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特性 客家服饰是客家文化的表象特征,也是折射其历史的一面镜子。客家服饰的款式结构、首饰佩件、装饰图案,都有一定的意义、一定的来源,形象而含蓄地承载着本民族的历史。客家服饰讲究朴素实用,宽敞简便。在色调方面遍喜穿素色,尤以蓝、黑、灰色(一说白色)最为流行,质地多为粗布,漂蓝缎乌成衣,自织夏布做帐。也有用夏布做夏衣穿的。这也许就是客家人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体现。 客家服饰 ——客家习俗 客家人的故事 客家人 又称客家民系,是中国南方广东、福建、江西等省的本地汉族民系,是世界上分布范围广阔、影响深远的民系之一。 一、了解客家人 客家源流始于秦征岭南融百越时期,历魏晋南北朝、唐宋,由于战乱等原因,他们逐步往江南、再往闽、粤、赣边,最迟在南宋已形成相对稳定的客家族群——客家人,然后又往南方各省乃至东南亚以及世界各地迁徙,并最终成为汉民族中一支遍布全球且人文特异的重要民系族群。 客家人勤劳、勇敢、诚信、好客,文化历史源远流长,风俗民情中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文化气息。 客家围屋 围龙屋是客家人最典型、最成熟、最具特质的民居建筑。它承袭并发展了华夏民居建筑的人文精神和营造艺术传统,其方、圆式围楼结构和堂、横屋纵横交织的综合性大型建筑形制,具有极强的中国传统伦理观念及风水意识。

客家民俗文化图例_客家传统图案_民俗客家图例文化介绍

围龙屋的客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从建筑风格到民风民俗处处展示了客家的人文历史,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象征,被众多国内外专家誉为东方璀璨的明珠、世界上的民居建筑奇葩。 客家小伙伴 您是客家人的孩子吗? 说说你知道的客家故事。 注意客家人的特征 客家凉帽 客家凉帽是一种汉族特色民俗文化。300多年前的明末清初,客家妇女要和男人一样下田种地,那时的妇女不能随便抛头露面,戴上有帽帘的凉帽外出就可避免违俗。此帽经过不断改良,慢慢发展成今天的客家女性专用的凉帽。 小故事:客家凉帽 相传几百年前,在连年战乱中,从北方逃来的难民中有位皇亲贵族公主,逃到南粤一带的一个小山村,敌兵追杀过来客家民俗文化图例,这个山村正在织篾的几位篾匠,机灵地把织竹帽的半成品扣在逃来的女难民头上,旁边的客家妇女用黑布头巾往竹帽上一搭,挡住了脸庞,拉她们在田里劳作,躲过了一劫。 你知道客家的哪些风俗和习惯? 客家饮食 客家山歌 节日习俗 客家服饰 客家来源 客家饮食 梅州的客家菜偏重“肥、咸、熟”,其形成自然与梅州客家先民的生活环境大有关系。首先因为他们耕山住山,劳动强度大而荤食少,肥腻一点的食品能有效充饥;其次是梅州客家人在历史上因长期粮食不足,多数人家长年累月喝稀饭,而且水多米少,煲成的粥“吹去一层浪,喝来一条巷”,菜咸既适合送粥,又增加体内盐分;再次是山区草木多,养成了客家人不惜柴木的习惯,且他们觉得食物烹得越到火候越香。

客家菜的形成特点反映客家人勤奋节俭、刻苦耐劳的传统美德。 一位九十高龄的海外老华侨曾动情地说,尝尽山珍海味,喝遍玉液琼浆,都不如家乡的农家菜好!如今在中国的许多大城市,不难发现客家菜的"身影",即便在海外不少中餐馆里,红焖肉、清水鲩丸、酿豆腐、盐焗鸡等客家菜也颇受青睐…… 客家饮食 红焖肉 盐焗鸡爪 酿豆腐 盐焗鸡 客家山歌 客家山歌 梅州客家山歌是广东省梅州市境内(梅江区、梅县区、兴宁市、五华县、丰顺县、大埔县、平远县、蕉岭县2区1市5县)用客家方言演唱的汉族客家民歌,它是客家人的口头文学,它富有客家人的语言特色,乡土生活气息浓郁。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客家山歌 客家山歌是用客家方言吟唱的山歌,它继承了《诗经》中的传统风格,受到唐诗律绝和竹枝词的重大影响,同时又吸取了南方各地民歌的优秀成分,千百年来,广泛流传,久唱不衰客家山歌有多种唱腔,包括松口原板山歌、梅县山歌、兴宁罗岗山歌、蕉岭长潭山歌、大埔西河山歌等 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的口头文学,它富有客家人的语言特色,形成民歌中的独立一支。客家人由于所处环境的关系,终日作业于田野山岭之间,并且男女俱出,没有“男子事于外,女子事于内”的严格差别。

客家人的性格客家民俗文化图例,大都简朴耐劳,很少慵惰浮夸之态,保存着古代中原人的风气。这些都颇和客家山歌的产生有点关系 欣赏客家山歌 客家习俗 客家民俗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民俗活动一年四季均有举行。而它又以其古朴和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而为世人所瞩目。著名的有元宵盛会走故事、游大龙、客家娶亲、春节、祭龙舟、客家民歌。 元宵盛会“走古事”,流行于连城的罗坊、北团的溪尾、下江坊、城郊隔川等地。尤以罗坊蔚为壮观。 “走古事”,出七棚(棚者,为扮演古事的一个轿台),挑选体壮胆大的十岁男童两人,按戏曲装扮,化妆脸谱,身着戏袍。据传,昔日常闹旱、涝,当地清举人把流传于湖南的“走古事”移传乡梓,以祈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兼兴元宵民间娱乐活动,自此流传延续至今。 元宵盛会走古事 在客家民俗文化活动中,奇特而壮观者——连城姑田镇正月十五日的“游大龙 。 “游大龙”是起于明朝一种深受客家人喜爱的民俗活动。按当地习俗,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定为大龙出游的日子。这天,当地客家人以村为单位,进行舞龙活动。每年“游大龙”者都由同一姓氏家族人联袂进行,一年一姓氏轮流 举办。被选中“游大龙”的姓氏家族,先抽签决定由谁家来制作龙头,抽到户是荣耀的象征,这家人必须制作出高2米,长7米,直径80公分的龙头,龙口大张,含一直径70公分的大红龙珠,以显示大龙吞云吐雾、威震山河气势。

其余同族每家至少须制作一节竹编纸糊龙身,龙身一般高2.4米,长四米,游龙则是由一节节龙身相结组成,姓氏大,龙则长,姓氏小,龙则相对短。 客家民俗你了解吗? 这是什么 叩?娘 迎亲 客家娶亲闽西客家人的迎娶婚礼别有风趣。男家的迎亲队抵达女家,新娘出门站在画有八卦太极图的米筛中换上新鞋,称为“过米筛”象征留下娘家的活土(财气),到婆家去重创业。接着背出家门,上车(古时用轿)时兄弟用一碗水泼到车上,表示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此时,新

声明:部分文章来自于网友投稿及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核实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