,末一付酒浸,待服完水煎之5付后,即服药酒,6付必愈。结果真如其言,多年腰痛从此而瘥。

曾经有一位铁路的朋友吴某(现已退休),给我谈了先师的一个故事。

有一次吴与先师一块上公厕,他们前面不远走着一位同单位的职工,在此人正要进厕所时,先师突然叫道:“这个人不久会得肝癌”。

第二年,这位工人果然被诊断为肝癌,数月后即死去。

范文甫

范文甫(1870~1936年),名赓治,字文虎,浙江鄞县人。自幼聪慧好学,才智过人,初习举子业,后无意仕途而弃儒从医。执医四十余年,蜚声杏林,门墙桃李,遍及江浙,为近代著名医学家。

因其平时不拘小节,大智若愚,而有“范大糊”之雅号。

又因其医理、书法、诗文被申甬士林誉为“三绝”,故又有“医林怪杰”之称。

知病因冰起,还以冰解之

宁波郑松家有一男佣,病咳久不能愈,声闷不畅,多医治之未效。

邀请名医范文甫诊视。范诊后说:此病应该用小青龙汤。

郑松说,已经服过3剂,无效。

范文甫说:请以冰水煎之。郑松嘱如法煎之,果然收效。

原来,范曾见过病人于烈日下饮用冰水,询其咳起之日发自热天,故用冰水为引以治之。

此乃“知病因冰起,还以冰解之”之法,似有同气相求,反佐用药之意。

源出宋杨吉老治宋徽宗的案例。

宋徽宗因食冰过甚而致下利,太医以理中汤治之不效。

杨吉老仍以理中汤治之,不同的是以冰水煎药,徽宗之病竟获痊愈。

范文甫显然受此案启发,也算“博涉知病”一例,毕竟不同凡医手眼。

露水煎药建奇功

一位绍兴人,患秋温大热,百药不能退。延宁波名医范文甫诊治。

范至后,查阅前医所处方药皆为白虎、苇茎汤之类,方颇切当,亦无别法可用。适当地多栽荷花,叶上露珠可爱。范见后即令其晚上取干净毛巾四条,蒸透,拧极干,于稻田中收取露水,用以煎药;二日热退病安。

范称:此从气候悟出,医方中所无。说明其用露水煎药,乃权宜之法。与滑伯仁立秋遇难产病例,见梧桐叶落下,遂加用之以催产相类,同属于随机应用之例。

露水味甘、性凉,具润燥、涤暑、除烦作用。

王孟英《随息居饮食谱》说:“稻头上露,养胃生津;菖蒲上露,清心明目;韭菜上露,凉血止噎;荷叶上露,清暑怡神;菊花上露,养血息风”。

本例病程较长,肺胃阴津为邪热灼伤,采用稻头上露水煎药,用以发挥清润肺胃阴津的功效,辅佐白虎、苇茎等方药而获效。

向日葵子以阳克阴治病

慈城有某君,喜欢喝茶。自制露香茶,选用上好碧螺春数斤,再在荷花盛开时,将茶叶放在荷花叶瓣当中,晚上放进去,第二天早上收起来,经露四十九日,然后晾干,密封贮藏。

以后每天饮用。后来发寒热了,一年多来,到处找医生,都没有治愈,就去找范文甫。

范氏问清此人每天饮用这样的茶水,就断定了病源所在。

他开出“蜀漆散”,蜀漆、云母、龙骨三味药材,还向病人赠送向日葵籽数斤,叫他经常放在口中咀嚼勿怠,其间停止饮用露香茶半月。

半月后,这人的病果然洽愈了。

他向范文甫求教,范文甫对他说:“尊驾病症,实因久服露香茶所致。因荷瓣中露水,清凉阴寒,君饮服已数年,大热天尚用棉袄,可见寒热滞留,积重之故。而葵花向阳而开,葵子得太阳之精华,服之以阳攻阴,故其效立见也。”

范文甫先生的望诊功夫

《鄞县县志》上说“先生初擅疡伤,继专精内科。主古方,好用峻剂,患者至门,望见之,即知其病所在,投药无不愈……”

有个慈溪人叫沈乃卿,从上海回到家乡,受人之托,请范文甫代开一张温补的方子。

范见沈进门,肩头略微有些倾斜,看出这是中风的先兆,开出“补阴还五汤”交给沈乃卿,叫他经常服用。这位沈先生自我感觉良好,并不相信自己有病,将方子束之高阁。

沈乃卿回到上海3年后果然中风,以致半身不遂,十分后悔。

范氏不但见到人能诊断病情,听到声音他也能辨病。

他的一位学生苏炳臣曾说起过这样一件事,有次一位病人来就医,问范文甫,能不能吃肉。

范文甫说,只管去吃。

其实这种病是不能吃肉的,只不过范文甫听出此人已病入膏肓,不能施治了,所以吃不吃肉都无所谓了。

果不其然,这个病人过了30天就去世了。

蒲辅周先生的诊断学水平

一次重型乙型脑炎会诊讨论中,在座同道分析:高热灼手,胸腹痞满,已三日不大便,脉沉数,苔黄腻,可下之。他力排众议,指出虽有痞满而不坚,脉非沉实而两尺滑,苔非老黄而见厚腻,不待下,大便将自行,正当认真剖析,意见渐趋一致时,护土来报,溏粪已下。同座莫不叹服。并称赞他认证之真确。

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

秦汉以前:

《扁鹊传》:“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而“言病之所在”。

《黄帝内经》:望神、察色、闻声、问病、切脉;内外;辨证学;病证结合。

《难经》:望闻问切,尤重独取寸口。

汉朝:

西汉淳于意创“诊籍”

东汉张仲景建立辨证论治的理论“六经辨证”

晋唐:

西晋王叔和《脉经》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

隋朝: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第一部病原疾病诊断专著

金元朝:

“金元四大家”

刘河涧—重视病机;

李东垣—重视四诊合参;

朱丹溪—主张“从外知内”;

杜本编《敖氏伤寒金镜录》,是现存最早的舌诊专著。

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提出十怪脉。

明朝:

明·张介宾《景岳全书》提出“十问歌”、“二纲六变”、“脉神章”。

明·李时珍《濒湖脉学》详述27部脉。

明·李中梓《诊家正眼》

明·周学霆《三指禅》

清朝

清·吴谦《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

清·林之翰《四诊抉微》提出“十问歌”、“二纲六变”、“脉神章”。

清·汪宏《望诊遵经》

叶天士《温病论》、薛生白《温热条辩》、吴鞠通《温病条辩》、王孟英《温热经纬》创立卫气营血、三焦辨证。

近代:

曹炳章《彩图辨舌指南》

陈泽霖的《舌诊研究》;

李乃民主编的《中国舌诊大全》;

刘冠军《脉诊》

赵恩俭《中医脉诊学》;

朱文锋《中医诊断与鉴别诊断学》、《常见症状中医鉴别诊疗学》

当诗人遇上中医望诊会怎么样?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不少诗人对医论方药、摄生防病有一定造诣,他们吟医论药,在涉及医史、医学理论、方剂药物、养生保健等内容的同时,也吟咏了不少医文并茂,脍炙人口能体现“望诊”的诗篇,兹选录一二。

肥胖症

陆游

肥僧大腰腹,呀喘趋迎官。

走疾不待语,坐立汗未干。

这是陆游在“化成院”留下的一首诗,他记录了一个肚大腰圆,头大脖子粗胖和尚的形象,描绘得维妙维肖。

这位和尚胖得走不动路,稍微活动就气喘吁吁。因为迎客,步子加大了一点,就累得他张口气喘,上气接不上下气,连一句应酬话都说不出来。客人已坐定,他却站着抬肩喘息,大汗淋漓,一派心肺功能不全的样子。

心因疾病

王锡

年来善病人憔悴,捧心欲定还惊。

都愁深院冷清清,盼不到鸡鸣声。

王锡在《燕旧梁》词中写了自己年老体弱多病,近又感患心前区不适,不能平卧,心悸怔忡等心气虚,心阳欲脱的体征和自觉症状,以及发病时间,病情严重程度和身边无人照料焦急等待救治的心情。

疟疾

杜甫

疟疬三秋孰可忍,寒热百日相交战。

头白眼暗足有胝,肉黄皮皱命如线。

天宝十二年,杜甫将自己患疟疾冷得发抖,热得发昏,迁延一百多天后,头发变白,足部生疮成茧,面萎神疲,头晕眼花等病态向王倚诉说(《病后过王倚饮赠歌·疟疾》),不禁悲从中来,叹生命危浅,朝不保夕。

幽疥

舒岳祥

性不耐喧聒,况遭疥痒牵。

此物有朋党,一搔千窍连。

幽阴及肘股,烂漫罗胸肩。

虮虱犹外患,尔独腠理穿。

此诗对疥癣等皮肤疾病的临床表现,描写得真实而风趣。小小的虮虱弄得他形神不安,无可奈何。不痒则已,痒则痒彻心肝,全身发抖,挠搐不停,把一位“不耐喧聒”的老者折腾得心神不宁,苦不堪言。

病齿

沈君烈

三日对书不能读,支颐摇首双闭目。

半口无骨微觉肉,流涎于面下及腹。

老大不好作儿哭,回声强笑吻角缩。

欲设痛喻无其族,略似钝斧斫湿木。

这首诗详尽地叙述了牙病患者的痛苦的病态。他手托颐颊,闭着眼,痛得不住的摇头;牙龈肿胀,牙感浮高,不敢咬合,涎水从口角流出,沿着下颏一直淌到腹部。痛得他无法形容,就像用钝了口的斧头在潮湿的木头上斫的一样。真想哭,但年纪大了又不好意思哭,勉强笑,一笑就牙关紧急,口眼挛缩,如此疼痛已多日不能看书了

眼病

白居易

散乱空中千片雪,朦胧物上一重沙。

纵逢晴景如看雾,不是春天亦见花。

僧说客尘来眼界,医言风眩在肝家。

两头治疗何曾瘥,药力微茫佛力赊。

夜昏乍似灯将灭,朝暗长疑镜未磨。

声明:部分文章来自于网友投稿及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核实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