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讲道家学说讲的好_道家说最有灵性的动物_道家内丹术去哪学

修仙与修道说的一回事,强行来区分,不过是修道有成后修仙。佛家重性,道家性命双修。修行的方法虽多,正统的方法都是大同小异,如果说另寻捷径,那是不现实得。

对于修行理论上的东西,太多太多。喜欢修行的朋友,在网络上略一搜索,就会出现自己想要的。无论喜欢道还是喜欢佛,都离不开修行,也就是“打坐”。

目前来看,“打坐”就是修行,事实是这样吗?简单来说,打坐就是寻找入道的门槛。也是检验修行人悟性得一种方法。人在静下来时,才能参悟天机。没体验过的朋友找个时间体验一下。

道家说最有灵性的动物_道家内丹术去哪学_谁讲道家学说讲的好

常人初坐,尚不明确,气与炁的区别,其实很简单,后天和先天而已。这么多的词汇来区分到底对不对,其实不应该来划分,因为都是相辅相成的。前辈圣贤留下许多与修行有关的词语,一方面是为了找寻有慧根得人,另一方面是让后来的修行者明白,道是在于悟,而非学也。简单说几个与修行有关的词,“筑基”“小周天”“大周天”等等等等。所有修行的词汇,都是在修行过程中,道行精进后经历的过程。

后天气与先天炁,外循环与内循环。后天气呼吸之气,先天炁胎息之炁。后天气转化为先天炁,要一个炼精化气的过程。道家所说的精气神是也。

从修行的角度看,人的“心”可以影响身体,身体未必能影响“心”。心静了下来,身体如影随从的也静了下来,心静不下来,就算身体不动,那不也是“天人交战”吗。

当盘腿打坐时,心静了,身体就安稳,也很软很听话。心不静,盘腿打坐,自己找虐。希望大家在心不静的时候,不要勉强上座。轻了身体遭罪,重了身体会遭受损失。

后天气容易得,先天炁不容易得。这也是许多喜欢修行的朋友,修行多年而未见效果的原因。

对于实修者而言,打坐与呼吸是密不可分的,打坐可以气息绵绵,但没见过和听说过,打坐呼吸是急促的。

心的状态影响你的呼吸,给大家一点建议,吃饭时尽量不要吆五喝六,又说又笑的,对消化不好,脾胃虚的朋友,注意这些细节对身体有好处。这些生活习惯不是小事啊,不然没必要说这些。饮食习惯与身体健康直接联系,再说句大家不爱听的,口舌之欲也该戒一下了,清淡的饮食使人精气不浊,如果做一些脑力活动工作,想要出工作效率,不妨试试清淡饮食。凡事有利就有弊,也不可一直清淡饮食,搞的面黄肌瘦的没必要。

如果想要打坐盘腿,尽量不要大鱼大肉,到时坐不住气还粗,还可能一会就找“周公下棋”去了。其他正常生活,荤素搭配比较符合人的饮食搭配。

这个饮食,其实不可执着一日三餐,根据身体消耗来进行最佳,饿了就少吃点,不要多吃。睡觉前,如果你饿了想吃东西,建议你还是洗洗睡吧。若是吃饱了,接着睡对身体有点影响。不要觉得婴儿为何能吃饱就睡,成年人为何不能?不要做这样的对比,婴儿的活动习惯,与成年人不同。等以后会明白的。

情绪会影响饮食,大街上经常看到小孩子举着糖葫芦和冷饮,任凭风吹日晒,可是人家也吃的高兴,鲜有听闻,吃了肚子会不舒服,如果都不舒服那大街上就看不到,这些小孩子吃东西的身影了。特别是冬天人们更喜欢吃冷饮,至于原因,以前文章都说过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话说回来了,为何小孩子在这种环境中还吃的开心呢,身体没有不良反应呢,因为高兴。从心底那种自然的高兴。相反 ,在高档场所,满桌的美味佳肴,成年人吃的会舒服吗?情绪会怎么样呢?吃东西这种小事情,在于一个情绪和专注,这个专注和情绪以后会用得到。

谁讲道家学说讲的好_道家内丹术去哪学_道家说最有灵性的动物

俗话说的好,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这里什么都有了。如果仅仅说是练气,大家会发现,怎么这么麻烦,涉及的方方面面太多了。其实一点都不麻烦。人的身体总会有健康和不健康之说,潜在的不健康让人总是担心,去医院查体时也难免忐忑不安。引用中医的话,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打坐练气为了入道,练气为了身体健康,身体有恙时,不容易练气。有时候还会对身体不好,简单来说,练气也得有一个好的载体,不能一边练气一边漏气吧。

那么身体有恙的人,就不能练气了吗?首先把身体调理到最佳状态,这是首选。因为身体健康练气时容易“入道”。

人身气血自行运转,如果身体某一个部位不佳时,气血走到这个部位难免会有滞待。能保持自然心,清净心还好,如果引起其他情况,必然会令人不舒服或者烦躁。

修行不仅仅是打坐,练气也是如此,前几篇文章说过,片刻的心安都可入道。道就在自身,不必外求。

“静养”这个词,大家都不陌生,一般医生都会说,回去静养云云之类的话,这个静养可是很有意思,以静来养。为何不是“动养”而是“静养”呢?

经文有云,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人静下来,身体会自我恢复,修复。就像白天在田间劳作一天,晚上睡的会很好一样。会休息才能更好的工作。会睡觉休息也是修行,知道“陈抟老祖”的朋友会有答案的。

所以练气之初,根据自己的身体,选择是直接打坐还是静养。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悟性也不一样。在选择修行时,不要“生搬硬套”,总得随缘而行,不要心急,修行路上,修行无前后,达者为师。修行开悟的快慢可不是比谁先盘腿打坐。大家不可行执着之事。

静养的重点是心安,俗话说,心安理得。通俗点讲,心态放平了,心无所牵挂了,道理自然就明白了,道理明白了,身体由内而外就舒服了。身体舒服了,气血运行无所阻碍,小疾小恙,不治而愈。

静养是为了,为修行夯实基础,就这样简单。因为修行都是以静入道。自古以来对于静心之说,道家和佛家都留下了许多典籍,可以借阅浏览一番,先不要着急学这些典籍上的学说,仅仅用来参考一番。

大家或许对于静养感到熟悉,但不知道静养的具体是什么 其实所谓的静养是养自身元气。对自身的元气人们平常都是食补,吃什么补什么,等等。中医有五气之说,也就是心肾肺肝脾胃。心属火,肾属水,肺属金,肝属木,脾胃属土。对应五行相生相克,讲究五气平衡。从而调理身体健康,食补这等于外求,也是很麻烦,每天补多少,还得合计着来,补少了不管用,补多了还麻烦。向外求的事,必然会有得有失,不如自己身体自己做主,累了就休息一会,不要逞能,困了就睡,不要整天操心费神,在家好好睡,不比去医院强吗,就是把复杂的生活简单化,那些社交,美食,宴会,旅游,工作,能减就减。简简单单生活,无非就是吃喝拉撒。生活简单了,人自然有时间了,心也会静下来了。然后养一下自己 ,养足自己的元气,给自己身体一个自我修复的机会。

人到中年,给自己一次机会,让心静一会,让身体歇一会。生活中烦恼或多或少,总要对得起自己的内心,上有老下有小,对自己负责,就是对家人负责。因为中年男女会经历“更年期”身体走向衰弱的一个过程。

道家内丹术去哪学_谁讲道家学说讲的好_道家说最有灵性的动物

简单的生活,身体也有了恢复的空隙,这就开始了“养”,这个过程是无声无息的过程,可以觉得,睡的不错,饮食口味不再那么“重”,心身疲惫感减轻了,心情也不在烦躁了,看着不顺心的事,不会动怒了,等等,找回以前那些失去许久的感觉,就是身体在慢慢的恢复了。

平淡的生活加上良好的心情,就是养好身体的一副药。要知道,生活中的烦恼都是自己寻来的。有求有应的事情,必然带着因果。平淡如水顺自然而行,心静如渊与世无争之心态,哪来的烦恼可言。

“得自在”什么才是自在,自己的所在,自我定位,人在大道面前都是平等的。什么是“得”?找到回到就是得。不要期望别人理解你,安慰你,这些杂念就是自寻烦恼的,因。得到还好,得不到就是自寻烦恼的,果。

人在幼年婴儿期没有杂念,也哭也笑也自然,成年后也哭也笑非自然,因为杂念。因为忘记自我,走的太远了。就像身体还在原地,心早飘到不知那儿去了,心身不合,人要何去何从?

人生百态,红尘万千,怎么能说的尽?在这篇文章中,大家要知道谁讲道家学说讲的好,不是说的人情世故。说的是练气的前期,大部分人都得注意的事项。

自己的心有时会欺骗自己,身体可不会欺骗自己。把心收回来后,除了应对日常的工作和自己不得闲的事物,稍微有空就让自己坐下来,怎么舒服怎么坐,或者躺下来都行。

让自己平静下来,不是看书听音乐。而是让自己“发会呆”,“无所事事”“心不在焉”“空白一片”在这些词语中找找感觉。平时就算再忙也会有一点点时间,坐下来,躺下来,静下来。哪怕一分钟都行。这种静下来可不是在忙碌中,工作中静下来,那样是“不务正业”。不能混为一谈。

心和身体的要求并不高,有忙有闲就行,总不能身体静下来,心里还在盘算着事情。心静下来,身体还在运动。那样不是身心合一,工作时专注点,休息时放松点,就是这么简单。

身心不协调,自己感觉不出来,久之成为习惯后,情况不容乐观。道家有云,“道不可离身”。说的就是时刻不能忘,随时随地记住修行的含义是什么,不能间断而要一贯而终。

身心如一,这也是一种境界。不仅可以让人身体健康,也会增加自身气场。气场强大后,好运少不了。

调和身心后,气机逐渐充盈,到时修行才能事半功倍。

练气和炼炁都是修行的过程,人也总是要呼吸的。但是对于呼吸来说,有一些比较有意思的现象,举例说明一下,出生不久的婴儿一般来说天生的会游泳,因为出生不久的婴儿,从先天到后天有一个交换的过程,可以简单的认为,婴儿会“胎息”,所以会游泳。婴儿到了儿童时期已经从先天到了后天,所以需要学习游泳,才能下水。否则会有危险。不排除有的孩子还不喜欢游泳。这个例子就包含着一部分“道”。

这些说法都是大家熟悉和在日常中比较好发现的,但对于修行来说,这些现象以后就是一个参照或例子。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研究一下道家文化,参悟一番。

在道家学说里面,修行会让人“返老还童”。也有经书曾云,顺成人,逆成仙,只在中间颠倒颠。这些话虽然有一些隐喻,但随便一看,就知道这是违背自然现象,人怎能越活越年轻呢?其实,自古以来所有的修行者都在追求,脱离天地规则,想达到“我命由我不由天”这种境界。也就是说目前来看只有修行才能找到答案。

人通过眼睛来发现事物,反馈到内心,从此来衡量善恶美丑。这是每天大家都无时无刻在经历的,然后有一些警觉的人,突然发现单凭从视角出发,容易对认知产生了误会。而加上了用心去判断。

大家发现没有,道教和佛教给大众的印象,除了各自的经典书籍,服饰上的不同,外在的不同,唯一相同的都是盘腿打坐,是不是这样。

盘腿打坐对于大众来说就是“修行”。相信喜欢修行的朋友,知道,“红花绿叶白玉藕,三家原来是一家”这句话。其实打坐就是寻找自我的过程。

如果说通过修行想超越天地规则,不被自然束缚。那么这些伟大的理想,也得先找到自我才行啊。就像 经书说过,修行人不应迷恋神通,也有句话这么说的,有法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法,止于术。凡事得有一个过程,什么都没搞清楚,直接打坐,是不是忘了那句,“磨刀不误砍柴工”的谚语啊。

和大家说了很多“道理”,其实就是想让大家知道一些简单的原理,不然后期“打坐”,仅仅为了达到身体健康就算了,如果道行精进,你也避免不了“一步一问”。在修行过程中容易迷失。

前面文章说过,打坐虽然不是唯一的修行方式,但是打坐确是检验悟性,得知“道法”的方法。

道家说最有灵性的动物_道家内丹术去哪学_谁讲道家学说讲的好

大家都知道打坐,也有很多人尝试了打坐。不知道朋友们感觉如何?酸,麻,疼痛,木,这些感觉是不是如影随形?坐的稳不稳,身子弯不弯,身上和腿部是否保暖?等等许多问题,这些都是最简单的。

先不说如何修持,外在形体上的注意事项,就已经不少了。大家有没有发现婴儿盘腿似乎不难,因为婴儿身上比较“软”。只要家长不干涉,各种奇葩得姿势,也不觉得别扭。“专气致柔”所言不虚。

初期打坐就是为了练气,后期打坐也是为了炼炁,所以打坐是修行比较正统的方法。在真正的练气之初,为了有效避免身体或腿部等部位不适,应该先了解一下有关知识,有慧根的人在查阅书籍和经文的过程中,已经在近道了。自然会有感觉。

现在人们热衷于打坐,也经历“痛并快乐”。这种是因为打坐而打坐,难道没听说过“呼吸之气能动其志”,何况忍受着盘腿的疼痛?

中医和传统文化有云,人身有奇经八脉,身上好几百个穴位。如果通过坚强的意志来强行打坐,企图让身体经络通畅。这似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打坐练气之初,不妨了解一下,有关知识,也就不会出现,打坐是打坐练气是练气,各自行一边的失误了。

为何要屡次提起打坐的一些注意事项,是为了练气时谁讲道家学说讲的好,有个好的载体,不解决打坐时的疼痛问题,练气也不会出效果。

盘住腿,才能行气稳,那么怎么让打坐减少不适的体感呢?应该先让身体软一点,身体要怎么软一点,那么心必然要软一点,心要怎么软一点,让欲望淡一点,欲望怎么能淡一点,欲望的问题是自己的事,无须再问别人。

以上这段话,是分享给大家,让身体在打坐过程中,能减少疼痛感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心身合一,身跟着心来进行,而不是心跟着身上的感觉进行。方法有了,但是对于打坐时间上,必须要做到自知,初坐者不建议时间过长。避免引起身体不适,或弄伤自己身体,那就太可惜了。本来是让自己身体健康的,方法不当,急功近利,反而达不到想要的效果。

打坐之时应注意天气和温度,这些网络上都有,就不再赘述。打坐的双盘和单盘以及散盘,没必要执着,打坐为了练气,等气足了,自然能双盘。

练气是为了什么,为什么有练气的说法?人的一呼一吸,与自身气血运行,有没有关联。

人在“大道”的包涵之中,也会顺应自然的规则,阴阳之力作用,天地之气流转,在于人身上,反应最明显的就是一呼一吸,人是天地的宠儿,“道”的痕迹在人的身上有迹可查。

天有四季,春夏秋冬。春天万物复苏,夏天万物勃发。秋天万物复根,冬天万物归藏。人随四季生活,或许会听到有人说,夏天人容易瘦,冬天人比较容易胖。这些说法常常会与饮食运动,联系在一起。不可否认,的确与饮食和运动有关,但更多的是受四季之力的影响,与四季同步。

风吹万物长,风就是天地在呼吸。人自出生以来,不断呼吸,直到完成生命历程。可以简单的把练气,当做让生命缓慢流逝的方法。

“道本无问,问本无应”所有的这些说法,都归为“方便法”。因为通俗易懂。让大家都能读懂,如果你看经书,想找到这些东西,那得从文言文中,一点一点摸索 ,咱们在此说的都是大白话文。

人身气血自行运行,人的呼吸也有急有缓,平稳的呼吸可以使身静下来,心浮气躁,身子就算静下来也没有用。呼吸就是人与自然和自身沟通的“桥梁”。

练气其实是为了“伏气”,修行过程中,有的人想强制降服自身气息,这样做不但有危险,反而对修行没有易处。这也是为何在练气之初,必要了解清楚,什么是打坐。对于打坐有了正确的认识后,修行过程中,对于练气才能驾驭的了。

以前对大家说过,修行要找到自我,什么是自我,自我是你来此世的本来面目,为何而来,为何而去?可以先从日升月落,花开花谢,万物中悟道。从自然中扑捉道的轨迹,自悟一下,毕竟人人皆有悟性。有了这些再看原版文言文的经书,才能事半功倍。

练气的方法太多了,理论派太多了,论道的太多了,实修不得法的也不少 。世人好道,此心难得可贵,可是在修行的过程中,往往久不见功,变的自暴自弃,最后放弃了。太可惜了。

修行修道入门前期,只要有正确的思想和心态,摆平自己的位置,达到身体健康,应该不成问题,表现在现实生活中,事情该忙还是忙,但是烦恼少了。一年四季几乎不会感冒,情绪不再暴躁,也不会盲目自大。所求所应的事情,犹如天助变的顺利了。这都是顺道而行的结果,一点也不玄。

修行许久,迟迟未见功效,对照作者以前发布的文章,可以找点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实修者而言,如果所行的法子没有问题,但是结果不尽人意,可以看看以前的一篇文章名字为,“不一样的人生”。这篇文章里写了一些,关于“积德”方面的事,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关注一下自己的所言所行,相信应该对大家有所帮助的。

写这些文章,都是给有缘人看的,毕竟大家人生一场,都会经历红尘因果,不是有句话说,“人生在世八九不如意”。意思是人生不如意的方面多,如意的方面少。这是劝人想开的“良药”,其实如意不如意,看看自己的心里想的是什么就知道了。

道家内丹术去哪学_谁讲道家学说讲的好_道家说最有灵性的动物

作者写这些文章的初心,是让大家在生活中,开心要多于烦恼,健康要多于疾病。正在修行的实修者,道行要精进,修行路上无魔障。

大家都知道,对于道法而言,流传的各种学说如星河一样璀璨。要怎么分辨,如何理解呢。究其根源都是由“道”演变而来的法子。

昔日,道祖老子,曾言,大道无形生于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

道祖老子的寥寥数句,就已经把天地规则说明白了,对于修行而言,奉劝大家不要执着与表象,去论证对与错。总得找到什么是根本,比如人若修行,那么修行之初是不是要先知道自己。自己都没有了解自己,修行是给谁修的呢。

世间万物都避免不了岁月的侵蚀,唯有“道”可以定义为“恒道”。永恒和永远不会损坏的意思。这些道理,先不去论证真伪。若以后大家有缘遇到“百日筑基”成功的修行者,问问便是了。顺便说一下百日筑基是道法入门槛的实修派,而非理论派。

大道至简,简单的是道法自然,可是复杂的是有杂念的心。古代神话中,世间万物除却人外,其他不少因造化而成道的,《封神演义》这部小说中就有不少。大道若不至简,那么这又如何解释。

练气是修行过程中,一个不算说法的说法,道祖当年也是强名曰道,后世的道家佛家也给修行过程中起了许多名字,太多了,在这儿就不说了,无非就是精气神三者的变化。

喜欢修行故事的朋友,常常看一些玄妙小故事,比如道行高深的修行者,聚则成形,散则成气。这不就是随心所欲的状态吗,虽然是故事,也说明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声明:部分文章来自于网友投稿及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核实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