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君子道杨善君
在中华姓氏文化的发展中,各个时期都有不相同的命名方法及规范。
早期的商殷帝王取其地名为自己的名,殷商祖帝在商辛(地名)起家,就以商辛为名。商朝末帝殷纣王帝辛被周灭后,取其姬姓,血脉来源于黄帝,黄帝成于姬水,故成其名。故此,中华姓名多以地名、封邑、祖谱、山水、字义、图腾等延伸名字。
中华姓氏传续到西汉时,社会活动和社会经济已有很大发展和进步,国家很富强,经济也很发达,整个西汉王朝显示出繁荣昌盛,蓬勃向上的气象。早期的文字也逐渐规范化,在西汉中期,应用的文字已达近三千个左右。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久、空间最广、人数最多的文字之一,汉字的创制和应用不仅推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也对中华姓氏文化和取名文化带来了空前繁荣,把姓氏取名从单一的称呼,名号向多重意义推进,让取名多了些艺术的气息。
中华姓氏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中华文字的功劳,中华文字当从符号演变成甲骨文,已经具有很大程度的抽象意义,到西汉时期的中后期,中华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
大篆的产生,让中华汉字变的更均匀柔和,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奠定从汉字的演变:甲骨文一一金文一一大篆一一小篆一一隶书一一楷书一一草书一一行书最后成了今天的方块字。
故此,中华文字的成熟和多样性,促使姓名的广泛性和姓名意义上的选择性。
在西汉年间,社会活动和经济的空前繁荣,这种向上的社会意识,在姓氏取名上尤为突显,出现了积极、阳刚、英雄主义,崇拜等字来命名。如超、彪、胜、霸、信、武等。
在汉末,张道陵祖师开创了道教。道教正一派三山滴血五十字法派字辈“守道明仁德、全真复太和、至诚宣玉典、忠正演金科、冲汉通元蕴、高宏鼎大罗、三山愈新振、福海涌洪波、穹窿扬妙法、寰宇证仙都。”从中可以看出,中姓氏名字的演变,逐渐向更有意义,更有规则的方向延续。
汉代及以后的魏晋南北朝、隋、唐、当时上层贵族文人喜效仿道教,又出现了多用之、道、元、法等字。如大书法家王羲之整个家族都效行。晏之、義之、献之、胡之…等等。由此可以看出姓名文化的来源和演变,当时的社会也有追时髦的习惯。
在王莽执政时代,中华姓氏取名发生了一次变革,有人说王莽是“穿越者”倒有几分相似,他托古变革,其它的就不说,但他禁令双名不用,提倡单名。在后期很长一段时期内,中华姓氏都以单名为贵,双字名为贱。在《三国誌》,《后汉书》中基本清一色单名,乃至到宋朝都很多人喜用单名。
中华姓氏姓名的发展到宋朝时,又发生了一些变化。宋朝文化是中国文化历史中最丰盛的时期,理学、文学、史学、艺术以及科学技术领域都是硕果累累。文化的交流与对艺术的鉴赏,都是高度繁荣。宋朝与唐朝不同,宋朝普通的官员都具有学者、诗人、画家、政治家的特质,喜爱字画,善于诗词,收藏古董。一般百姓都钟爱戏曲,酒家林立,菜式繁多,市场丰盈,纯粹有一派安逸景象。许多人受儒家思想影响,趋于清流,自然,自做成熟,悠闲自在而取名。喜欢用老、翁、叟等。如欧阳修号“醉翁。”陆游号“放翁。”王安石号“半山。”等。当时这种姓名文化的取向,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潮流价值观。
中华姓氏文化发展到20世纪,具有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称的严复,他翻译的《天演论》被当时中华知识界人士广泛认可。最有名的一句“物尽天择,适者生存。”成了当时最流行的词语,这又对当时的官贵雅士取名取号提供了思路。一时间什么“李鸿章”号少泉、“袁世凯”号容庵、“曾国藩”号涤生、“李自成”又名李闯等。从这此都可以看出姓名的演变与社会的价值观思潮紧密相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华姓名文化得到自由发挥,健康发展,从各个时期的人文姓名中,都隐形着时代的烙印。目前我国姓氏取名主要有四种形态。一是传统的取名程序;二是标语口号式潮流取名;三是寓意化取名;四是中西结合化取名。因此,中华姓氏取名文化,从不同时代,不同社会潮流,对取名引导有着巨大影响。
(续载姓名文化的来源和演变,谢谢)!
声明:部分文章来自于网友投稿及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核实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