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中国历史,我们会发现宗教很早传到中国来了,但中国人居然无动于衷。

西汉末年,佛教就传过来了,在隋唐的时候基督教、伊斯兰教也传过来了。也就是说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这世界三大宗教在中国已经传播了上千年,但是中国并没有变成一个宗教国家。我说的中国人为什么不信宗教是指宗教没有成为上层建筑,没有成为国家的意识形态。虽然有人信宗教,但那是民间的自发行为。但宗教在别的地方影响力却大得多,比如说中东地区,波斯人以前信仰的是摩尼教、拜火教为什么有人说儒学是宗教,后来伊斯兰教传过去之后他们就改信了伊斯兰教。塞尔柱突厥人以前信萨满教,后来皈依了伊斯兰,演变成土耳其;我们新疆维族人原来不信伊斯兰教的,原来也是信仰各种各样的宗教,萨满教、摩尼教、佛教等等,但是最后被伊斯兰教统一了。世界上很多地方都出现过宗教对民族意识形态的重新洗牌,即宗教传进来之后马上以摧枯拉朽的姿势就把当地人给征服了,但是为什么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花了上千年的时间却没有能把中国人给征服了呢?原因可以从以下方面来看,一是我们中国的文化的初始基因中不适合宗教信仰传播的部分;二是宗教在中国传播的时机不对;三是儒家文化是一种土生土长的内生性文明,与古代本土的经济、政治、社会生活天然契合,外来文化很难插足。

我们的初始基因里就包含着,天然的不适应宗教传播的那种文化土壤。这种不适应的东西叫什么呢?叫作理性,这个理性不是古希腊那种建立在概念和思辨基础上的理性,而是另一种理性,一种建立在生活经验基础上的理性,李泽厚称之为“实用理性”,金观涛称之为“常识理性”,什么叫常识理性?就是把感情方面的常识认为天然合理,把人人都具有的自然感情当做合理性的终极来源。

在宗教的世界,人的行为合理性的来源于神的启示,来自于神的经典,《古兰经》《圣经》是人行为正当性的来源。在中国人的精神结构里,我们早就有正当性的来源,这个来源就是人的自然感情和生活经验。

中国人在外国人看起来是一个很神奇的国家。比如说,古代中国规定,父母去世之后儿女要守孝三年,为什么要守孝三年呢?为什么不是一年、两年或者四年五年呢?

有一次孔子的学生宰我问了他这个问题,如果守孝三年的话岂不是那三年什么事都做不了,岂不是要荒废礼和乐了?宰我的意思是,不用守那么长时间,一年或者更短的时间就行了,这样的话,我可以空出更多的时间来学习礼和乐,礼和乐不是老师您一直提倡的吗?孔子回答,为什么我提倡守三年呢?是因为,当你降生之前母亲十月怀胎,那个时候你完全要靠母亲照顾,当你降生之后,有差不多两年左右的时间片刻也离不开父母,父母在你身边一直在呵护你、陪伴你,加上十月怀胎,有三年左右的时间父母一直时时刻刻陪伴你呵护着你,所以当父母去世的时候,你也应该陪在去世的父母身边三年。这就是为什么要守孝三年。

儒教是有神论吗_为什么有人说儒学是宗教_儒教是不是宗阅读答案

孔子讲要守孝三年,没有说这是神的意思或者这是天的意思,也不是哪一本经典告诉我们的,而是人之常情,他诉之于人的生活经验和感情常识,所以,守孝三年具有合理性。大家不要小看论语当中的这个故事,这个故事包含着我们中国人的精神结构当中很重要的、很核心的、很实用的一个元素——常识理性。

世界各民族都提倡道德,但什么是道德?按照康德的说法,道德,是指“向善的意志”,这没毛病,而问题是“什么是善”,各民族却有完全不同的解释。古希腊人认为,智慧就是善,人们之所以作恶,是因为他们不具备分辨善恶的智慧。基督教则认为,被上帝救赎才是善,所以,人活着就要赎罪,才有机会得救。佛教则认为,去除人的欲望,六根清净,才是善。我们中国人认为,道德上的自我圆满才是善,这又转回来了。

其实,对中国人来说,“道德”“善”都是指向同一件事情,即我们行为正当性的依据究竟是什么?在儒家的心灵世界中,正当性来自人的自然感情和人性。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吗?食、色,性也。儒家是天然的承认这些情感的合理性。我这里说的儒家是先秦的儒家,是源头上的儒家,后来宋明理学所代表的儒家要保守得多。

情感的合理性的承认到什么程度呢?可以超越法律。

《论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叫做叶公的人对孔子说为什么有人说儒学是宗教,我们的家乡有一个很正直的人,他正直到什么程度呢?他的父亲偷了羊,作为儿子的他去检举了自己的父亲。你看,这个人多么正派,大义灭亲。孔子怎么回答的呢?孔子回答,我的家乡也有正直的人,只不过和你的家乡不一样。我们家乡的正直是这样的,父亲为儿子隐瞒,儿子为父亲隐瞒,“父为子隐、子为父隐,是为直也”,这才是正直。

儒教是有神论吗_儒教是不是宗阅读答案_为什么有人说儒学是宗教

大家想一想,为什么亲亲相隐在孔子看来是正当的呢?这里面有情感的逻辑,有情感的常识。作为一个人来说,他最亲近的人最重要的人,不就是父母吗?当自己的父母犯了罪的时候,也就是最亲近的人犯了罪的时候,大义灭亲是特别的痛苦,这是人性,既然这么挣扎、这么痛苦,那就不要去做。按人的天性来说,人不想把自己的父母送到监狱里面去的。所以,正直应该建立在不扭曲人性的基础上,并且这不是部分人的人性,而是普遍的人性。那么,亲亲相隐就具有正当性,就是道德的。法律应该适应普遍的人性,如果你不适应普遍的人性,那你的法律就是恶法。这是儒家对善恶的理解。

儒教是有神论吗_儒教是不是宗阅读答案_为什么有人说儒学是宗教

后来,唐朝在法律里面明文规定,检举父母和祖父母不但无功反而死罪。“诸告祖父母、父母者,绞”。为什么这么规定?因为你“忘情弃礼”,违背了感情常识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道德规范。《唐律疏议》的完整解释是这样的:“父为子天,有隐无犯。如有违失,理须谏诤,起敬起孝,无令陷罪。若有忘情弃礼而故告者,绞”。

当然,儒家思想不是一成不变的,孔子创立以后,经历了董仲舒和朱熹的改造,开始加入了超越性的元素,但儒家整个的精神气质仍然是世俗的,仍然保持着强大的常识理性。众所周知,孔子对鬼神的态度是敬而远之,本质上就是不信神。对孔子而言,道德的终极来源一定是人们感受得到的东西,他对道德的表述方式是,摆事实、讲道理,谈生活,论人性,绝不诉诸看不见摸不着的神秘客体。

宗教里面的神,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怎么可能代替父母而成为人们心目中最重要得呢?对儒家来说,神并没有实实在在的给与人恩惠,却要求所有人膜拜它,这是反常识、反人性的。它是否存在,都是一个问题,“子不语怪乱力神”,很能说明孔子的无神论倾向。儒家的爱恨情仇都来自清晰可见的现实世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不朝向天上,而是朝向世俗世界的成王败寇,现实得不得了!具有这样精神气质的民族,怎么可能匍匐在神面前呢?

当儒家思想这样一种具有无神论气质的学说,从西汉开始成为了国家意识形态(那时,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尚未诞生),并且长时间的加以强化之后,积累起了深厚的传统力量。这种力量可以从两个维度来看。从时间上来看,儒家学说产生了八百多年后,佛教才传入中国;而基督教和伊斯兰更晚,滞后了近一千四百年。这样一来,在中国人的思想盛宴中,每一个位置几乎都被中国传统思想所占据,宗教很难挤进来。用今天的话来说,中国人的带宽不够用了。

从功效来看,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需要一套驯服人身上兽性的思想工具。所有的思想工具,无论是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儒家思想,都有一个共性,叫人克制。克制欲望,是驯服人身上兽性的主要方式。宗教确立了各种清规戒律,儒家则确立了伦常秩序和礼仪规范,他们的目的不同,但客观上的作用相似,都通过抑制人的欲望,让人变得文明。这一过程,文明世界有一个词来表达,教化。

儒教是不是宗阅读答案_儒教是有神论吗_为什么有人说儒学是宗教

由于在宗教传入中国之前,中国已经有了儒家思想这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化工具,已经把中国变成了礼仪之邦,如果再把宗教引进来,上升到国家意识形态的话,就与儒家思想产生了功效上的重叠,一来也没必要,二来与无神论的儒家思想严重冲突。只有当儒家思想解决不了时代的难题时,才会有对儒家思想的反省和对宗教的借助。

比如,魏晋玄学的出现就是基于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的情形,知识分子开始对儒家思想第一次进行反省和批判,其方式是把道教跟儒学进行整合,出现了魏晋玄学。后来,五代十国的割据加上北宋灭亡,中国人被迫第二次衣冠南渡,于是第二次开始反省儒家思想,这次反省的方式是把佛教融合到了儒学当中,出现了程朱理学,完成了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文化大整合。从这个角度来说,朱熹是明、清两代人的灵魂工程师,思想界的超级大牛!

即便在这些对儒家思想的改造当中,儒家思想依然是主轴,宗教也只是起到辅助的作用,儒家思想的世俗特色有所削弱,但没有从根本上被消解,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的世俗情怀仍然在每一个士大夫心中荡气回肠。(待续...)

关注历史魏道,换个角度看历史!

声明:部分文章来自于网友投稿及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核实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