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在悠久的中国历史之中,劳动人民对神的信仰一直十分深厚,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神学体系。

先秦到两汉的神话传说_先秦两汉诗歌_先秦两汉文选

同时,看似简单的表面之下,背后隐藏着各种具有中国独特价值的神话故事。

在先秦到两汉时期,人们对神的理解受到了众多思想文化和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以往的观念和想法发生了改变。

神的形象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以往“神”的神圣性在一定程度上消融。

在这期间,众多文献详细记载了在不同历史时期、历史背景之下,神的形象嬗变的结果,而这绝不仅仅是凭空产生的,与当时的社会状态有着很大的联系。

先秦到两汉的神话传说_先秦两汉诗歌_先秦两汉文选

一、先秦到两汉神的变化,暗指信仰的转移

在殷商时代,从普通的老百姓到位高权重的统治者。对神的崇拜几乎是狂热的,其中较为著名的表现就是占卜,通过占卜进行降雨降灾降旱的提前预测,为国家发展进行祈福。

王权和神权之间交汇融合的程度很深,国家的大事小事都以“占卜”作为准绳。

当时神的代表便是天,民间将看作神,对天祈祷从而表达自己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在这一时期,文献中对神的解释便是上天。

西周时期,随着战争发展,文化交融,天即是神,这种观念得到了普及,甚至被带到了官方用语之中,周王室承认了这种观念,而地方与中央对神的表达也得到了统一。

对神的观念真正开始具体形象的时期则是东周时期,《山海经》《楚辞》中对神的具体描绘,为我们勾勒出一个个形象鲜明的神仙形象。

先秦两汉诗歌_先秦两汉文选_先秦到两汉的神话传说

《山海经.大荒西经》:“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

神的具体概念不再是模糊不清的,而得到了一个个具体的解释。这些神拥有人类所不能企及的法力,但仍然居住在天上。

这些神仙的形象也与当时的社会环境相呼应先秦到两汉的神话传说,比如玉皇大帝等。这也正体现了人们对神的敬仰和敬畏,与对当时皇帝的敬畏拥有相似之处。

人们对神仙的敬仰不再是对神灵的信仰,慢慢的从神话中剥离出来,对神仙的崇拜与对特权阶级的畏惧是封建社会之中一个显著的特点。

这两者交相融汇,渐渐形成了一个体系完整,脉络清晰的中国神仙传奇。

先秦到两汉的神话传说_先秦两汉文选_先秦两汉诗歌

而周朝最为显著的礼仪等级制度便是周礼,清晰的划分了各阶级的等级。也从侧面强迫着人们去遵守这些礼仪制度,稳固了政权。

这是封建社会对神形象的利用先秦到两汉的神话传说,通过百姓对神明的敬仰,转化为对帝王的敬仰,让人们认同封建统治的正统性。

周礼还严格规范了祭祀神的礼仪,营造了非常庄重森严的氛围,把握了普通百姓的心理状态,目的顺从上天的旨意。

随着时代发展,人们的理性开始慢慢凸显,开始对天命进行思考,而不是一味的盲目顺从。人们开始信世界上的宇宙万物都可以进行归纳总结。

但这种思想发展到极端,便会迎来异化和扭曲,对神的过度神秘化描绘再次出现,其中较为典型的便是秦汉之初的阴阳五行学说、方士群体和民间巫术的各类奇闻传说等。

先秦两汉诗歌_先秦到两汉的神话传说_先秦两汉文选

秦汉时期文献中记载神形象的发展变化,又一次受到了社会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转变。

二、先秦两汉文化发展,神学承接影响

在先秦到两汉时期,众多文献记载了神学的嬗变,随着各个朝代具体情况的不同,神的形象也就相应的做出了改变。

在大多数的印象中,神仙往往是代表正义,善良一方的化身,而在先秦两汉时期,很多神仙的形象罪恶,可怕,丑陋的。

我国古代知名记载神仙怪事的文献《山海经》,曾经被称为“神话之渊府”。记载中国大量神仙的来源和关于他们的神话故事,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传阅。

先秦到两汉的神话传说_先秦两汉文选_先秦两汉诗歌

其中对神仙形象的描写大多数是山神,海神的描写,有完全人类为原型的,也有人兽结合的相互融合的神仙形象,塑造了四百多种神仙的形象。

由此观之,可以说神话形象经历了从动物,到半人半兽再到人的发展过程,这也反映了起初人类对自然的崇拜,再到后期将神形态拟人化,从侧面体现人类对自身的肯定。

战国时期的《庄子》一书主要是向我们传阅关于庄子学派的学说,但是在这本书中有很多关于神仙形象的描绘,传播了无欲无为的哲学观。

这种观念也直接影响了他的神仙形象,《庄子.大宗师》曰:“冯夷得之,以游大川;肩吾得之,以处太山;黄帝得之,以登云天。”

先秦两汉诗歌_先秦两汉文选_先秦到两汉的神话传说

在《庄子》中记载神仙形象大多具有飘逸清零的特质,心中往往保持着纯真至善之心,这与当时社会上所主流传播的神仙形象一致。

这一关于神形象的嬗变受到了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从以往对自然上天的狂热崇拜开始,渐渐内化到人类自身,对于我国古代神话的构建具有积极影响。

随着封建社会的政治构架越来越稳定,对神仙的描绘开始与特权阶级相重合,其中三皇五帝的描写便是很好的例子。

将皇帝描绘为真正的真龙天子,神话人们对他的敬仰,最大程度的强化人们对皇权的认同,对封建等级制度的认同,给予了皇权以神秘色彩。

当然,同时也对皇帝的各种行为进行了约束,例如“天人合一”思想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皇帝对自身的约束,通过不确定的天灾人祸以警醒皇帝的行为。

先秦到两汉的神话传说_先秦两汉文选_先秦两汉诗歌

神仙的形象在《列仙传》中得到了很大的进展,实现了神仙的修炼和晋级,其中介绍的各种各样的升仙途径,存在着暗示人们往向善的方向发展。

其中关于帝王乞丐在一些途径或者高人的帮助下,慢慢的得道升仙,成为世外高人的记载,使人们开始了寻仙问道的追寻,炼丹,求药。

寻找传说中的仙人等等这些做法开始在一些特权阶级流传开来,道教中的道士慢慢的受人追捧,社会地位提高也有这方面的影响。

通过对成为神仙途径的揭示 拉低了人们与神仙的距离,使得神仙形象更加亲民,也便于人们接受和认同,进一步促进了人们对神仙的敬仰。

朝代更迭之间,文献记载的神仙形象也开始嬗变,这是文献作者在情感和态度上的真实反应,是当时社会世俗层面最真实的体现。

先秦两汉文选_先秦到两汉的神话传说_先秦两汉诗歌

三、神仙随时代嬗变,影响广泛深远

随着时代发展,神仙形象的嬗变影响着中国艺术门类的发展,人们对于神仙性的信仰大多数是炽热,这种狂热的追求从而使得神仙形象被过为神秘化。

与神仙的形象关系最为紧密的便是中国古典文学之中的浪漫主义,对先秦文学产生了十分广泛的影响。

神仙形象在文学上的展现,庄子通过神话故事,对神仙形象进行美学描绘,构架了众多虚幻的神仙形象,这些神仙形象的美好,让人不自觉向往。

这使得庄子的散文产生了浪漫的光辉,更让人感受到了关于神仙形象的浪漫多彩,为后世对神仙的刻画描写提供了借鉴。

在诗词歌赋上,神仙的思想也得以继续扩张,他们往往在诗赋中描写关于对得道成仙的追求,从而抒发个人情感或表达政治目的。这与汉朝逐渐完善的封建等级制度相呼应。

先秦两汉诗歌_先秦到两汉的神话传说_先秦两汉文选

这些嬗变改变了原本的神仙形象,从开始较为刻板的形象,到后来更为立体全面,从而架构起了神仙体系,其中蕴含了极具中国特色的哲学观念。

而这些变化着的神仙形象不仅仅是在书本上无法进行变动的,他慢慢成为文学创作的源头,越来越多的人将自身的诉求寄托于这些神仙身上。

刚开始对神仙的祭拜也许只是为了表达对自然的崇拜和敬畏,以企图减少天灾人祸,后来人们对神仙的祭拜更增加了对自身的美好祝愿。

而对神仙的敬仰,更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对道德的自我约束的体现。在传统社会中,统治者常常通过严苛的政治制度来约束于民间的广大百姓。

广大百姓由于对神的敬仰和畏惧,便不自觉地对自身进行约束,这是神仙形象在社会生活中的体现。

先秦两汉诗歌_先秦到两汉的神话传说_先秦两汉文选

而在今天,这种对神仙的敬仰转化为对先祖的祭拜,进而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成为一种文化遗产,被先民所继承,慢慢地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庭伦理思想。

结语:

“神”形象的嬗变永远不是凭空形成的,经历了复杂的变化过程,其中是中国古代人民对神明信仰的变化,更是中国古代国情的变化。

无论是单纯的神灵崇拜还是参杂着政治目的,将神仙形象转化为天地的化身,还是演变为三皇五帝作为皇帝在天界中的“仪仗”,都是一个族群在历史发展之下的必然历程。

在今天,这种思想依然在各方面映射着,无论是自身道德感的约束,还是对天下鬼神的敬仰,它都在发挥着作用。

早已不知不觉中,这种思想已经慢慢浸润在中华民族的心中,在各个层面成为难以磨灭的精神标杆,帮助我们在宽阔的大道上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史记》

《山海经》

《楚辞》

《老子想尔注》

先秦两汉诗歌_先秦两汉文选_先秦到两汉的神话传说

声明:部分文章来自于网友投稿及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核实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