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师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内涵博大精深,蕴含其中的丰富思想道德资源,不仅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还能为我们提供生存智慧和道德原则。奋进新时代,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优秀传统文化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益借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与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的。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在中国大地上探寻适合自己的道路和办法。”一定意义上说中华奋进 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中治国安民与安邦兴国的思想,体现了古今共通的治国理政之理,启示着我们当今治国理政的新探索。
从社会治理层面来看,中华文化自古就有“民惟邦本”“政得其民”之说,并形成了以民为根、以民为本、关爱苍生等思想内涵丰富、实践价值日益健全的民本思想。新中国建立后,党高度重视国家和社会治理,以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为总目标。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时刻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寻找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凝聚起社会各界的共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一执政目标与宗旨,与古已有之的民本思想既一脉相承,又发扬光大。
从生态治理层面来看,古人追求自然和谐,讲求“天人合一”“以德配天”,提炼这些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的深邃智慧,可为生态治理提供有益的价值借鉴。党的十九大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坚持绿色发展,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特别强调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从政治治理层面来看,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为政之理、治吏之道为新时期治党治吏提供了历史镜鉴。比如,习近平总书记用“不矜细行,终累大德”勉励党员干部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坚守正道、弘扬正气;用“物必先腐,而后虫生”要求党要一贯坚持鲜明政治立场,坚持廉政建设;用“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强调要“严明政治纪律、严守政治规矩”等等。
优秀传统文化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价值支撑
中国人自古就推崇“协和万邦”“亲仁善邻”“和而不同”“兼爱非攻”的和平思想,这些思想传承造就了我们在对外关系上,主张吸纳百家优长,“强不执弱”“富不侮贫”“协和万邦”的精神。当今世界,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人类的角度,对中华伦理传统中的“大同理想”进行了创新性发展,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提出“主权平等”“共同安全”“共同发展”“合作共赢”“包容互鉴”“公平正义”和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等主张,以此为基础,中国政府在国际事务中坚定不移地推行和平发展道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作为当代中国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和全球治理的一种坚定努力的成果,既是历史的选择,也是现实的选择,更是价值的选择,展现了我们国家与世界各国人民携手共创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中华奋进 传统文化,也是对中华传统文化中推己及人思想的最好升华与传承。
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根基与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深刻阐释了中华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联系,指出“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了独特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有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有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认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中华传统文化历来强调“人性善则行仁政,而天下来归”,其“仁、义、礼、智、信”等伦理思想核心,包含着清正廉洁、忠诚担当、修身成人、经邦济世笃实守信等传统文化道德的精华。
从传统的德性文化中吸取借鉴其注重整体、强调人伦、讲求诚信、追求和谐、崇德重义等超越时代永恒性的道德观念,是我们推进个人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建设,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共同构建和谐、美好社会必不可缺的民族传统资源。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基地特约研究员)
声明:部分文章来自于网友投稿及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核实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