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如何保留传统文化 自古以来,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就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着世界, 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和旺盛的生命力,正如撒切尔夫人所认为的那样,中国的文化能“逢凶化吉” 、“遇难呈祥”。与此同时,当今世界全球化也已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 当全球化给我们带来不少便利与好处的时候,我们中国的文化也正受着外来文化的冲击。 面对这样的境况, 我们应该何去何从? 就从节日方面来说,目前几乎所有的传统节日,都不可避免的陷入了名存实亡的困境。这是必然的吗?多年来人们就一直在感慨传统节日的味道越来越淡,只有当 “节日”被“假日”代替之后,我们才被节日时期的消费以及旅游的狂潮所影响。 在传统节日渐渐被人淡忘的同时,洋节日却在我们的国土上席卷而来。 就从我的身边来说, 我的同学们在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等等洋节日, 都会做一些相关的庆祝活动或者外出。 一个黄皮肤讲汉语的中国人在没有任何宗教或者历史原因的情况下, 过圣诞节,过感恩节,确实有点让人觉得匪夷所思。根据调查显示, 对于大多数漠视本土传统节日而推崇洋节日的年轻人来说, 他们完全不知所以然的圣诞节等节日也诸如好莱坞大片、 可口可乐等一样,其实只是来自西方的时髦的消费品,这也都归结于全球化。
来自我们国家自己内部的因素也渐渐影响着我们的传统文化。 举一个最具民族代表性的文化——文字。汉字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最珍贵的东西,几经磨难传承了千年仍旧存在。然而到了 21 世纪,网络语言的泛滥给汉字的传承带来巨大的打击。网络语言中充斥着各种奇怪生僻的文字符号, 语法错误屡见不鲜, 千奇百怪的缩写和文体以及中西方文字的混用更是遍地开花。作为一种流行文化, 网络语言已经遍及我们生活里的各个角落, 被大多数人尤其是青年人所接受,这样的情形无疑会对汉字和汉语的传承造成巨大的损害。 可能,有些传统文化存在一些封建的、 不积极的内容, 但是对于传统文化, 我们仍应保持这样一个态度,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中国传统节日如何保留,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 积极向上的内容, 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和剔除。同时,我们一方面要弘扬民族的传统文化,一方面要吸取外来文化中的优秀成果。 在对待外来文化问题上,国粹主义和崇洋媚外都是错误的、不可取的。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一分为二的观点和实事求是的科学分析方法来对待外来文化中国传统节日如何保留,这正是我们今天开放的中国对待外来文化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声明:部分文章来自于网友投稿及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核实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