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观看更多
更多
正在加载
正在加载
退出全屏
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视频详情
林平珠
福建省泉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小学英语教研员,福建省小学英语学科教学带头人,福建省义务教育英语学科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泉州市名师和学科教学带头人培养对象导师。2020年和2022年分别获得福建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和一等奖。主编和独著2本专著,10多篇论文和教学设计发表在CN期刊和核心期刊;主编教辅《新启航》在教材实验区使用;参与初中、小学教材的编写与修订。
本文刊载于《小学教学设计》(英语)2023年第6期
摘要:《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文化意识作了顶层设计,并系统地建构了我国的英语课程文化教育图谱,明确了文化意识培育的宏观目标指向,初步形成了微观内容,厘定了文化教学的实施路径。在文化学的视域下,融于英语学科的文化教育教学是基于具身认知的文化体验学习,是学生从文化认知、文化体验走向文化自信的有效路径和方法。
关键词:新课标;文化教育;文化意识;文化图谱
英语作为一门外语语言学科,是传播人类文明成果的重要载体,对中国走向世界、世界了解中国具有重要作用(教育部,2022)。英语学习一直面临纵向的文化价值选择和横向的中西方文化价值冲突的挑战,因此,作为一种顶层设计,《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将文化意识定义为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体现了其在英语学科中的重要地位。
一、文化意识培育的目标指向
文化意识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鉴赏,表现在新时代学生对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的选择。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在英语教学中落实文化意识的培养必须依托语篇,通过有层次的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比较与判断、调适与沟通、感悟与内化语篇折射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文化现象,并将知识转化为良好的道德品格、人文修养及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从学生的角度来说,文化意识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增强家国情怀,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坚定文化自信;有助于了解世界不同国家的优秀文明成果,树立国际视野,比较文化的异同,发展跨文化交流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价值观(教育部,2022)。因此,从文化学视域看新课标描绘的文化教育图景,可见其宏观目标指向明确、微观内容框架初现,培育文化意识的实践路径清晰可见。
二、新课标的文化内容体系建构
文化是一个综合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具有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泰勒,1988)。自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国英语课程在知识教学领域的研究积淀颇丰,而基于课程的文化教育研究则相对匮乏。因此,新课标建构的英语课程文化教育内容体系,无疑是一种突破和创新。
在课程六要素中,文化知识有着其本身的内容与内涵(见表1)。在文化教学中,将中西方的文化知识点合成“知识结构块”,是构建文化内容体系的有形抓手。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组织具体的英语课程文化学习内容时,应聚焦主题,实施情境化、综合化的学习任务,设置富有逻辑关联的系列文化教学活动,整合文化学习内容资源。培养学生初步具有观察识别和比较中外文化的意识和能力,感知和体验文化的多样性。在理解中外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料时,要挖掘、发现和感悟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体现爱国主义情怀和文化自信。
三、新课标文化意识培育的实施路径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心智尚未完全成熟,人生观、价值观尚在形成的过程之中。新课标在教学建议部分厘定了文化教学的具体实施路径---“学生围绕主题学习并获取新知,通过自主或合作探究意义并解决问题,从基于语篇走向深入语篇和超越语篇的学习,确保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文化意识建构和学会学习的成长过程。”因此,它的途径应该是全方位、多靶向、立体化的。如外研版新标准小学英语教材中蕴含的文化因子十分丰富,教师在备课时要对语言背后的文化加以梳理、提炼和整合,不但要备语言,还要备文化(姜建宇,2021)。现以外研版新标准《英语》(三年级起始)四年级上册的文化知识梳理表为例,梳理文化知识的分布(见表2)。
学习文化知识是英语课程不可或缺的环节,文化知识的学习是知识的积累和拓展,更是有层次的语言实践活动。教材的编写旨在通过传授传统文化知识,丰富文化体验,让学生理解文化意涵,感悟优秀文化魅力,通过融入与渗透优秀文化进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文化意识。
(一)聚焦主题,拓展文化内涵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内涵是丰富而多元的。教师要有文化育人的“眼睛”,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和辨别中西文化的异同。如以姓名文化为例,在课堂教学时,可以从如何介绍自己的姓名和得体地询问他人的姓名开始。英语中的姓名名在前,姓在后,与我们汉语的表达不同。这样就涉及汉英两种语言中姓名结构和次序的对比:中国人和西方人姓氏的来源差异、英汉语言称呼系统的异同、英语国家中女子结婚前后姓氏的变化等。下面以本区域使用的三个版本小学英语教材中主线外国人物的名字为例,介绍其姓名由来、原始意义、内涵等(见表3)。
英文姓名文化教学能帮助学生了解英文姓名的文化内涵,丰富文化知识,增强文化意识。此项主题教学以全新的文化视角切入课堂教学,对其文化含义的挖掘渐次展开,进一步焕发课堂生机,促进学生对英语语言的认知,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二)始于生活,重在文化体验
文化学习既是一个“知”的认知参与过程,更是一个“行”的身体参与过程(武银强武和平,2022)。文化体验源自衣食住行,学习工作,教学中要在具体的语境中对语言和文化符号进行感知、体验和运用。如以饮食文化“ food”为主题的外研版《英语(新标准)》(三年级起点)五年级下册 Unit 1 She had eggs and . 一课中,面对虚拟的英国各种食物,教师以短视频等多模态教学设计活动,通过课堂体验,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见图1)。
从图中可以看出,学生以动感十足的chant方式复习对话话轮,激活已有的知识储备,发散思维。首先关注文本,以问题为导向,从自主阅读中获取文本信息;然后在理解英国三餐的同时,借助视频拓展了解不同国家的早餐,了解传统中式美食和地方菜;再次通过观看视频和借助韦恩图,对比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培养学生对比分析归纳的思维品质。最后通过学生合作学习,调查同伴的饮食根据均衡膳食金字塔图为参考,以学生的体质特点为基准,相互给出饮食建议,认真分析和制定健康的饮食计划。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走出封闭的课堂文化,通过自身的参与来获得真实的体验,在真实的文化语境中完成语言实践任务,在体验和探究中感受不同文化的碰撞,感受文化差异带来的真实的文化意识并最终发展跨文化交流能力。
(三)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作为英语老师,我们不仅要积极的培养学生去认知世界文化中西方姓名文化对比,更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一种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去发展学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以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知识为例,呈现文化传承的厚度。中国传统节日有自己的节日意涵,习俗、诗词等承载了鲜明的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标志,诠释出中华文化深厚的底蕴。如外研版《英语(新标准)》(三年级起点)六年级下册 6 Unit 2 一课中,以节日群文阅读的形式诠释了中华传统节日文化“”为主题的四个节日:中秋节、春节、重阳节和端午节,教师通过板书设计体现如下要素(见图2):
1.提炼节日意象,引导文化传承。
中国传统节日有自己的节日意涵中西方姓名文化对比,端午节念屈原,思爱国;中秋节赏明月,盼团圆,寄思念;春节迎新接福求丰年……这些千百年传承下来独具中国特色的节日意象,都在唤醒着人们的文化认同和归属感。教学过程于细节中以节日文化的一些标志性元素来呈现思维导图,以鲜活直观的形象让学生对节日印象更深刻。
2.扩展文化视角,彰显文化魅力。
以视频展示诗词中生动的节日文化,以模态教学展示诗词中节日文化的多元性,用诗词的优美意境赋予节日更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中国传统节日提供了多角度的文化解读,彰显了文化的魅力。
3.立足文化输出,增强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永续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通过语言活动向外国人介绍中国文化,让学生在介绍和分享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增强文化自信,形成中华传统文化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更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
四、结语
文化教学是一个感知、体验、交流的过程,是塑造内在人格和外在行为的过程。青少年时期是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展的重要阶段,文化意识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固本培元、凝心铸魂,提高鉴别、鉴赏异国文化的能力。着眼优秀文化精华,增强文化自信,使英语课程对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产生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泰勒. 原始文化[M]. 蔡江浓,编译,杭州:浙江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1
【3】 姜建宇. 国际理解视阈下小学英语“双文化图式”的构建[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2期
【4】 武银强,武和平. 《以文化人——文化教学的课标理念与课堂实践》[J]. 英语学习, 2022(5)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声明:部分文章来自于网友投稿及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核实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