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的定义,是指以儿童为阅读对象的文学作品。儿童文学在世上已有很长久的历史,尽管最初的儿童文学并非休闲读物,早期许多儿童文学由成人作品改编,但若不适合孩子或未针对儿童而改编,不能算作儿童文学的作品,像是原来是为了写给成人阅读带有情色的格林童话,后来经过多次的修改后才逐渐演变为儿童可以阅读的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的范畴
儿童文学通常由成人所编著,深层动机可以说是重造童年或教育儿童,很多儿童文学改编自成人文学作品作。由儿童自行创作也虽可广泛包含在内,但因儿童创作常流于涂鸭或不合艺术,仍须由成人鉴定是否为具文学价值。
西方在近代有《罗宾汉》、《圆桌武士》等向儿童灌输正确价值观的故事读物,但这两本故事书,都是从成年人的文学作品里面浓缩出来。第一本真正针对儿童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是1744年,由John 出版的“A -Book”。
中国古时有为儿童写的童蒙作品,到了民国时期的《稻草人》才出现中国第一本针对儿童编写的儿童文学作品。
现时出版界普遍根据年龄划分儿童文学的类别,这个分类亦与皮亚杰有关儿童成长发展的理论相吻合。这几个类别分别如下:
0-5岁的学前儿童
5-8岁的初年级小学读者
8-11岁的高年级小学读者
11-13岁的初中读者(英语称之为“Pre-teen”)
13-15岁的青春期读者
对于学前儿童,图画故事书对他们非常适合,因为故事的每一页都有小量文字配衬著图画,使儿童不用明白文字的内容亦可以理解。在西方,图画故事书是课室里导读课的好帮手。
另外,儿歌和儿童戏曲、少年小说都可广义的列入儿童文学的范围,但单纯的儿歌旋律(如:婴儿催眠曲)或表演舞蹈不在文学范畴。
16至19岁的读者一般被称呼作“年青的成人”(Young Adult)适合孩子日本文学名著,他们的年岁已超越了儿童文学的范畴。然而,这个年纪的青成人的特有问题,在今时今日的社会已慢慢开始在青春期读者群的生活里出现:恋爱、欺凌、滥用药物、自杀、身份认同等问题现在也成为了以青春期读者为对象的儿童文学题材。香港作家君比的《叛逆岁月》系列户品就是这类型作品当中很受学生欢迎的一种。而日本以似漫画包装的轻小说,又是一类试图把习惯了图像思考的青少年读者,拉回成年人抽象思考的作品。
历史演进
古代
远古时期的儿童文学是不识字的说书人对儿童所述说的故事,通常都没有任何书面纪录可供后世参考。最早有以文字型式流传是在公元前1,300年的古埃及,自此之后儿童文学开始在写作型式的文学作品中出现,诸如公元100至200年间阿普列乌斯()所著《金驴记》出现的爱神与美女(Cupid and )或是公元200至300年间印度的邦查唐塔拉(五卷书),许多证据显示许多之后童话故事集里的故事都是根据民间故事重新编写而成的。
这些故事合集通常根据更古老的民间故事而来适合孩子日本文学名著,像是《一千零一夜》、《吸血鬼的故事》( and the (英语: ))及《彼勒与大龙》(Bel and the (英语:Bel and the ))。除了这些合集之外,中国的道家哲学家,像是列子与庄子,也都将一些童话故事与寓言以他们的表现方式出现在他们的哲学思想中。而日本童话故事桃太郎日本古代的农村,祖父母在晚上向儿孙比手画脚说故事,口耳相传,一代传过一代,而成为现在通行的童话故事。
而在较广泛的定义中,《伊索寓言》(公元前六世纪)是西方世界第一本著名的童话集。
而首先尝试不仅仅是保存童话故事中的角色个性也同时保留故事风格的,是德国的格林兄弟。但讽刺的是,虽然格林童话第一版(1812年及1815年)是民俗研究学者的宝库,但为了保证销售量及受欢迎的程度,格林兄弟在后来出版的版本中也开始改写书中的故事 。格林童话集的转变不只将内容偏离原有的民间故事,也影响了原有的民间故事的面貌。除此之外,格林兄弟也没有收录一些德国口耳相传的民间故事,其理由是他们认为这些也曾在查尔斯·佩罗的故事集出现过的故事是法国故事而非德国故事。
独立创作童话故事并使之独立成为成熟的儿童文学的是丹麦作家安徒生。安徒生的童话是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
近代
1880年卡洛·科洛迪在意大利出版的作品《木偶奇遇记》,被认为是早期儿童文学经典之一,曾拍成电影逾二十次。出版于1876年马克·吐温所著作的《汤姆历险记》成为为美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品。
1900年至1920年出版的美国的一系列童话故事《绿野仙踪》影响日后世界儿童文学至深。1908年出版的《骑鹅历险记》是瑞典著名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写的一部著名的长篇童话小说,它也成了一部世界名著。1937年出版的小说《哈比人历险记》,是J.R.R托尔金原本为儿子所写的一部童话,但托尔金此书在儿童文学界未有名气。之后1943年出版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所著之法国童话作品《小王子》,被译成百多种语言,也被拍成电影、改编成话剧演出。在1950年代由著名的英国作家克利夫·史戴普·路易斯所著《纳尼亚传奇》,成为英美儿童文学经典之一。
儿童文学的类别
儿童小说
童话
绘本-整本书的图画连贯成一个故事的绘本。
插图-以文字为主,配上几张插图的故事书。
儿歌
儿童戏剧
儿童文学理论
儿童文学的概念定位
司徒秀薇在《怎样指导初小学生的阅读》一书里指出:儿童的行为均以“追寻快乐,减少痛苦”为原则。如果在他的经验中,觉得看书或听故事是一件享受的事,他会将它们与积极的感受连成一片。因此,儿童文学的最基本原则,在于可以导引儿童享受阅读的过程,否则,一本书的内容不管怎样好,如果不能引起儿童的阅读兴趣,也是失败之作。
简单而言,好的儿童文学该符合以下概念:
1、有大量高潮吸引儿童阅读,避免过长的描述
2、人物角色鲜明,并有突出的故事骨干
3、有启迪意义
儿童文学的可读性特征
可读性,狭义的界定,是指容易被了解的程度。
根据辛普森(E.)在World Book “可读性公式”一节中,归纳了六个影响可读性的重要因素:
句子的平均字数。
常用字的多寡。
字汇的平均音节数。
长而复杂的句子数。
抽象观念的多寡。
人称代名词的使用。
以针对儿童的兴趣与教育并重为特征,由于某些儿童文学具启发性与教育性,成人也适合阅读。
许多成人作品引用了童话故事而改编(如《一千零一夜》原著、《令人战栗的格林童话》系列),在购书时要先弄清楚,欲购买的的书籍是从什么语言、依据什么版本翻译,并仔细审阅其序、内容。
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关系
最初童话故事的听众除儿童之外也包括成人,因为许多儿童尚未识字,须由成人口述讲授,许多证据显示许多之后童话故事集里的故事都是根据成人的民间故事重新编写而成的。这些故事合集通常根据更古老的民间故事而来,像是《一千零一夜》、《吸血鬼的故事》( and the (英语: ))及《彼勒与大龙》(Bel and the )。
许多儿童文学中的童话典故被成人文学大量引用,在杰弗瑞·乔叟的《坎特伯里故事集》、史宾赛的《仙后》以及莎士比亚的舞台剧之中。《李尔王》的故事中被认为引用了大量的童话典故]。在十六及十七世纪期间,意大利的 在《愉快的夜晚》(The of )一书中重新诠释了西方文学中的故事,书中的故事包含了大量的童话故事,而巴吉雷( )的《那不勒斯人故事》()则全部都是童话。卡洛·戈齐在他的意大利歌剧场景中用了许多童话故事的典故,例如他的歌剧其中有一幕取自于意大利童话的《橘之恋(The Love For Three )》。与此同时,中国的蒲松龄在1766年他所出版的《聊斋志异》中也收集了许多童话故事。而童话故事本身在十七世纪末叶的法国上等阶层中开始逐渐风行,寓言诗人拉封丹和另一位知名作家夏尔·佩罗(睡美人及灰姑娘的作者)两人所编纂的童话故事是其中受欢迎的代表。虽然特拉帕罗拉(著有《穿靴子的猫(Puss in Boots)》)、夏尔·佩罗和巴吉雷的童话集中包含了许多童话故事最早的型式,但这些编者也重新诠释这些故事以符合文学的效果。
儿童文学与教育的关系
儿童文学的教育价值有语言教育、人格教育、合群合作、同理心、见贤思齐...等。大体上,儿童读物出版与类别的多寡,以及读物品质的高低,可粗略反应出该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形,以及文化、技术的进步程度;同时,也是该国文化素质与国民教育的参考指标。
儿童文学学科建设
在中国当代的学术制度安排中,儿童文学学科通常都被勉强地归置于“中国语言文学”这一一级学科之下的二级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名下。另一方面,从儿童文学研究的内部知识构成和学科组合上看,它同样包括了儿童文学基本理论、中外儿童文学史、比较儿童文学等分支领域。实际上,在许多发达国家的大学体制中,儿童文学在许多综合性院校的语言文学系、教育学系、图书馆学系等,都得到了很好的行政上和学术上的安排。
世上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品
1864年年由路易斯·卡罗写的的《爱丽丝梦游仙境》,一部讲述一个小姑娘追赶一只白兔而由兔洞进入一个充满疯狂和怪诞的世界的小说。这部小说的续集是《爱丽丝镜中奇遇》。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 and the ,1964年,罗尔德·达尔著)曾多次改编成电影。讲述小男孩查理偶然得到机会,去参观隔壁威卡先生的魔幻巧克力工厂。这本书成功后,作者又为其创作了续集《查理和大玻璃升降机》。达尔的其他著名童话还包括《詹姆斯与大仙桃》《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女巫》《玛蒂尔达》。
1886年由亚米契斯写的《爱的教育》。
1914年由埃德加·赖斯·巴勒斯写的《人猿泰山》。
1906年由塞尔玛·拉格洛芙写的《骑鹅历险记》。
1908年由肯尼思·格拉姆写的《柳林风声》。
1908年由蒙哥马利写的《绿山墙的安妮》。
1937年由J·R·R·托尔金写的《霍比特人》。
1943年由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写的《小王子》。
1880年由瑞士作家约翰娜·施皮里写的《海蒂》。
1881年由卡洛·科洛迪写的《木偶奇遇记》。
1888年由奥斯卡·王尔德写的《快乐王子》。
1835年由安徒生写的《国王的新衣》。
1812年由格林兄弟写的《白雪公主》。
1922年由叶圣陶写的《稻草人》。
1979年由麦克·安迪写的《说不完的故事》。
2007年由乔安·凯瑟琳·罗琳写的《吟游诗人皮陀故事集》。
世上著名的儿童文学系列故事
马克·吐温——汤姆历险记、顽童流浪记
安徒生——安徒生童话
乔安·凯瑟琳·罗琳——哈利·波特:1997年开始创作,在2007年完结,一共七集。
鲁益师,又译做C·S·刘易斯——纳尼亚传奇(又译做那里亚故事集)
马丁·埃柏兹
莱曼·弗兰克·鲍姆——绿野仙踪
路易莎·梅·奥尔科特——小妇人
伊索——伊索寓言
格林兄弟——格林童话
郑渊洁——舒克与贝塔历险记
孙幼军——小布头奇遇记
巴里——彼得潘
桑贝/葛西尼——小淘气尼古拉
亚诺士——小老虎和小熊
《立》
纸本素描
吴绮芮
《海·珊瑚》
声明:部分文章来自于网友投稿及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核实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