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是我国第18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各地文物部门、文博单位纷纷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线上线下活动,旨在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非遗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非遗保护良好社会氛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近年来,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水平不断提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呈现新气象。古老的文化遗产,在中华大地焕发勃勃生机,绽放时代新韵。2022年11月29日,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我国共有4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联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我们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非遗保护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永续发展的全局要事,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其一,充分利用网络媒体优势,加大对非物质遗产法律法规的宣传,结合每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提升人民群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意识。其二,加快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传统文化传承项目优势,通过研修培训、实地展演、直播交流等方式,为传承人提升技能艺能搭建平台、提供机会。同时,吸引更多有热情、有潜力、有特长的年轻人加入非遗传承的队伍中来,促进传统传承方式和现代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体系相结合,壮大非遗传承的人才基础。其三,加快非遗产业培育,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态传统文化传承项目优势,支持非遗项目在保护传统制作技艺的前提下组织技术攻关,降低劳动强度,推进产品升级,使非遗的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形成传承、保护、研发、生产、销售一条龙产业模式。其四,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建立政府主导,文化部门牵头,其他部门积极配合,全社会广泛参与的良好工作机制,突出非遗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之间的联系,让非遗更好的融入美好生活,生动呈现中华文化的独特价值和鲜明特色,形成人人传承,人人保护的生动局面。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有广阔前景和巨大的发展空间。我们一定要千方百计把非遗文化、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人们认识技艺之美、匠心之美,感悟中华文脉、增强文化自信自强的有力载体,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
声明:部分文章来自于网友投稿及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核实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