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思路

一、看题,识节日

提问:三首古诗分别写了哪三个传统节日?你是如何知道的?

提示:

1.借助诗题;

2.借助每首诗的第一条注释;

3.结合插图和诗中出现的相关活动。

板书:春节 清明重阳

二、读诗,知风俗

1.自由读诗,圈出春节、清明节 和重阳节这三个节日的风俗。

春节:放爆竹、饮屠苏、换桃符

清明节:扫墓

重阳节:登高、插茱萸

三、吟诵,悟诗情

《元日》教学

1.初读古诗,说感受

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说一说元日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热闹、喜庆、开心、欢快)

2.再读古诗,说画面

再读古诗,说一说你看到了哪些欢快热闹喜庆的画面?

叶沁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爆竹声喜庆的氛围当中,孩子们仿佛长大了一岁。

方家翊: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新春里,春风吹得身上暖洋洋的,感觉十分温暖。人们喝着屠苏酒,生活是那么的惬意。

3.探讨屠苏,想象说话

在古代有关传统节日诗句古诗英文,屠苏酒是宋朝人过春节时喝的一种酒,有一种习俗——小孩子先喝,传说是为了辟邪。

董一凡:老师,小孩不能喝酒。

师:那猜一猜,这种酒是什么酒,连小孩子都可以喝。

许钰强:我猜口味应该和我们的米酒差不多,这样,小孩子才能喝。

师:端起酒杯,想象一下,大人会对你说什么呢?

汲恒屹:新的一年里,希望你好好学习,快乐成长。

师:端起酒杯,你会对大人说些什么?

叶沁暄:祝爸爸妈妈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师:朗读诗句:原来屠苏酒里有着暖暖的爱,有着满满的祝福!齐读诗句。

4.紧扣“曈曈”,理解心愿

a.请两生读“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师总结: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进了千家万户,把光明、温暖和希望送到了千家万户。

c.补充王安石写作背景,理解“曈曈”所要展现的深层含义。

叶沁暄:我认为“曈曈”代表着光明与美好。诗人希望自己能够给人们带来美好生活,让人们能够安居乐业。

d.了解桃符:出示桃符图片,明白桃符是古代新年悬挂于大门上辟邪门饰,春联的前身。

e.理解桃符的作用:桃符可以辟邪、祁平安。象征着万象更新。

f.师总结——在《元日》这首诗中,我们看到了人们过年要放鞭炮,辞旧迎新;要饮屠苏酒,互送祝福;要换新符,万象更新。这样的春节多热闹、多喜庆啊!一起读读这首诗。

《清明》教学

1.轻读古诗,明心情

轻轻地读读《清明》这首诗,你从诗中读到了怎样的心情?(悲伤、难过)

2.研读一、二两句。

师:清明扫墓,是我们中国的传统习俗,用扫墓这种方式去祭奠、怀念逝去的人。也许,是恩重如山的父母师长;也许,是血脉相亲的兄弟手足;也许,是情深义重的伴侣朋友。这一天,每个人都沉浸在对亲友的思念之中,心情沉重,如同断了

魂一般。

a.请多生朗读有关传统节日诗句古诗英文,读出悲伤之感。

b.诗中还有哪些字词带给你这种心情? (欲断魂)

c.“欲断魂”什么意思?(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d.真的是伤心到极点啦。除了这个词可以感受到伤心、悲伤、忧伤以外,还可以从哪一个词感受到这份忧伤?(雨纷纷)

e.这雨纷纷明明是写的环境啊,怎么就能够感受到这种忧伤的心情了呢?这绵绵的春雨打湿了什么?(人们的心/人们的衣衫)

f.透过这个词,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细雨蒙蒙,打湿了整片山林,打湿了通往墓地的山路)

此刻,细雨纷纷,扫墓的人心情也如这细雨一般,湿漉漉的。诗人杜牧借景抒情,借着“雨纷纷”表达人们的心情!让我们再来读读一、二两句。

3.研读三、四两句。

a.请问诗人为什么唯独要问酒家何处有?他找酒家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刘尚:诗人一个人漂泊在外,非常的孤独,想借酒消愁。

鲁小鱼:雨打湿了衣衫,这时候喝了酒,可以让身上觉得暖和一点。

b.还是一杯什么酒?(消愁的酒/暖身的酒,更是一杯忧伤的酒)

c.指名读诗句,请两位学生合作着演一演诗中的情景。在表演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明白“遥指”就是指向远方,“酒家何处有”的意思就是何处有酒家。

d.齐读全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

1.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

九月九日: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忆:想念

山东:华山以东

2..学习一、二句诗。

a.感悟诗人的“独"。理解“异乡”“异客’

“异乡”指他乡,这里指长安城,长安城虽然热闹繁华,但是诗人身处他乡,举目无亲,他内心有什么感受?你能从诗句中的哪个字体会到? (独)

师:是呀,让我们一起随着诗人来感受这份孤独。

b.情景创设:

诗人来到大街上,人来人往,而他一

诗人路过大院,看见院中人家亲朋相聚,而他一

诗人出门郊游看见别人结伴,说说笑笑,而他

师:是呀,因为思念,诗人的内心是那样的忧愁,那样的寂寞,谁来读读这两句?

(指名读,齐读)

c.理解“倍思亲”。

诗人漂泊他乡,平日里常常思念亲人,如今面对良辰佳节,他感到更加孤独,哪个字最能表达他此刻与平日不同的思念?

理解“倍”是更加的意思。

“每逢佳节倍思亲”流传至今,仅仅指重阳节思念亲人吗?

说话练写:每逢××节,我便想起了××

d.再次齐读诗句。

3.学习三、四句诗。

重阳佳节,诗人就是这样深深地思念着自己的亲人,而他的亲人此时在干什么呢?

出示: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指名读)

师:他们在登高山,在插茱萸。登高是古时候重阳节的风俗,这种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师:你们了解茱萸吗?

董一凡:茱萸是草字头,是一种植物,书上注释说,这种植物香气浓郁。

师:菜萸是一种香气浓郁的植物,古人在重阳节有插戴茱萸的习俗。兄弟们今天都在登高,遍插茱萸时,少“我”一个亲人。此刻,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如果你是诗人的兄弟,在登高时,你会想些什么?

如果你是诗人,此时写一封家书给家人,你会在书信中写些什么?

师:是呀,千言万语都化成了: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齐读)

5.总结:短短的二十八个字,将道不尽的离愁,诉不完的相思,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同学们,今后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亲人,不要忘记故乡,月是故乡明呀!齐读全诗。

板书设计:

// 可爱作业

//常规说明

声明:部分文章来自于网友投稿及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核实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