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方“纵横杏林”加关注,获取更多养生健康资讯!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从取名就能窥见一斑。从古至今的各种命名方法尤以拟物方法流传最久。腧穴的命名中以物拟名和阴阳学说体现得极为明显。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从取名就能窥见一斑。学习中医时各经络和学位的名称特别体现了古人将功能与文采结合的取名手法,形象生动又能让人顾名思义。《经络腧穴学》提到“腧穴各有一定的部位和命名,腧穴的名称大多有一定意义。孙思邈的《千金翼方》说:‘凡诸孔穴虎伯姓名文化,名不徒设,皆有深意。’古人对腧穴的命名,取义十分广泛,可谓上察天文,下观地理,中通人事,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本文将结合《经络腧穴学》和中国传统的取名方法来分析一些具体的腧穴名称体现的传统取名文化。

一、 腧穴名称来源的分类

按照普遍的分类方法,腧穴的命名可分为自然类、物象类和人体类三种。自然类包括天文地理两种,前者指日月星辰而命名的如日月、上星、璇玑、华盖、太乙、太白、天枢等穴,后者多以地理名称结合腧穴的形象而命名,包括:

(1) 以山、陵、丘、墟作比:承山、大陵、梁丘、商丘、丘墟等

(2) 以溪、谷、沟、渎作比:后溪、合谷、陷谷、水沟、支沟等

(3) 以海、泽、池、泉、渠、渊来比喻流注:少海、小海、尺泽、曲泽、太渊等

(4) 以街、道、冲、处、市、廊比喻腧穴的通路或住所:气街、水道、五风市、步廊等

物象类包括动物类、植物类和建筑物类。动物类有鱼际、鸠尾、伏兔、鹤顶、犊鼻等;植物类有攒竹、禾髎;以建筑物作比的有天井、玉堂、内关、曲垣、库房、天窗、内庭等。人体类则分为:

(1)以人体解剖名称:腕骨、大椎、曲骨、京骨等骨类和心俞、肝俞、肺俞等内脏类

(2)以人体功能:承泣、听会、劳宫、气海、血海、神堂等

(3)以治疗作用:光明、通天、迎香、筋缩等

(4)以阴阳:阳陵泉、阴陵泉、三阴交、三阳络等

二、中国传统取名方法

古人云:,"有其名必有其实,名为实之宾也",中国一向注意取名的学问。从古至今,取名方法数不胜数,如:以天干、地支、生辰节令起名;以出生地,祖籍、封地等地名起名;以祖、父、圣贤名,或以排行序辈字起名;以五行、八卦、测八字等起名;根据当时社会道德规范、思想准则起名;以自然现象,动植物及其它事物起名等。这些方法多用在人名上,而天干地支,祖辈字的运用和在现代已经运用得比较少了,但是以自然现象虎伯姓名文化,动植物及其他事物命名的方法却长盛不衰,而且在除人名外的情况也用得很多,中医就秉承这一方法,多以物拟名,达意述形。

三、 以物拟名的由来

以物取名,通常以其物的性质寓意其中。这种命名方式最为古老,源于上古时的图腾观念。

人类在原始社会过着群居的生活,每个氏族都有自己的图腾。在汉石棺上画刻有人类始祖伏羲和女娲的蛇身人首像,两人是人类始祖,当为人,蛇身表示他们的图腾就是龙。后来,图腾多衍化为姓氏,但图腾的思想却在商周,以至后代仍存于人们的脑海之中。如上古时鲧、伯翳、嫦蛾等名字,就明显带有图腾色彩。以后有周代的召伯虎,春秋时的董狐、斐豹等人,取名皆与图腾观念有关。战国以后,经万物性质分类,使命名可以借物寓意,而逐渐脱离了原始的图腾观念。以物为名,多用山、涛、海、峰等壮景,虎、豹、彪、龙等猛兽,松、柏、杉、桦等坚木,剑、戈、书、琏等器具,喻男性之刚阳。多用珍、珊、琼、瑶等珠宝,凤、燕、梅、兰等花鸟,云、月、雪、霞等景象,环、佩、钏、钗等首饰,裳、绣、绮、缦等服装,艳、彩、翠、红等颜色,以示女性之柔媚。这种阴阳观念在穴位中有十分充分的体现。

四、以物喻名在腧穴名称中的具体体现

季羡林先生曾经说过中国文化的核心在于“天人合一”,面对浩淼的天空和祖国或雄伟或秀美的名山胜水,古人发现了星辰的运行、山的驻留水的流注,甚至也关注了人在自然中的活动,由此联系到的穴位功能甚至是穴内物质运行都十分精妙。以自然命名的穴位例如太白穴,太白可以指星辰,也可以拆字解,太,大也。白,肺之色也,气也。太白穴名意指脾经的水湿云气在此吸热蒸升,在更高的天部层次化为金性之气,故名太白穴。非常形象地描述了此穴的作用甚至是运行过程。有趣的是太白还有许多其他的意思,甚至连大诗人李白的字也是此二字,更有神话里常见的“太白金星”,可见古人取名对这两字的偏好。其他以山川河流命名的亦有此妙,如曲泽穴意为“隐秘的沼泽”该穴名意指心包经气血在此汇合,此穴如同热带沼泽一般生发气血。“泽”这个字也特别常用在人名里,包含这“润泽、惠及、生机”等十分美好的愿望,甚至“毛泽东”“江泽民”两个领导人都用了这个字。最有意思的当属以街道廊命名的穴位,例如意为“步行的街道”的步廊穴,该穴名意指肾经上传的湿冷水气在此吸热后化风上行。幽门穴传来的寒湿水气,至此穴后吸热胀散化风而行,风气吹刮地部的脾土微粒滚动向上,如人在走廊中行走一般。此名直指穴位中的最后导致的脾土微行的现象,还做了个很有趣的拟人修辞,颇有趣味。

除了对自然规律的观察,前人对生活中的物象也有深久的观察和运用。中国人一向喜欢借物喻人,文人爱用“梅兰竹菊”等来比喻自身的高洁,也会用“动如脱兔”“矫若游龙”等各种比喻来表达特性,这用在取名上也是十分常见的。如《红楼梦》中几个丫鬟的名字就特别典型,三小姐探春的丫鬟叫“侍书”“入画”对于穴位,如上文提到的攒竹穴。攒,聚集也。竹,山林之竹也。攒竹名意指膀胱经湿冷水气由此吸热上行。由此穴上行的水湿之气量小,如同捆扎聚集的竹杆小头一般,故名攒竹。又如鱼际穴体现了阴阳变化。鱼,水中之物也,阴中之阳也。际,际会、会聚也。鱼际者,水中之阳聚集也。鱼际之名即是意指穴内气血由阴向阳的变化,故名鱼际。

而以人体命名的穴位是最直接的,要么直指身体位置如大椎穴,要么指出其功效,如承泣指此穴能散风清热,明目止泪。而古人的阴阳学说在这部分也体现得最为明显。由于人体经络分阴阳两性,位置分阴阳,穴位也有阴阳之分,如位于足少阳胆经的阳陵泉,胆属阳经,膝外侧属阳,腓骨小头部似陵,陵前下方凹陷处经气象流水入合深似泉,故名“阳陵泉”。同理可得位于足太阴脾经上的阴陵泉,脾属阴,而这个穴位又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属阴,同样凹陷,故名“阴陵泉”。

五、 结论

总之,本文从腧穴的分类和中国传统取名方法举例联系到腧穴名称与中国取名传统的关系,发现以物拟名这个传统方法在腧穴命名的运用中最为广泛,并从自然类、物象类、人体类中选取一些具体的穴位例分析了拟物的准确性和生动性以及阴阳学说的具体表现。

声明:部分文章来自于网友投稿及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核实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