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是广东省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逐渐形成既多元化又具民族特色的传统民俗文化。其中,节庆民俗丰富多彩,各具特色。除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外,各地还有多种独特的节庆习俗,如:连南的耍歌堂、连山的戏水节、英德的舞火麒麟、佛冈的舞被狮、连州的大神会、阳山的双凤舞等。

清远传统民俗文化

清远传统民俗文化

1、清远的耍歌堂民俗文化

是连南排瑶纪念祖先、追忆历史、庆祝丰收、酬谢还愿、传播知识和群众性娱乐活动等集为一体的传统民间习俗。耍歌堂分大歌堂和小歌堂,大歌堂历时3天,每3年或5年举行一次,规模以各排为单位;小歌堂历时1天,每2年或3年举行一次,规模以姓氏为单位。相传农历十月十六日是盘古王(有说是盘古王婆)的生日,又适逢秋收结束,为纪念始祖、庆祝丰收,耍歌堂便选在这一天举行,人们借此机会赛歌赛舞、谈情说爱、访亲会友。八大排都有各自的耍歌堂地点,又叫歌堂坪,一般选在较为平坦的半山坡上,且每年均在此地举行。

2、清远的戏水节民俗文化

是连山壮族以戏水嬉耍为主的传统节日。传说每逢农历七月七,天上“七仙女”在银河沐浴嬉戏,午时前后,银河水与人间溪河水汇流,壮乡河里的水会变得特别清凉干净,饮用对健康有益,沐浴后可消灾、除毒、驱邪、润肤、祛病、延年益寿。在这天,人们在午时前后集聚到河里沐浴、戏水,祈求健康长寿、平安吉祥。

3、清远的舞火麒麟民俗文化

是英德市大湾镇农历正月十五元宵夜驱邪引福的传统民俗。火麒麟用竹枝扎成,再用多层素色纸粘封,有口、耳、眼、鼻和角。舞火麒麟者赤膊,口咬生菜,舞动火麒麟的队伍穿街过巷,家家户户燃放鞭炮迎接,一家鞭炮放完了,火麒麟才转到另一家,直至火麒麟被炸到支离破碎、体无完肤时或火麒麟仓惶离去,此时称作“劏火麒麟”。

4、清远的舞被狮民俗文化

是佛冈县汤塘镇围镇村村民在长期的农耕生活中形成的传统民间习俗。舞被狮活动起源于清朝初年。相传该村刘氏始祖普振公南迁围镇村,误将太祖婆的骸骨葬于后山狮听鼓(地名),刘氏子孙到太祖婆的墓地祭拜,刚点燃香烛,突然下起大雨。为保护香烛不被雨水淋熄,便将包裹婴孩的被子拿来挡雨。当年,刘氏家族人丁兴旺民俗文化清远,大家认为是用被子挡雨的缘故。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及正月十六,为祈求太祖婆保佑后代添丁发财,妇女把被单当狮子舞起来。舞被狮时,婆婆在前抓住被单两角当狮头,儿媳妇在后配合婆婆舞动。此后,舞被狮逐渐演变成该村群众性的节庆活动。舞被狮的特点是主要由妇女参与。2008年,舞被狮被列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5、清远的大神会民俗文化

清远市民俗文化_民俗文化清远_民俗清远文化介绍

是连州市保安镇农历九月九重阳期间举办的大型传统民俗活动,包括“抬大神”、“踩八卦”、“摇高神”、“扮故事”等节目,自唐以来延续了千年。“大神”由人戴面具扮演,穿龙袍、坐龙椅、头顶神伞,由8人抬着,前边有戴青面獠牙面具的“判官”和“侍者”及鼓乐开路,后有罗伞,仪仗护卫,随后还有高神、舞龙、舞狮及小童扮的杨宗保和穆桂英、许仙和白素贞等故事人物随行。

6、清远的凤舞民俗文化

又名双凤舞,主要流传在阳山县杜步镇旱坑村,140多年前自肇庆怀集传入,一般在春节、元宵、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或乔迁新居、婚嫁喜庆场合进行活动表演。人们把凤凰看作象征如意吉祥的神鸟,期望凤凰常降,带来丰收年景。人们用竹篾青编织成凤凰道具民俗文化清远,配以笛子、锣鼓、唢呐等乐器助兴,高举两块写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和“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红木牌,拿着拜匣,穿山过寨,登门到户作舞,以示驱邪消灾,迎祥纳福。2008年,凤舞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远自驾游路线地图查询

景点游玩路线地图在线查询

声明:部分文章来自于网友投稿及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核实删除