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麽乜”:寓意守护和希望
原载于《农村青年》2021年第2期
文/陈 蕾
第一眼看到“麽乜”(mo mie),必定会被它的造型萌到,憨态可掬的彩色布偶小人,怀里拥抱着大大的圆球。“麽乜”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壮族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于2011年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究竟什么是“麽乜”?其实它不仅仅是一件造型可爱的手工艺品,还有动人的传说和美好的寓意,更在一针一线中缝进了非遗手艺人的坚守与执着。
“麽乜”作品展示
“麽乜”是百色市右江上游地区壮族特有的民间吉祥饰物,其内部包裹着艾叶、菖蒲、苍术等中草药,既是当地壮族民间传统工艺品之一,也是一种在端午时节用于安神镇惊、辟邪解毒,招百福、除凶秽的香囊配饰物。
别看“麽乜”的造型萌态十足播放壮族的传统文化,它可是根据古代壮族一个可歌可泣的传说故事演变而来。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太阳神的火种龙珠掉落凡间,守护龙珠的布洛陀神兽在追寻龙珠时因仙气耗尽坠落,遇到了百色澄碧湖的壮族青年佰皇。
历经千辛万苦,佰皇终于在五月初五这天寻回龙珠,并以生命为代价将龙珠送回天上,让太阳重现光芒。为了纪念佰皇,其妻子和族人用布和艾草做成怀抱着太阳的小人偶,并取名“麽乜”,寓意守护太阳,守望爱情和拥抱希望。
无论时间如何流逝,古老的民族传说和蕴含其中的民族文化符号,总能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让人感受到质朴和温暖。唐纯翠便是守护壮族传统文化的“麽乜”手艺人之一。
2009年,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唐纯翠开始接触并学习制作“麽乜”。“制作麽乜真的很难,因为需要填充各类中草药,单在缝制上就有十几道精密的工序。”唐纯翠直言,其实她一开始并不喜欢制作“麽乜”,而且十几年前一个“麽乜”才卖两块钱,她感觉价值得不到体现。
从草药的采集制炼,到人偶的缝制,“麽乜”的每一针每一线,都凝聚着手艺人的时间和心力。而唐纯翠也在十余载的光阴里渐渐沉下心,尤其是“麽乜”被列入非遗后,唐纯翠开始以不一样的视角看待“麽乜”,对保护和传承本民族传统文化也有了新的想法。
传统“麽乜”多采用红、黄、绿、黑、白五种颜色的布料缝制,纹饰主要为抽象的草木纹、云纹、铜鼓纹、龙凤纹等。2015 年播放壮族的传统文化, 唐纯翠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在百色成立民族工艺品公司,重点研发和推广更具有现代生活元素的“麽乜”。
例如,在材料选用时,将百色壮族本土蜡染、竹编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融入其中;在人偶造型上,结合市场需求,增加了民族头饰、卡通外形等形象设计;在使用功能上,拓展至耳环、手机吊饰等日常生活用品……
不仅如此,唐纯翠还与当地妇联组织合作,到贫困村开展技能培训,让贫困村妇女在学习制作“麽乜”的同时走上脱贫致富的新路子,并将“麽乜”带进校园,让孩子们了解非遗文化,感受非遗魅力。对于新一年的计划,唐纯翠有意联合其他项目的非遗传承人一起开展非遗文化进社区活动,让非遗文化更接地气、更有活力。
声明:部分文章来自于网友投稿及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核实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