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8年,84岁的“宰相”姚广孝躺在床上,十分虚弱!朱棣看着即将离他而去的好友,心头一酸,握着姚广孝的手,问:“少师,你还有什么心愿?”

姚广孝望了望窗外,想起来溥洽,对朱棣说:“溥洽应该关了16年了吧,臣希望殿下可以赦免他!”

溥洽也是一位僧人,可在朱棣破南京称帝后,有人说他协助建文帝“剃发”出逃。

因此,溥洽锒铛入狱,可他16年了也没有透露关于朱允炆的半点下落,却在锦衣卫大牢受着非人的待遇。

其实,建文帝的生死,一直都是朱棣的“心病”,他害怕建文突然归来,所以一直想要找到朱允炆的下落,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在某种程度上,姚广孝请求朱棣放过溥洽,也是放过自己,他在劝昔日的好友放下心中的执念,安心做大明的皇帝。

一听到溥洽,朱棣面露难色,可还是答应姚广孝的遗愿。那时,姚广孝拖着早已油尽灯枯的身体,磕头跪谢。

这一磕,竟是永别!姚广孝结束了他传奇的“黑衣宰相”的一生,并以文臣的身份配享太庙,这是明朝唯一一个。

人才辈出百家争鸣_诸子百家人才_诸子百家后人

可是,姚广孝也给世人留下了一个谜团,那就是他到底为什么“怂恿”朱棣造反?是功名还是利禄?

姚广孝出生在一个“医学世家”,但他没有选择继承父业,而是出家成为一个僧人。可一个僧人诸子百家人才,却取了一个“道衍”的法名,他心中也有“道”。

果然,他又拜道士席应真为师,学习阴阳术数,佛道双修。

有人评价姚广孝,说他是一个具有儒家、道家、法家……诸子百家,佛教的复合型人才,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可却没有受到朱元璋的重用。

1375年,朱元璋召姚广孝入京,他以为自己可以施展才能了。然而,朱元璋却只赠予他僧衣,并没有授予僧官。

原因是什么,无人可知,或许朱元璋也听人说这和尚不一般,“好嗜杀”,怕他成为下一个刘秉忠。

那时,姚广孝心有不甘,却也只能另找出路……

诸子百家后人_诸子百家人才_人才辈出百家争鸣

皇天不负有心人,姚广孝终于等到了一个机会。在马皇后的葬礼上,他遇到了朱棣,两人交谈甚欢,结下了一段不解之缘。

1399年,朱允炆即位,在黄子澄等人的怂恿下,明朝第一次削藩开始。朱棣知道很快就会轮到自己,为了自保,他只能装疯卖傻来麻痹朱允炆。

这时,姚广孝建议朱棣起兵,无论是为了“靖难”,还是自保、为了家人都好……一开始,朱棣有些犹豫,怕打不过,但还是下定了决心起兵。

自此,朱棣继续装疯卖傻,暗中拉拢将士,勾结部队;而姚广孝则负责在操练兵马,打造兵器。两个人,一里一外,很快就拉起来一支队伍。

那时,朱棣与南军作战,而姚广孝则辅佐世子朱高炽留守北平城,防止敌人“抄后”。

果然,在朱棣奔袭大宁时,李景隆就大军压境,幸好有姚广孝的出谋划策,北平城竟以万余人的兵力坚守了整整两个多月。

等到朱棣回城支援时,姚广孝又趁着夜色,用绳子将将士吊出城外,与朱棣里应外合,大败李景隆之军。

诸子百家人才_人才辈出百家争鸣_诸子百家后人

在朱棣南下遇到困难之时,姚广孝也是多次提醒他,不必恋战,京城空虚,应该直捣黄龙。

听取了姚广孝的建议,绕道一路南下,果然过五关斩六将,跌跌撞撞就成为了明朝的第三位皇帝。

天下安定,朱棣封赏功臣,可姚广孝却什么都不肯要,甚至连皇帝赏赐的宝物也通通散发给老百姓。

每天,姚广孝只重复一件事,“白天上朝,晚上念佛”,无欲无求。

有人说,古代叛乱不是为了封官进爵,就是功名利禄,可姚广孝到底为了什么?难道是怕“兔死狗烹”吗?

我想:先前,姚广孝空有一身才华却无地可施展,也无人欣赏,直到他碰到了朱棣……而朱允炆的“削藩”,也给了他一个机会,于是他建议朱棣起兵。

或许,姚广孝只有一个理想,那就是“不负平生之所学”,证明自己曾经在这世上活过,或者说留名青史。

可起兵后,姚广孝才发现,战争也会给人带了很多沉重的后果,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他愧疚了……所以他散尽金银诸子百家人才,只为了弥补心中的些许愧疚,毕竟他也曾是个僧人。

声明:部分文章来自于网友投稿及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核实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