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几乎每个人手中都有很多本挂历,一些装帧精美的挂历上,还配有黄历,标注着每天的“宜”与“忌”。可是当人们以此为行事参考时民俗杂占黄历,却发现不同的黄历互相矛盾,同一天做同一件事情,有的说“宜”,有的说“忌”,还真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

两本挂历:

一个“宜婚”一个“忌嫁娶”

在福田中心区一家地产公司上班的刘先生告诉记者,他准备春节期间和未婚妻一起回老家办婚事。“结婚是终身大事,为讨个好意头,当然要挑个好日子。”刘和平说,他和未婚妻手里都有一些新年挂历,上面的黄历就成了他们的主要参考。他在一个大客户赠送的挂历上看到,2009年1月31日“宜”的事项中有“结婚”一项,这一天又是正月初六、星期六,符合“六六大顺”的彩头,于是把婚期初定在这一天。

可昨天一早,刘先生在翻阅另外一本挂历时,却发现1月31日“忌”的事项里有“嫁娶”二字,他和未婚妻一下子就懵了。“两本黄历,一个说宜结婚,另一个说忌嫁娶,我真不知道该信哪个了。”刘先生说。

生产企业:

都是风水师算出来的

记者发现,这两本挂历上黄历互相矛盾的远不止这一处。如1月9日,一本挂历上说“宜出行”,另一本的黄历却说“忌出行”;1月23日,一本黄历说“宜祭祀、修坟”等,另一本却说“诸事不宜”。昨天民俗杂占黄历,记者联系到这2本挂历的生产企业,2家企业的相关负责人都说,自己挂历上的黄历是请“风水先生”推算出来的,是准确的。

民俗专家:

只是民俗,不可迷信

都是老黄历,为什么会互相矛盾呢?

昨天,记者就此采访了深圳市文联副主席、中国民俗学会理事杨宏海。“老黄历里的‘宜’和‘忌’,从理论上来说是根据《周易》的原理推算的,是中国约定俗成的民间文化。”杨宏海说,由于利益驱动,现在社会上的“风水先生”多如牛毛,各人对《周易》的理解各不相同,推算的结果也出现很大差异,让人无所适从。

杨宏海认为,黄历在中国流传2000多年,一些人习惯于以它作为日常活动的参考,这无伤大雅;但对它不可过于迷信,否则很容易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思想负担。

声明:部分文章来自于网友投稿及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核实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