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不经意间的一言一行都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有时候这种影响真的可能会延续孩子的一生。一个好的老师,或许能够影响孩子三年五年,但是家长的影响力却是一辈子的。
在河南商水就有一个比较特殊的家庭,父亲一生信奉佛教,不断地去鼓励儿子学佛出家,儿子出家之后,夫妻俩人也先后出家修行,一家三口都在佛门为众生办实事,佛教化家庭的影响真是太大了。这个有福德的佛化家庭就是仁山法师一家。
仁山法师是我国目前一位年轻有为的名僧,一生精进不懈,戒行高洁,佛学造诣较高,曾多次受邀至国外讲经说法,影响广泛。现任丽水市佛教协会副会长、青田县佛教协会会长,青田温溪真宁净寺住持等职务。
1980年,仁山法师出生于河南商水,俗名叫吕卫涛。自幼天资聪颖,善根深厚,12岁因受父亲的影响接触佛学,1996年,在机缘成熟之际于江苏武进如来禅寺剃度出家,师从——慈亭老和尚。
仁山法师自小就生活在一个佛学文化浓厚的家庭里,父亲向佛至诚,乐善好施,除了在佛学的修持上精进不懈之外,还经常到寺院中与出家人交流佛法。
12岁那年,他刚放学回到家,就发现房间的书架上堆放了许多的佛经和佛像,第一次见到如此庄严的佛像心生欢喜,追问后才知道是父亲从白马寺皈依后带回来跟信众结缘的法宝。
父亲告诉他学佛的心得,并解答了一些关于世事变迁的难题,这让原本就喜欢思考人生的仁山法师充满了浓厚的兴趣,随手就翻阅了《觉海慈航》、《向知识分子介绍佛教》、《地藏经浅释》等数本佛经。
学佛初期,经父亲的点拨让他很珍惜这次学佛的机会,越听就越觉得喜欢,有时他还对着“西方三圣”的画像目不转睛的看了许久,反复的思考着宇宙究竟有多大,人生苦乐等问题。
上初中后佛学入门佛化家庭,仁山法师痴迷佛学就显得更深了,他除了学校的功课之外,其余的时间都花在诵读佛经上面,尤其是看到佛陀为太子时出游四门的故事,对他的启发更大。他经常一个人思考,佛教是什么?为何悉达多太子都能放弃名利去修道?隐隐约约的感觉到佛学正是自己真正要学习的功课。
父亲知道他的心思后,问他要不要去出家,并极力赞叹出家的殊胜功德。另外还表示,先成就儿子出家后自己再去出家,如果儿子不愿意出家,就把儿子抚养成人后也一定去出家。
仁山法师听了父亲的话后沉默许久,因为他知道即使自己不去出家,父亲也会去出家的,只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在仁山法师的眼里,父亲就像是一个出家人,每晚两三点钟,他经常会看到父亲起床做功课,感觉到父亲的心已经在佛门了。
看到同龄人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成家立业,仁山法师却遵从了父亲的话,独自走一条不平凡的修行路。1996年,初中毕业后他不再上学,在父母的陪同下踏上了出家之路。
仁山法师的父亲时常在河南佛协会做义工,与河南佛协副会长能先法师相识,因此把他介绍给能先法师。能先法师看到年轻人出家很高兴,期间为他提供了不少的便利,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量,最终把他送到江苏武进如来禅寺慈亭老和尚那里剃度出家,赐法名“仁山”。意指佛教后起之秀如人山人海。
仁山法师在即将要出家前,母亲虽有些不舍,但也能忍痛割爱,促进了这一段因缘。父亲送他去出家后心生欢喜,不久也在一座古寺剃度为僧,几年后,她的母亲也欢喜的在一处庵堂落法为尼,一家三口从此在佛门为众生办实事。
出家后,仁山法师一边学习佛门礼仪,一边随众上坡劳作佛学入门佛化家庭,另外还抓紧研习佛典,对佛学有了进一步的认知。因为在修学上勤奋刻苦,颇有悟性,深得师父喜爱。1998年,他随弘法团出访欧洲,参加佛教音乐文化交流活动。
2001年,佛门泰斗本焕长老在五台山碧山寺传戒,受戒的僧侣络绎不绝前来,仁山法师去受了具足戒律,成为合格的比丘僧。同时受本焕长老的智慧启发,信心大增,豁然开朗,犹如穷汉进入宝山一般。
同年,仁山法师因求法若渴,前往新加坡学习讲经,学习之初,他就立下终生讲经的志愿,他还说“弘法是家务,利生为事业”,此是出家本分,岂可推卸。”学有所成后,仁山法师本着同体大悲之心入世为大众讲经说法,因为说法特殊,通俗易懂,广设方便,深得信徒们的喜欢与爱戴。
此外,仁山法师还曾多次受邀到各国说法,弘法足迹踏遍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泰国、澳洲、印度、斯里兰卡、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等国。所到之处,仁山法师皆提倡“佛法不离生活,生活即是佛法。”的修行理念,以期佛法普遍推广,服务社会,利益信徒不计其数。
出家二十余载,仁山法师一直主张“低调做人,主动做事,多发心为众生办实事”。同时,法师在弘法的生涯中本着同体大悲之宏愿,热衷于公益活动,率弟子从事赈灾、扶贫、助学等,深得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赞誉。
现如今,仁山法师担任丽水市佛教协会副会长、青田县佛教协会会长、青田温溪真宁净寺住持等职。另外,为了弘法需要,广设方便,仁山法师还开设了网络说法平台,希望通过佛法能利益更多的众生,让每个人都可以认识到最真实的佛教。
声明:部分文章来自于网友投稿及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核实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