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药各的文学味口于天任(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摘要】中药名文学源远流长,一方面是因为中药本身作为中国古典文化的组成部分难免和文学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另一方面经历了数千年的文人的宣传和推进,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文人同时熟悉中药历来已成习俗,这也为中药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推根溯源,中药文学起始于魏晋南北朝,经唐宋的延绵发展而至清朝已形成大统。中药名的文学味体现在具体的文学载体中,最典型的也即是诗词对联和信件。本文试从这些典型载体出发,以此中呈现的这些中药名来展示中药名的文学味。【关键词】中药名;文学味;诗词;对联中药名相差悬殊,却也不乏文学味十足的药名。一般来说,中药的取名都有一定的来历和意义。当然这其中又有不同的类别。最具有代表性的几类是以形状命名、以颜色命名、以气味命名、以滋味命名还有就是以季节或者药效命名。此外还有多类,不一而论。形状命名的比较常见,最典型的就是人参。以颜色命名的我们熟悉的是红花和黄芩。以气味命名的是各种香,木香、沉香和麝香。再者就是以滋味命名的甘草和酸枣仁。季节命名的首推夏枯草和忍冬。至于药效命名的就更多了,金银花和益母草可作代表。

中医药中的文学_中医药文学作品_中医药文学进校园手抄报

也正是因为这些名字含有丰富的内涵和意义,所以千百年来一直为文人墨客所推崇,并把它们贯之于诗词、小说、对联、信件甚至笑话中,也因此形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独一无二的中药名文学。非古有之,中药名文学发展到近代也自有它的趣味和魅力,更当为世人所关注。一、诗词中的中药名关于中药名,在唐宋诗词之前,最值得一提的是屈原的《离骚》。众所周知,《离骚》中屈原描绘了大量的草木,而这些草木其实也就是中药。一部《离骚》几乎随处可见芳草中药,白芷、木兰、宿莽、菌桂、薜荔等不一而足。之后此风更是疯长之势,多以双关谐音中药名人诗词。“ 连贵为皇帝的简文帝萧纲也有此类诗留史:‘ 烛映合欢被,帷飘苏合香。’ 他作为宫体诗人,这首诗却极有意境而非官体的泛泛而谈。” 唐朝大诗人李白亦有:“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的佳句。此后众位诗人更是不遗余力将中药入诗词中,方使中药文学的发展得以连贯。药名一般是两个或者三个字,和人名很相似。古人常有作嵌名诗或者嵌名词,传为美谈。这和之前的双关谐音又不尽相同。中药名被人所熟悉之后,便也和人名一样,常会人诗或入词。宋代扬州人陈亚,据说特别擅长药名入诗中医药中的文学,生性幽默,写过一百多首药名诗。

中医药文学作品_中医药文学进校园手抄报_中医药中的文学

其中最为人传诵的有:“ 风月前湖近,轩窗半夏凉。” 当然作为文人,诗词本是一家,也因此,陈亚也做了不少关于中药名的词,最为人称道的是三阙《生查子》。举一阒为“ 相思意已深,白纸书难足。字字苦参商,故要槟郎读。分明记得约当归,远至樱桃熟。何事菊花时?犹未回乡曲。” 堪称中药词经典。二、对联中的中药名对联也是中华古典文化的精髓。一方面对联自古至今一直未曾消歇,这从我们过年必要贴春联可见一斑,这可以说是不分阶层和等级的大众文化。另外一方面,对联的功效并不仅仅是为了新年辞旧迎新,更重要的是它形成了一门专门的文化。现在有些大学里甚至专门开辟了这一个专业来弘扬中国古典文化。从这一层次来说,包括一些文人墨客书屋中所悬挂的对联可以看到,这又成为了一种较高层次的精神追求。而对联由于字数较少,所以要求也就更高。所谓浓缩的都是精品未必全然正确,但是在对联这一载体来说,精炼却是基本的要求。由于字数少,古籍典故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所以现在过年所贴对联常常明白如话,因为这更为人所接受。在这种情况下,中药名对联便成为了一种独特的存在。因为中药名一般都有深层的文化内涵,常常有着独属于自己的内涵和意义。再者中药名简洁,常是两三个字组成,更方便入对联。

像例,是广为人传诵的就有不少好联,一方面中药名对仗工整,另一方面又非牵强倒入,而有着自己的文化内涵。此方面可举几联为例。其一:“ 牵牛耕遍生地熟地,白头采尽金花银花。” 其二:“ 一阵乳香知母至,半窗故纸防风来。” 二者都颇具生活气息,牵牛耕地,白头采花也好,或者乳香母至,故纸防风也罢,写的都是生活中的事,又巧妙地嵌入了中药名。前者的生地熟地、金银花,后者的乳香、故纸都运用的贴切自然。尤其后者,更是让人避中药名而想舐犊情深,感慨油然而生。三、信件中的中药名中药名入信,自古至今也已屡见不鲜。当然相比之下,古代更为常见。“ 据说古时有一名妓久盼自己心上人不归,相思难抑,于是就写了一封信表达自己的心意:夏,岂不当归邪?谁使君子,效寄生缠绕他枝,令故园芍药花无主矣! 妾仰视南天星,下视忍冬藤,盼不见白芷书,茹不尽黄连苦! 古诗云:豆蔻不消心上恨,丁香空结雨中愁。奈何! 奈何! ’ 在这封信里,每一句都嵌入了中药名。整封信读后,眼前浮现的是一个为相思而消瘦,眼前一景一物都使她想起自己心上人的痴情女子形象。她疏于梳洗中医药中的文学,浮云白日皆不在心上,只心心‘ 槟榔一去,已过半念念盼郎归。” 如果单纯地写对心上人的思念,估计不会引起什么共鸣。

而这样夹杂着中药名的信读过,有才思有情思,纵是铁石心肠的男儿怕也要忍不住动容吧。而这中药名宣泄的情感,据说也有一个美好的结尾。值得庆幸的是她的心上人终究也是有才有心来懂她的。这段为人传诵的唯美姻缘,中药名当真是功不可没。四、小结中药名文学的发展有目共睹。它有千余年的古典文学作基础,更有着历代文人墨客孜孜不倦的努力和贡献。作为一种被人所广为接受的文学,它也有着众多的载体。如上文所分析,诗词因着传颂的方便和社会的普及,毫无争议地成为了它最大的载体。其次对联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部分,也积累了不少了中药名,并因着它的经典而代代相传。信件中的中药名总是含着一种莫名的哀愁和凄美,像是蕴含了中国文化历史上沉淀的所有情感的宣泄,不仅是爱情,还有友情和亲情。除此之外,小说中的中药文学也有着自己的发展轨迹。最著名的是近代名著《红楼梦》中所记载的,从中读出的不仅是延续了千余年的中药文化,更是浓浓的人情世俗和文化积淀。当然,除了正统的高雅的中药文化,还有一些游戏的没有实际意义的中药学文化。这一部分不可避免地会被否定,然而它毕竟不是全部。所以对于中药名文学,我们要持一个客观的态度来对待。宣传中药功效或者继承中国古典文化,这都是在文化范畴里我们力所能及的事。【参考文献】【1l 陈贻廷.药名文学的源流、传承原因及评价町.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02).【2】顾盛杉.中药名的文学味Ⅱ】.中文自修,1995(10).【作者简介】于天任( 1991一) ,男,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2010级中医学专业学生。——《43瓣一青春岁月№呈喜生__月下万方数据

声明:部分文章来自于网友投稿及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核实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